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收购 Nokia 手机部门的消息,其实一点都不突然,甚至是在意料之中。对双方而言,这都是现在状况下最合理的交易结果。(注: Nokia 保留了网络设备以及地图业务。)
曾经连续14年占据全球市场首位的昔日巨人 Nokia ,终究还是和往日竞争对手摩托罗拉一样,成为软件巨人微软与 Google 的旗下资产。昔日荣光雨打风吹去,这一情景总是令人唏嘘。但人总要面对现实,现在的 Nokia “委身”微软并不是一个最坏的结果;长远来看,这一交易有利于Lumia乃至整个WP平台的未来发展。
两家公司进行收购谈判的消息,数月前已经就被《华尔街日报》爆料。据报导,当时双方没有就交易价格达成一致,谈判因此搁浅。微软和 Nokia 都拒绝对这一消息置评。7月中旬 Nokia 在纽约发布旗舰新品Lumia 1020时, Nokia CEO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在接受新浪科技专访时,继续回答任何有关微软收购传闻或者 Nokia 未来交易前景的问题。当时我已隐约猜到,这笔交易一定是确实存在,而且还有继续推进的可能性。
而在半月前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突然宣布提前退休后,外界就将埃洛普锁定为接班人的热门人选,其上任赔率甚至超过了微软前Windows负责人史蒂夫?辛诺夫斯基(Steve Sinofsky)或是现任COO凯文?特纳(Kevin Turner)。这进一步加大了微软收购 Nokia 的可能性。
随着美国科技媒体的不断剥茧抽丝,鲍尔默提前告退的幕后细节逐渐浮出水面:投资者日益加重的压力是关键原因。鲍尔默执掌微软期间,虽然业绩不断创下新高,但也连续错过诸多行业重大机会,尤其是在流动领域坐视 Google 与 Apple 迅猛崛起乃至占据无法动摇的优势。毫不夸张的说,流动战略失败是鲍尔默下课的最大因素。
诺微:相互依赖的夥伴
自微软推出Windows Phone 7,重新发力智能手机领域以来,经过三年多的时间,WP手机如今仅仅拿下全球市场3.7%的份额(IDC今年第二季度数据),只是勉强超越日薄西山的黑莓手机,成为尴尬的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平台。相比 Google 与 Apple 合计接近90%的市场份额,微软的智能手机战略依然面临巨大挑战。
或许对微软来说,流动战略最重要的成就就是与 Nokia 结盟。虽然WP阵营还有HTC、 Samsung 、华为以及中兴等合作夥伴,但实际上唯一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夥伴就是 Nokia 。除了铁心做微软手机的 Nokia ,其他”小夥伴们“都是三心二意,在WP平台更多是蜻蜓点水,都把业务重心放在了 Google Android平台上。
在第二季度的WP手机出货量中, Nokia Lumia手机占据了接近82%的市场份额,鉴于HTC的份额也超过10%,这意味着 Samsung 、华为与中兴三家在WP平台的总计占比甚至不到一成。如果没有 Nokia 的全力投入,没有 Nokia 的工业设计与品牌号召力,几乎可以肯定的说,微软WP手机只会是无源之水。
一方面, Nokia 彻底放弃了双栖Android平台的可能性,专注于WP平台,以此换来了微软的巨额资金扶持,但也把自己的命运完全寄托在微软身上。但另一方面,微软的智能手机平台几乎成为 Nokia 的独唱,微软的流动战略也完全依赖于 Nokia 。一旦 Nokia 有变,微软的WP平台也会随之崩塌。
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微软与 Nokia 就是绑在一起的蚱蜢,谁也无法离开对方。而且这个天平还在略微倾向 Nokia , Nokia 实在不行还可以再选择Android,但微软却无法再找到像 Nokia 这样忠诚且给力的合作夥伴。现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巨头 Samsung ?他们在WP领域只是在打酱油,应付微软用Android专利授权的附加条件。
所以,再回头想想微软之前某些”坑队友“的举动,就实在令人费解。重新打造的WP 8系统彻底抛弃WP 7手机;在 Nokia WP 8新设备还未上市前,微软就提前宣判了WP 7的死刑,这直接导致了 Nokia 面临着长达三个月的青黄不接。那段时间也是 Nokia 业绩最为低迷的时期。或许在桌面领域统治多年的微软,脑子里并没有”夥伴“的真正含义,才会只顾独立前行,不在意合作夥伴的处境。
微软:一举多得的交易
而如今的收购,或许是鲍尔默卸任之前留给微软的最后遗产。微软是这笔交易最大的受益者。以仅仅72亿美元就将 Nokia 手机收归旗下,微软不仅获得了 Nokia 强大的硬件设计与制造能力,得到了 Nokia 在全球的巨大品牌影响力,也彻底锁定了WP阵营最重要的力量。这笔交易,将对微软的智能手机战略带来极为深远的意义。
在鲍尔默制定的微软转型战略中,设备与服务是两大关键词。除了在桌面领域,微软似乎有意在其他战线效仿 Apple ,走软硬件结合的设备道路。收购 Nokia 手机之后,微软WP软件与 Nokia 的硬件可以更加有效的结合,埃洛普可以统管WP软件与硬件设计,推出更加完善的 Nokia Lumia产品。至少, Nokia 不必再自己出面吸引开发者推出应用。
由于 Nokia 在WP平台份额超过八成,因此微软无需像 Google 收购摩托罗拉流动那样担忧Android阵营合作夥伴的反应。这笔交易对WP阵营内部的生态关系冲击很小,因为其他合作夥伴并不看重WP平台,也始终没有认真投入过。当然,微软也一向不在意合作夥伴的反应,去年突然推出Surface品牌就曾经让诸多OEM厂商心生疑虑。
不过, Nokia 并入微软之后的运营,将是微软面临的一个挑战。 Google 收购摩托罗拉流动主要是为了专利,为了不影响Android生态圈, Google 几乎故意冷淡处理对摩托罗拉的关系,让摩托罗拉自生自灭。但与摩托不同, Nokia 是微软智能手机战略的核心, Nokia 的衰亡也就意味着微软在手机领域的彻底失败。因此,微软可能会像对待Skype那样,在收购后持续给予重视与资源倾斜。
利润也是微软收购 Nokia 手机一大因素。据美国科技博客AllThingsD估算,在收购 Nokia 之前,微软从每部Lumia手机可以获得10美元的毛利润;而收购之后,微软可以从每部Lumia手机获得超过40美元。这意味着,微软只要卖出2500万部Lumia手机,这笔交易就能得到回报。
此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显示,微软目前拥有高达764亿美元的海外现金储备。而这些现金如果要汇回美国会面临高额税率,因此用海外现金收购 Nokia ,微软也可以有效利用海外现金储备,把钱花到了刀刃上。
对于全球数千万Lumia用户来说,吸引他们购买手机的主要因素,是 Nokia 的品牌价值与独特硬件设计,而不是微软的流动平台。因此,微软在收购 Nokia 手机之后,应当会谨慎维护 Nokia 这一品牌,保持 Nokia 品牌对用户的吸引力。这一点显得尤为关键。一旦 Nokia 品牌在微软旗下褪色,微软这一交易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Nokia :转型网络设备服务
另一方面,而对 Nokia 来说,这一交易虽然有些令人感伤,但却是他们目前可以接受的结果。从 Apple 与 Google 为代表的智能手机迅速普及之后,埃洛普与 Nokia 的最大任务就是在功能机彻底退出市场之前,在智能手机领域占据可持续的稳定份额。功能手机市场在急剧萎缩,而智能手机业务还没有成熟,这是导致 Nokia 营收持续下滑的主要因素。
为了全面投入WP平台,埃洛普??掉了塞班和Meego这两大平台,遭到了诸多 Nokia 忠实拥护者的憎恨。而拒绝Android平台则是埃洛普最具争议的决定。虽然走过艰难时刻,但目前 Nokia 已经开始走上复苏的道路,Lumia季度销量急剧增至700多万部,有望在未来半年内逼近”季度销量千万俱乐部“的一线手机厂商阵营。按照目前Lumia的增长速度, Nokia 也有望在功能手机彻底退市之前,在智能手机领域拿到稳定的销量。(考虑到中国市场Android手机的急剧增长,Lumia手机更需要的是实际的销量,而不用在意WP平台的总体份额。)
此外,被微软收购之后, Nokia 可以暂时不用担心公司的生存状况,动用更多精力与资源投入Lumia手机的后续研发,拿出更加兼顾软件与硬件的旗舰新产品,在微软巨额营销投入的帮助下,进一步扩大市场销量。单纯从产品未来研发来说,被微软收购有利于 Nokia 推出更多软硬件结合的好产品。
Nokia 今年早些时候斥资17亿欧元,回购 Nokia 西门子通信公司(诺西)的剩余股份。或许这一交易为出售 Nokia 手机部门埋下了伏笔。诺西在4G LTE时代的发展机遇,Here地图的商业化潜力,使得 Nokia 董事会考虑放弃盈利艰难的手机硬件部门,转而成为一家服务与网络设备公司。
埃洛普:注定的争议人物
不过,对埃洛普来说,他已经注定成为科技公司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人物。由于此前微软高管的身份,埃洛普加入 Nokia 以来从未摆脱”木马“的质疑,而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决策更是加深了外界的怀疑。 Nokia 在他的领导下与微软结盟,放弃了Android、WP两条腿走路的可能性;放弃塞班与Meego平台,抹去了 Nokia 自己在流动平台的印记;最后又以50亿美元的价格将 Nokia 手机部门出售。
更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埃洛普正是微软下任CEO的最热门人选。如今在微软收购 Nokia 手机部门后,埃洛普顺理成章地回归,再次成为微软高管,使得接班鲍尔默的可能性一步步成为现实。埃洛普曾经是微软Office部门负责人,在微软效力数年时间内证明过自己的运营能力,在微软内部有着良好的人脉关系。除了在微软最擅长的企业级市场拥有丰富积累,埃洛普也在 Nokia 这三年内获取了硬件方面的运营经验。他接班鲍尔默,有助于微软进一步推进设备与服务的转型战略。
无论埃洛普面临怎样的”木马”质疑,他在 Nokia 的所有重要决策都是在董事会的支援下进行的。作为 Nokia 第一位外籍CEO,如果不是得到董事会的全力支援,埃洛普实际上不可能完成任何一个重大决策。他正好处在 Nokia 转型的非常时期,又领导 Nokia 选择与微软结盟,最后又将手机部门出售给微软。这每一步引发争议的决定,背后都是 Nokia 董事会的同意。与其说埃洛普是微软木马,还不如说是 Nokia 董事会自己选择放弃。
微软收购 Nokia 手机部门,是鲍尔默卸任前留给微软的最重要遗产。通过这笔交易,微软向着设备与服务的转型战略迈进了坚实一步,敲定了WP阵营的长远保证,最有效使用了海外现金储备;而 Nokia 从竞争激烈盈利不易的手机硬件领域抽身,转型成为网络设备与服务公司; Nokia 手机并入微软后,能够得到微软更多的资源支援,有利于WP软件与Lumia硬件的进一步结合;而埃洛普本人也朝着微软CEO的宝座越来越近。
在这场一石数鸟的交易中,或许唯一感伤的就是 Nokia 在全球的数亿忠诚用户。曾经的手机巨人 Nokia 已经不在,未来存在的只有微软旗下子公司 Nokia 。无论 Nokia 以怎样的方式存在着,Lumia手机还会继续发展壮大,而且未来的道路只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