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专栏-手机报

刚点亮就要卖掉,砸了610亿的广州富士康超视堺10.5线太悲催

李星 2019-08-05 13:56
广州超视堺 富士康 苹果供应链 阅读(113194)
导语中美贸易战越演越烈,美国总统又宣布对其余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业界也认为,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最终结果仍将会是美国对中国消费类电子行业全面征税,因此富士康对于在中国境内生产面板,已经产生了退意。
   据路透社传出的消息称,两名知情人士表示,正式名称为鸿海精密工业的富士康正在与银行洽谈相关事宜,准备委托银行为其正在中国南方城市广州建设的富士康超视堺10.5线工厂寻找买家。
 
  而这家可能被富士康抛弃的10.5代面板产线,才刚刚在7月31日进行了首片65寸产品点灯仪式。
 
  2016年年底,富士康与夏普的合资公司SDP与广州市政府签署协议,在广州增城投资610亿元人民币,建设10.5代8K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这是广州单笔投资规模最大的先进制造业项目。
 
  据富士康官方消息,超视堺10.5代产线应用全球最先进的a-Si TFT-LCD工艺,并在生产中采用了UV2AⅡ的光配向技术、双铜制程技术、COA技术,让超视堺生产的超高清超大尺寸显示屏具备三大突出优势:第一,对比度高出普通面板60%,可显示极深的黑色;第二,由于光学效率高因而具备出色的外部能源效率(开口率高出传统面板20%);第三,响应速度快,为传统面板的2倍。
 
  项目原预计一期工程实现量产后,将提供切割效率更佳的65寸和75寸大尺寸面板。预计二期工程则将建设次世代面板及相关后段产品,达产后年产值约920亿元。
 
  由于此产线的技术投资方主要是SDP,因此此前鸿海一直把该工厂的投资性质,定性为郭台铭的私人投资,并不列入鸿海的投资管理范围内。
 
  中美贸易战越演越烈,美国总统又宣布对其余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业界也认为,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最终结果仍将会是美国对中国消费类电子行业全面征税,因此富士康对于在中国境内生产面板,已经产生了退意。
刚点亮就要卖掉,砸了610亿的广州富士康超视堺10.5线太悲催
  台媒整理的加税名录
 
  由于广州超视堺10.5代产线基本上处于设备试车完成阶段,因此能不能找到合适的买家,并且能收回多少投资,业界都表示比较怀疑。而且在面板行情不佳的时期,即便是原来财大气粗的中国国内面板界,也开始在投资上放慢了速度。
 
  事实上,鸿海或者富士康在面板上的投资,也同样让业界有所担心。这其中,除了中国国内的资本,正在利用行业的技术成熟红利,可以沿用台湾面板厂当年低成本快速复制产能的路径扩张,让鸿海在产能或成本策略上优势不明显外,鸿海整合的夏普面板产能,实际上也受到了全球面板产能过剩的冲击。
 
  被鸿海集团收购3年后,夏普虽然已经扭亏,但是业务运营依然面临巨大的压力。夏普发布了的二季度财报显示营收为5149亿日元,同比下滑4%,净利润则暴跌35%到125亿日元。夏普主力的8K生态系统业务运营利润暴跌54%,是导致业绩下滑的关键,原因就是夏普的液晶电视、面板等业务下滑。
 
  其中在大尺寸LCD面板领域,夏普正在遭遇中国面板厂商的激烈价格竞争,为了保价格,夏普在本季度可能不得不跟中国国内的面板企业一起减产,有消息称夏普预计减少20-30%的投片量以节省成本,降低库存。
 
  另外,夏普的OLED手机面板业务也没有起色,除了夏普和诺基亚的OLED手机销量并不佳,对夏普的OLED手机面板没有需求之外,夏普的OLED手机面板,并没有如愿的进入了苹果手机供应链。
 
  实际上,鸿海或者郭台铭收购夏普的很大目的,就是希望借助富士康与夏普在苹果供应链里的地位,把苹果需求的面板业务给拿下更多份额。然而三年之后大家发现,苹果并没有买富士康、夏普或郭台铭的账,把更多的面板业务份额分配给夏普体系,反而是在笔电面板上,还加强了对中国国内面板厂商京东方的采购。
 
  同样,鸿海在美国拟建的面板工厂,也一直风波不断,从最开始的建10代以上电视面板线,转换为建6代中小尺寸面板线,未来还有可能转换为只是建一个后段模组组装线等,也可以看出,鸿海可能已经发现面板产能基地的选址,并不能带来相关成本优势。
 
  从全球制造业的产能转移历程中也可以发现,当年鸿海集团受益于工业自动化的优势,在量产技术成本飞速下滑的过程中,得到了制造业产能聚集的机会窜起,而现在这个幸运的过程开始被中国国内的资本所利用,成为了它们在中国国内追击鸿海集团业务的利器。
 
  其实鸿海最先被追上的OEM代工业务,除了国内的ODM厂商和比亚迪、深科技等一直紧逼鸿海的OEM代工业务外,中国国产品牌自己建设的组装产能,也开始在技术和成本优势上,不输于鸿海。
 
  鸿海往上游面板和晶圆扩张的愿望,本来是想错开中国国内的产业链竞争,来保住自己集团的全产业链优势。然而面对中国国内资本的全面出击,鸿海未来在上游面板和晶圆上的扩张,能不能还在中国内地站稳脚根,可能鸿海自己也没有底气。
 
  至于中美贸易战,或许也只是鸿海战略性从产业链中撤退的一个契机而已。如果说鸿海是以此把产业链产能转移到海外,就可以避开中国国内产能的锋芒,或许全球的产业链同行都不见得会同意。
 
  因为如果加税后的中国产品,仍然是全球市场上价格最低的产品,那么中国以外的产能还是没有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未来的产业链竞争,除去技术进步外,成熟制造业领域的竞争,更多的还是产能聚集速度的一种竞争。
 
  而美国现在的动作,无疑是想重复此前在农业经济上,利用工业自动化技术产生的规模优势,来打败全球竞争对手的思路,再应用在现在工业经济上,也开始整合先进技术优势,以图实现同样的目标。所以,美国现在也迫切希望能得到制造业的规模聚集,并且不惜提高全球产业链的制造与流通成本,实现驱赶这些产能往美国本土迁移的目标而已。
 
  而这其中,目前的成熟技术制造业产能优势,基本上中国国内不但胜出,而且产能不断过剩溢出了。未来的先进技术制造业,则完全看各方的技术进步速度加原创创新速度。而接下来的技术进步速度,还能不能打掉大量的制造业成本,将会是全球产业链竞争的关键所在。
分享到
下一篇:苹果iPhone将在2021年开始采用屏下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