GT在去年11月份成为了苹果新的“好朋友”,但在今天却已经失宠。近日,这家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与苹果之间的关系破裂。不仅如此,GT还需要向苹果偿还5.78亿美元的预付款。
对于此事,苹果保持着一贯的沉默态度。在与此相关的猜测中,最好的一种猜测是:在蓝宝石玻璃加工生产的两个阶段中,苹果原本的计划宣告破产。首先,GT无法足够快地向苹果提供原本预期中的产品数量,这可能导致只有高端iPhone6机型才能采用蓝宝石玻璃显示屏,就像只有iPhone6Plus的摄像头才提供光学图像稳定功能一样。
其次则是,边角曲面设计意味着蓝宝石玻璃薄片需要进行精细加工才能与曲面金属背壳相结合。很明显,这一加工阶段没能达到预想的水平。维雷和马格里斯都指出,蓝宝石玻璃在精细加工阶段中遭遇的难题很可能是苹果放弃原本计划的理由之一。
蓝宝石玻璃通常指人工合成的蓝宝石,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铝,成分与天然蓝宝石接近(主要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一样),区别在于形成方法不同以及内部微观结构存在差异。若单讨论主要成分,可认为蓝宝石玻璃就是蓝宝石做的。
考虑到需要较高的透光率,用于手表镜面、手机屏幕或其他产品的蓝宝石玻璃通常都是透明的。透光率越低,屏幕就越暗,或者需要通过提高屏幕亮度来维持视觉体验,这样一来功耗增加,非常影响设备的续航能力。而在实际使用上,蓝宝石玻璃只在耐磨性上占有一定优势,其他方面比如生产成本、工艺难度、抗压性能、视觉效果、操作触感等等还不及前几代产品所用的康宁,而且蓝宝石玻璃的质量也比较大。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温度或者切割工艺控制不到位,还存在裂开的可能。另外,蓝宝石玻璃不仅用于高级手表,很多仿制品也会使用。
另外,苹果等公司在应用蓝宝石显示屏时必须克服的一大障碍就是“成本”,要知道蓝宝石的造价成本是玻璃的好几倍。是的,跟蓝宝石相比,大猩猩玻璃的诸多弱点就会暴露出来,但是后者却拥有着成本优势,一块康宁大猩猩玻璃的造价成本大约在3美元(约合人民币18元)左右,而一款蓝宝石屏的造价成本在25美元(约合人民币154元)左右。不过,根据产业内部消息称,目前蓝宝石屏的成本已经被控制在10美元(约合人民币61元)以下。
鉴于蓝宝石在屏幕技术应用上的限制,可能直接导致了苹果放弃蓝宝石转而采用技术应用更为成熟的康宁大猩猩玻璃,而在可穿戴手表AppleWatch上则采用了蓝宝石,专家认为,iphone6不采用蓝宝石仅仅是权宜之计,考虑到前期苹果对GTAT的巨额资金收购和后期投入,以及在AppleWatch上的尝试应用,不采用蓝宝石只是暂时的,只是时间会延迟一些,而康宁大猩猩在蓝宝石这段低谷的时期内,能否把握时机,一冲而上独占鳌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