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3日至纯科技(SH:603690)对外发布了2019年半年度报告,内容显示实现营收3.32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88亿元相比,同比增长76.26%,实现净利润为3941.43万元,与去年同期的1769.94万元相比,同比增长122.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11.69万元,与去年同期的1907.62万元相比,同比增长126.0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50.58万元,与去年同期的1818.98万元相比,同比增长51.2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53.72万元,与去年同期的-6824.58万元相比,同比增长108.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3.21亿元,与去年同期的4.36亿元相比,同比增长203.22%。基本每股收益0.187元/股。
至纯科技表示,营业收入较上期增长76.26%,主要是半导体行业业务目前稳步增长,市场需求较大;同时,在第二季度完成并购后,波汇科技也纳入了合并范围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期增长,主要是公司同期营业收入增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主要是公司加强了应收账款的管理,同时随着下游客户的质量进一步提高,整体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有所改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总资产较上期增长,主要是公司收购波汇科技后,第二季度并表其净资产较期初增加;每股收益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公司本期净利润较上期增加。
在各业务板块上,至纯科技的高纯工艺系统产品主要包括:气体高纯工艺设备及系统、化学品高纯工艺设备及系统以及物料及水系统,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微机电系统、平板显示、光伏、半导体照明、光纤、生物制药、食品饮料等领域。半导体装备产品主要包括:湿法槽式清洗设备及湿法单片式清洗设备,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微机电系统、平板显示等领域。
至纯科技表示其高纯工艺系统的核心是系统设计,系统由专用设备、侦测传感系统、自控及软件系统、管阀件等组成;系统的前端连接高纯介质储存装置,系统的终端连接客户自购的工艺生产设备。在气体设备、化学品设备和湿法工艺装备上布局了完整的产品线。
在湿法工艺设备上包含槽式湿法设备及单片式湿法设备。所部署的技术路线:槽式设备(槽数量按需配置)及单片机设备(8~12反应腔)均为8~12寸晶圆制造的湿法工艺设备。该类设备可以应用在先进工艺上:主要为记忆体(DRAM,3D Flash)、逻辑产品以及迅速发展的特殊工艺上,例如薄片工艺、化合物半导体、金属剥离制程等。
至纯科技认为随着半导体芯片工艺技术的发展,工艺技术节点进入28纳米、14纳米等更先进等级,随着工艺流程的延长且越趋复杂,每个晶片在整个制造过程中需要甚至超过200道清洗步骤,晶圆清洗变得更加复杂、重要及富有挑战性;清洗设备及工艺也必须推陈出新,使用新的物理和化学原理,在满足使用者的工艺需求条件下,兼顾降低晶圆清洗成本和环境保护。
至纯科技的湿法工艺设备的子系统包含药液循环系统、温控系统、传送系统、自动控制系统、通信系统、传感控制系统、气体流场设计、反应药液回收环设计等。
高纯工艺系统对客户的制程精度与产品良率至关重要,至纯科技业务覆盖国内一线企业用户,如上海华力、长江存储、合肥长鑫、士兰微、西安三星、无锡海力士;中芯国际、重庆万国、华润上华、北京燕东、德州仪器、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东泰高科等,跟动客户发展趋势,从高纯工艺系统的承建商向制程设备、服务和化学材料方向发展,为客户提供湿法和工艺整体解决方案。
至纯科技的光纤传感及光电子元器件上专注于光纤传感及光电子元器件技术研发并在分布式光纤振动监测、温度监测、光纤光栅传感、算法仿真、智能视频、真空镀膜技术以及应用软件开发方面具有核心技术。主要产品包括:光纤电网综合监测系统、光纤石化油库管道综合监控系统、光纤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光纤轨道交通综合监测系统、光电子元器件、激光气体传监测系统等。
特别在模式识别智能算法领域能够实现高精度、高响应、低延时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多项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与编制了多项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国家标准,自主研发产品获得了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认证、3C认证、德国VdS认证及其他国家权威检验检测部门有效性验证。在电力、石油石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等行业高端客户和合作伙伴,有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石油、华为、霍尼韦尔等,与石家庄麦特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瑞谷光网(837597.OC)、储翰科技(831964.OC)等知名企业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据李星了解,至纯科技在半导体和显示行业里,主要提供技术含量较低、但制程工序重复较多的湿制程设备,这类设备由于单机体积较大,组装时间较长,现场管理也较复杂,是国外设备商最先放弃的半导体与显示领域业务,也是目前整个半导体与显示板块里,除后段模组加工设备外,国产化率较高的设备类别。
受中国本土需求拉动影响,以及中国自主可控的政策刺激,全球显示面板与低端半导体产业往中国境内转移的趋势仍然还在继续。从李星与业内人士交流后的数据显示,预计未来仍会有约现在产能规模三分之一左右的面板产能,和约现规模一倍左右的半导体产能,都会在中国内地寻找落地方案。
因此,对于类似至纯科技这类已经得到行业认可的湿制程设备供应商、以及洁净装修供应商、后段模组加工设备供应商、检测设备供应商、以及部分材料后加工供应商等,都将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内,受益于旧设备升级与新设备需求增长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