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腾讯云战略发布会召开。在阿里和百度先后进入云开发者市场后,腾讯终于大举进入。从发布会风声来看,腾讯云首个直面的对手此前刚发布了“轻应用”平台的百度云。不妨讨论下,作为后来者进入云开发者市场的腾讯,跟先行者有些什么不同。
腾讯专注社交、游戏,百度则全吸纳
一个新的领域展开机会,腾讯惯常的做法多是以产品带业绩,运营逻辑类似于制造业,首先自己组织团队开始研发。腾讯的产品实力绝对不凡,以往也总能在新领域迅速迅速找到发力点。被称为移动互联网“船票”的微信便是一例。
但这里面有两个问题,首先,大树遮住阳光,新开发者的“青草”何处安放?其次,本在即时通讯社交领域已经占据王者地位的腾讯,是否有资源浪费的嫌疑?
顺着产品思维向下延伸,做开放平台是为了“弥补自身产品短板”,类似于“众包”。但这样的思维基础具有极大的局限性:首先可供开发者切入的角度不多,其次可容纳开发者的空间不够。
腾讯开放平台上的“成功者”实际做的都是游戏和社交,这恰恰是腾讯最擅长也最在意的东西。”创业者应当运用开放平台来弥补自己的短板(可靠的平台技术支持、应用分发)持续快跑,而不是按照别人设定的规则带着枷锁跳舞。
反观百度,似乎从不在产品思维上纠结,虽然几款产品也被业界称为拿到移动互联网的“船票”,但百度自始至终的“云开放”战略,都是奔着打造“生态”这样的思路前行:大浪来临,我为你们搭桥。
腾讯的内部竞争强于百度
有人说2013年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看点是手机QQ和微信的“战争”,而从手Q改版之后无限趋同于微信的设计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端倪。腾讯传统势力SNG与新贵微信之间的明争暗斗,从侧面反应出腾讯做大之后的“大公司病”。解决这样的问题,并非简单靠重新划分事业群势力范围的方式可以解决的。
对于云开放平台这样尤其需要整合资源的项目来说,如果互相之间延续这样的纷争局面,前途难料。且从今年移动互联网的热点看,百度通过收购91夯实移动入口地位,发布轻应用解决开发者、用户痛点,搭建云生态平台是百度移动的重要一环。但腾讯内部对云开放的资源支持力度远远不够。
公司内部不高的地位,和有限的资源投入,恐怕难以让横跨腾讯内部盘根错节的微信、QQ空间、腾讯微博、腾讯游戏、Q+等产品的云开放平台靠话语权为开发者谋利。已经拥有各自开放平台的产品部门,恐怕对云开放平台各有想法。开发者作为一种“资源”,无论是遭到哄抢还是压榨,都并非意外。
而此时,腾讯所需要的已经不是包装一个概念给高层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未来,而是该厘清权重,来一次 “狼性”洗礼。
怎么做到尽量公平
目前腾讯平台上的开发者基本集中在游戏和媒体内容领域,看起来足够“高端”,属于头部需求。腾讯有这样一组数据:两年分成30亿,其中26款应用月流水达到1000万(应该都是游戏类应用)。这样算下来,TOP26的游戏开发者几乎将分成垄断,绝大多数开发者不仅是入不敷出,而且在金字塔底层没有翻身机会。
对于腾讯而言,所谓分成的30亿实际也就意味着赚了更多(月度收入100万元至1000万元规模的开发商与腾讯各取50%),本质上Top26的游戏开发者也是在为腾讯做游戏和社交道具应用的外包——他们分到手的50%还要用来购买腾讯提供的技术、广告资源。
百度世界2013大会重点强调的“轻应用”,针对的是占开发者总数80%以上的低频和长尾开发者。百度提供基础技术、流量来源、广告分成等各个环节的支持,。而且,基于搜索引擎优势、收购了91无线两大背景,百度同时为开发者提供了Web App和NativeApp两条腿走路的机会。(虎嗅注:但是百度轻应用平台上一旦出现同质化APP竞争,资源同样有可能向头部倾斜)
开放平台的本质,实际上是给底层开发者向上流动的窗口,不是大咖们套现的新途径。
格局升级,做到真开放
此前媒体曾有一篇《腾讯与百度开放平台思路对比》报道,里面说:“纵观两家平台,都提供了产品级开放和变现工具,最大区别就是,腾讯的开放平台是关系链、产品级别的开放,但能给开发者开放到什么程度还不得而知。最重要的是,流量导入这件事控制在腾讯自己手上,并且腾讯的其他产品也依赖导流。”
百度更多强调技术开放,产品端与开发者竞争也不激烈,开发者在百度平台上得到的帮助要大于腾讯平台,受到的限制要少于腾讯平台。
但此次腾讯云的开放也下了功夫。包含的产品覆盖了计算与网络、存储与CDN以及安全等各个层面,涵盖开放者的有游戏类应用,实用工具,生活服务,电子商务等等行业。而在开放内容上,则是包括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DN、云存储、云监控和云安全等。
这些信息和数据对行业来说都是好事,开放平台不仅是一个技术活儿,更重要是是展现了一家企业的胸怀。不做开放平台也并非世界末日,但如果做就一定要做到真正的技术、服务和心态的开放。腾讯还需要思考的有:如何才能让开发者放心到你的开放平台上,而不会担心“腾讯做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