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虽放缓增速,但海外户储市场又给了降价电芯全新应用场景。
去年7月,广汽集团(601238.SH)董事长曾庆洪在演讲中说道:“我要感谢我们的合作伙伴宁德时代(300750.SZ),广汽有一半的装机量和宁德配套,而动力电池成本已经占到了汽车成本的40%至60%,我现在是给宁德时代打工。”
于是今年2月,碳酸锂价格还在44万元/吨时,宁德时代便推出“锂矿返利”计划(车企部分电池以20万元/吨的优惠价采购,剩余部分则是按照市价计算),打算通过让利下游车企改观行业“地主”形象。
然而不出两月,4月12日,电池级碳酸锂市场均价便跌至19.9万元/吨,过去5个月持续下跌超6成。
不仅碳酸锂价格暴跌,其余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均在短短两三个月内大幅回落。
4月10日,根据上海有色网(SMM)数据,氢氧化锂均价30.4万元/吨,当日下跌10000元/吨;六氟磷酸锂(99.95%国产)均价9.15万元/吨,当日下跌1500元/吨;电解钴均价27.15万元/吨,当日下跌3500元/吨;三元材料811均价下跌500元/吨至27.55万元/吨;磷酸铁锂(动力型)均价下跌2000元/吨至8.4万元/吨;负极材料人造石墨(高端)均价也下跌了100元/吨。
过去两年,电池产业80%的业务都集中在新能源汽车板块。随着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全面回调,电芯价格也一路下滑。
今年开始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放缓,相关产业链价格集体回落,“磷酸铁公司在等铁锂厂给单,铁锂厂在等电池厂给单,电池厂在等车厂给单,车厂在降价等消费者买单,而消费者被套在了新能源股票上”。
上游材料成本的降低从一定层面而言,对于整个行业都是利好。但是一方面由于去年碳酸锂价格被行业炒作,价格一路疯涨,去年从车到电池到原材料,动力电池各个链条的企业都在开足马力囤积库存。另一方面在于价格暴跌得过于快速,预期价格还能更低,所以即使在原材料价格全线回落,新能源产业链企业也没人去下订单。
终端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库存更是积压严重。
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为545.9GWh,但累计装车量仅为294.6GWh,市面上约有超过100GWh的动力电池库存。保守估计整车厂平均大概有一到两个月的汽车产品库存,而电池的库存可能在两个月左右。
因此最近几个月,受终端汽车市场的影响,整个电池产业出现忽如其来的寒冬。
但总有些龙头能开创新局面,而不是等待救援。
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面对电池寒冬时,做出的策略便是打开海外储能市场。比亚迪汽车官方微信号3月31日夜间悄悄发出一条消息,有着世界储能行业“风向标”之称的德国权威调研机构EUPD Research将储能领域最高荣誉—“欧洲顶级储能品牌”奖章授予比亚迪。
继4月9日,特斯拉海外第一个储能超级工厂落户上海临港后,4月10日,据西班牙当地媒体《拓展报》报道,比亚迪考虑在西班牙新建一个电池超级工厂,成为继大众西雅特、别克昂科威(Envision)、斯洛伐克电池生产商InoBat、塔塔汽车(TataMotors)之后加入西班牙电池工厂建设竞赛的最新一家公司。
新能源汽车产业回调,迫使电池上游原材料及电芯价格下行;但户用储能市场的高速赛道,又给了电芯全新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