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OPPO R15和R15(梦境版)正式上市,其中R15(梦境版)继续采用高通骁龙SDM660芯片,而R15却改为MTK的P60。对于这个改变,市场上有不少疑惑:OPPO为什么要转而换成MTK的P60?换成P60后消费者会买单?
对于第一个问题:OPPO为什么要转而换成MTK的P60处理器?
首先有一种观点认为,联发科P60性能优势比较突出,不输SDM660。联发科P60是今年发布的新款芯片,由台积电12nm制程工艺,包含4颗A73和4颗A53标准核心组成,大小核心的最高主频都可以达到2.0GHz,GPU方面集成Mail-G72 MP3,频率800MHz,联发科官方称相比上一代Helio P30,P60的CPU和GPU部分均有70%以上的性能提升。但问题是,联发科被消费者扣上了低端的帽子,很难通过简单性能数据获得消费者的信任。OPPO的优势之一就是懂消费者,它不可能没有看清这一点。所以春丽认为,性能优势不是OPPO决定用P60的关键。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OPPO R15选择P60,主要的一个原因是P60具有专用AI模块。因为它集成了基于Edge AI平台人工智能单元APU,可实现每秒280GMAC处理能力,而高通SDM660没有配备AI芯片。不可否认,SDM660没有专门AI芯片,确实是个弱点,哪怕高通专门为vivo定制的SDM660 AIE,也是通过算法去实现的,没有专门的处理硬件,从处理速度来看,确实不具备优势。但如果真的是因为AI模块的话,那么为何R15的高阶版本R15 梦境版却用了SDM660?所以这种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
其实,OPPO R15用P60替代SDM660,背后更多是出于成本的考量。春丽认为,OPPO选择用P60,P60的性能确实不错,让OPPO说服自己去选择P60具备了基础,而且还搭配了AI芯片模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其在消费者市场的“低端形象”(与MTK本身技术实力无关),为OPPO选择它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但选择的背后更多是由于成本的考量。
R15选用P60,至少可节省6亿元人民币。根据春丽从市场上获取的信息,SDM660的SoC价格在172元人民币左右,而P60的SoC价格在108元人民币左右。春丽预计R15的出货量在1000万部到1200万部之间。由此进行计算可知,P60给OPPO节省的成本空间在6.4亿元至7.68亿元之间。
换成P60后,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吗?
针对1000万部以上的出货量,有人可能会质疑:凭什么说搭载P60的R15依然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呢?首先,我们看下OPPO R系列手机的历史出货量数据:OPPO R11和R11s系列均用的是高通的660处理器,根据旭日大数据的统计,R11的出货量约1200万部,R11s目前还有少量出货,预计整个生命周期的出货量也会超过800万部。
R9以后的系列R11和R11s手机更多的是一些小改动,创新相对较小,而R15创新更多,包括全面屏、齐刘海、各项AI功能等等,用户体验提升非常明显。所以R15在整个生命周期的出货量超过一千万部是没有问题的。另外,从旭日大数据最新监测的数据来看,OPPO R15上市首月的出货量约210万部,预计5月出货量将在300万部左右。所以从数据上来看,P60不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OPPO新策略:追求新功能,降低已有功能规格。终端需求下滑,OPPO面临的渠道成本和营销成本压力越来越大,而同时却要面临着手机的创新带来的高成本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OPPO的一个策略就是降低手机标配里面的零部件规格或者价格。
例如,R15里的双摄弃用高端方案,成本下降至少20%,再加上随着双摄模组技术进一步成熟所带来的整体市场价格下降,价格下降幅度歧视远高于20%;R15的处理器用P60替代SDM660等也都说明了OPPO在坚定实施这个策略。
一味拼配置,导致性能过剩、手机价格持续攀升。过去几年,由于手机缺乏大创新,为了刺激消费,品牌都在过度地比拼手机的配置。
这种竞争带来了两个后果:第一,手机性能过剩;第二,手机BOM成本攀升。由于缺乏创新亮点,一味比拼配置导致手机很多方面的性能是过剩的,过剩的程度视消费者群体不同而不同。比拼的结果就是手机成本越来越高,当持续攀升的成本不再可以通过简单提价来转嫁给消费者后,控制成本成为了终端厂商的头等大事。
OPPO对于洞察消费者需求,一直做得比较成功。OPPO主打年轻时尚,尤其是女性市场,这些市场对于高性能配置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大。它结合手机性能过剩的现状,通过降低常规配置的规格,加入新的差异化功能,优化手机的差异化卖点。虽然说P60性能也不差,但OPPO把SDM660换成P60最大的底气,还是来自于对消费者的需求洞察的信心。
节省下来的成本却可以帮助OPPO在不改变营销和渠道成本的情况下,继续加入更多的创新功能,由此至少部分解决了它营销和渠道成本过大,而创新成本不断提升的难题。
文/李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