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专栏-手机报

金立印度业务20多亿卢比卖给Karbonn

手机报 2018-06-29 10:26
金立手机 手机厂商 手机产业 阅读(11046)
导语回顾金立事件,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中,其从国产手机厂商中前几名的存在,迅速败退到目前的地步,着实让人唏嘘不已。这也验证了手机产业“如履薄冰”的道理。
   2002年-2018年,金立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从当初的功能机到智能机时代,其甚至还曾请刘德华代言。无疑,金立足以称得上是智能手机市场的元老,然而,从2017年12月资金危机爆发至今,金立终究还是没有逃脱倒闭的命运,从今年年初到目前,关于金立的消息不断:先是获得融资,随后有消息称大幅度裁员,接着关闭工厂变卖资产,紧接着又是重组。
  
  早在一个月前,金立就对外宣布称,即将对外发布重组方案。遗憾的是,金立事件进展并不如人意。5月23日上午,金立在深圳总部举行供应商债权人会议,超50家供应商到场。金立财务总监何大兵在会上通报,金立正在引入一家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对方拟全面收购重组金立。据了解,新的投资者将分批接盘股东所持股份,全盘接收金立的资产和债务。金立共有18名自然人股东,董事长刘立荣持股41.40%,前任总裁卢光辉持股20.50%,其余的16名股东也都是金立的“元老”。
  
  据何大兵介绍,投资者是一家注册资金达800亿元以上量级的企业,实力强劲,他没有进一步透露投资者的身份。金立董事长刘立荣上周也曾对外称,新的投资者是一家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据手机报在线了解到,该有国资背景的企业是北方企业!
  
  然而,一个月过后的今天,接盘事件依然还未有任何消息。尽管金立在国内变卖资产并不是很理想,其东莞工厂地产证件据称已经为深天马拿到手。但海外进展还不错。到了6月28日,据印度媒体报道称,印度手机厂商Karbonn将以22-25亿卢比收购金立印度业务。
  
  Karbonn以22-25亿卢比收购金立印度业务
  
  或难以助其手机业务好转
  
  6月28日,据印度媒体报道称,印度本土手机厂商Karbonn正在收购金立印度业务。收购完成后,对于金立而言,或许就意味着从此退出印度市场。据消息称,Karbonn计划收购金立印度业务74%的股权,收购价格在2925-3665万美元之间,合约印度卢币22-25亿卢比。
  
  Karbonn如此高价收购金立印度业务74%的股权,其目的十分明显,那就是为了提升其在于“外来”手机品牌的竞争,而“外来”手机品牌则主要指的是国产手机厂商。我们都知道,在过去的两年中,尤其是到了今年上半年,国产手机厂商在印度市场的穿透力太过惊人,乃至印度本土手机品牌在此过程中不断衰退。
  
  在这种情况下,Karbonn收购金立手机业务看似可取,然而,对于Karbonn来说,其收购了金立印度业务后,真的能助力其手机业务好转呢?在个人看来,答案或许是否定的。保守点来看,或许只是阶段性的。
  
  首先来看看当前印度手机市场的情况。据旭日大数据显示,2017年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一的依然是三星,出货量达到了3100万部,市场份额为24.40%,其次是小米、vivo、联想和OPPO,出货量分别为2600万部、1300万部、1100万部、1100万部,市场占比分别为20.50%、10.35%、8.70%、8.60%。
金立印度业务20多亿卢比卖给Karbonn  
  但到了2018年,小米的出货量迅速超过了三星。其在印度市场的表现最为惊人,目前的市占率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排名第一超越了三星,主要原因在于小米主攻低端市场,智能手机售价500-1200元人民币之间该区域,主要市场份额均被小米霸占,而OPPO与vivo在印度市场表现相对而言不如人意,市场下降的较为严重,其背后的原因在于两者主攻的是高端市场,售价在1200元人民币以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OPPO与vivo在印度市场下滑的原因在于两者市场战略的改变,主要想抢占的是高端市场,导致500-1200元人民币之间的市场被小米迅速侵占,据驻印度国内手机人员透露称:“小米在低端市场的出货量很可怕。”当然,对于OPPO而言,显然也意识到了该问题,并且在5月份开启了一个新的品牌Realme,该品牌在印度市场主攻低端市场,且以线上互联网渠道为主。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据笔者近期与业界人士交流得知,小米进军全球化,对于国内其他手机厂商而言或许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主要原因在于小米的商业和运作模式,其主要抢攻的是低端市场,而在低端市场,小米一惯的杀价风格使得它和其他国产手机厂商相比更具价格优势,当然,这种模式也主要在于那些智能手机市场发展尚且还不是很发达的地区或国家!
  
  可怕的是,一旦小米将其在印度的模式复制到其他智能手机发展不发达的地区,那么,这将导致整个国产手机行业在海外市场的杀价会变得更加严重,甚至有些市场竞争力尚且不足的手机厂商会面临被严重挤压的局面!对于印度本土手机品牌而言,无论是在智能机还是功能机或者是供应链,其均没有多大的优势,能够在中国手机市场厮杀活下来并延伸到印度市场的企业,无疑都具有其独特的生存力以及竞争力。
  
  此外,华为荣耀同样布局高端市场,如同OPPO和vivo一样,不过,在业界人士看来,从荣耀在国内市场的表现来看,其在低端市场做的还很成功,因此,其认为今后荣耀在印度市场也会加强在低端市场的布局。
  
  简而言之,当前的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主要被国内小米、OPPO、vivo、荣耀以及联想、传音等品牌所占领,而从供应链配件端来看,也几乎为国内厂商所霸占,在国产手机厂商风靡印度上市之际,同样也带动了供应链端更多的企业在印度发展,诸如ODM厂商和配件厂商,在印度政策的迫使之下,已经不得不在印度当地建立工厂,当然,这从某种层面上来看,也降低了制造成本!
  
  手机对于印度而言,无外乎“舶来品”,无论是终端还是供应链端,其均主要依赖于进口,尤其是在供应链端,远远还没有像国内一样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完整生态系统。印度当地手机厂商在与国产手机厂商的竞争中,其优势可以说并不是很突出,国内手机厂商将其在国内的那套玩法搬移到印度市场,由此可见印度本土品牌的竞争压力有多大。所以,在个人看来,Karbonn收购金立印度业务,或许在短期内有助于其业务的提升,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这并不能改变印度手机市场为国内品牌侵占的格局。
  
  金立大事件回顾:时间越久估值越低
  
  回顾金立事件,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中,其从国产手机厂商中前几名的存在,迅速败退到目前的地步,着实让人唏嘘不已。这也验证了手机产业“如履薄冰”的道理。竞争过于惨烈的市场,各家手机厂商均采取了稳中求进的策略。当市场出货量集中化严重且品牌效应早已经突出的情况下,稳中求进无疑最为安全。
  
  2018年3月份:金立获得亿元级融资
  
  作为实业代表,金立在2017年被曝发生资金危机,尽管如此,但从其出货量来看,2017年全年出货量依然维持在3000万部以上,庞大的出货量以及快速扩张,或许是导致其出现资金危机的主要原因。此外,金立并未对外公布资金缺口有多大,但在笔者看来,金立的资金问题无疑可以解决,关键是付出多大的代价,因为一方面,其出货量依然很大,另一方面,金立可谓实业代表企业!
  
  而到了2018年1月份,金立董事长刘立荣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立的生产和销售逐渐恢复了正常,我不会跑路,债务一定会一步步偿还。”并且表示欧菲光的债务目前不会处理!此外,其还称,金立目前生产和销售处于基本正常状态,员工工资已经正常发放,内部较为稳定。
  
  前不久,据手机报在线从业界得知,金立已经拿到了一笔融资,不过对方并未透露具体金额!日前,据市场传出,金立已经拿到了亿元级别的融资,这对于金立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消息。当然,从金立的体量来看,也有不少企业窥视,乃至市场一度传出不少公司试图入股甚至收购相关业务的传言,诸如海信入股,但已被金立否认!
  
  2018年4月份:金立裁员
  
  2018年4月10日,据手机报在线(http://www.shoujibao.cn/)从手机产业得知消息,金立除了上次对金立工业园裁员50%以外,为了进行自救,降低公司运营成本,目前已经启动对金立总部裁员,裁员比例将达到50%,主要留下的人员为金立公司核心骨干以及重要级别管理人员!
  
  金立集团与员工解约是以平等自愿为原则,协商一致为目标,并非强迫行为,尊重员工自主选择,不强迫、不威胁、不利诱、不欺骗。补偿标淮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对离职员工按照“n+1”的方式进行补偿,并与员工签订补偿协议书,经济补偿金分期支付,自补偿协议签订次月起开始支付,按每月支付1个月补偿金的方式进行,最长8个月内支付完毕。
  
  如果补偿金不能按期支付,员工未支付补偿金依然受《劳动合同法》保护,并且可以到劳动局进行仲裁。若员工不愿解约或员工不同意分期支付,可以不接受解约,我们会继续保留劳动合同关系。对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等特殊人群,不纳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范畴。
  
  裁员是金立自救的系列措施之一,公司董事会和经营班子对金立的重组充满信心,金立在全球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部门的很多小伙伴们仍在岗位一线坚守着,大家都希望已经成立16年的金立手机能够继续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为社会和国家继续创造价值,为中国制造2025添砖加瓦!
  
  2018年5月份:国资背景企业全面接手,即将举办重组说明会
  
  5月16日,据手机报在线得知,金立重组终于落地,据业界人士透露称:最近几个月备受业界关注的金立重组获得重大突破,一具国资背景的企业将全面接手金立,不日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详细重组事宜。此外,手机报在线还得知,金立相关人士正在处理该事件!
  
  而对于金立如何解决此次危机问题,早在2018年1月底,金立董事长刘立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首先,引入合作伙伴,确保生产与销售,市场在就有未来;第二,引入战略投资者,补充资金,增加公信力;第三,出售资产偿债,获取债权人支持。”此外,其还称:“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工作已经有进展,目前整体方案在谈判中,现在还不方便透露。必要时可以放弃金立控制权。”同时,金立也在寻找微众银行股权和金立大厦等资产的接手方。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微众银行发起成立股东之一,金立曾出资9000万元获得微众银行3%的股份。此外,金立在深圳前海合作区妈湾片区拥有一处在建金立大厦物业,根据前海管理局官网信息,金立大厦为1栋地上23层、地下3层,占地5776.77平方米大楼,总建筑面积54118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2.35亿元,接近竣工,这两者的价值估计在70亿以上!此外,金立通信在2017年6月12.8亿元投资南粤银行,获得了9.49%的股权!
  
  2018年6月份:金立印度业务卖给Karbonn,获得2亿多人民币
  
  6月28日,据印度媒体报道称,印度本土手机厂商Karbonn正在收购金立印度业务。收购完成后,对于金立而言,或许就意味着从此退出印度市场。据消息称,Karbonn计划收购金立印度业务74%的股权,收购价格在2925-3665万美元之间,合约印度卢币22-25亿卢比,合约人民币2亿多元。
  
  纵观金立事件整个过程,我们会发现,其实早在资金危机事件爆发之初,如果企业能够迅速选择一条快捷渠道应对的话,或许现在的金立并不会如此尴尬。然而,随着时间不断的推延,这对于金立而言十分不利。一方面市场出货量大幅度下降,尽管其在印度市场有宣布发布新产品,但是国内工厂已经变卖;另一方面,在渠道上其也在遭遇同行的吞噬,由于产品跟不上,导致代理商纷纷转向其他手机厂商。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2018年上半年的智能手机市场情况本来就不乐观,市场需求相对较为疲软,在这种情况下,品牌效益的重要性显得更为重要,将会加速拉开一线品牌与二三线品牌之间的差距。整体而言,对于金立来说,如果不尽快完成重组的话,那么,其品牌价值流失的将会更快,到了一定的程度,甚至可能与手机市场失之交臂!
分享到
下一篇:中兴通讯股东大会 李自学:将在拒绝令解除后尽快恢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