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云谷(固安)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举行封顶仪式,正式进入厂房净化和设备搬入阶段。该项目的负责人张德强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云谷(固安)第6代柔性AMOLED线“明年上半年就能点亮,明年年底就会批量出货”。
“项目的技术支持方是维信诺,维信诺在昆山5.5代线在扩建时就做了柔性屏的开发,用于手机的全面屏柔性AMOLED下半年就能面市。因为经历过柔性屏批量出货的过程,我们相信云谷(固安)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从点亮到出货的时间,将会缩短。” 张德强表示。
除了云谷(固安)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其他还有武汉天马第6代AMOLED生产线、京东方成都第6代AMOLED生产线线、京东方绵阳第6代AMOLED生产线、武汉华星光电第6代AMOLED生产线、和辉光电新型显示制造二期项目(6代)等。这些快马加鞭建设中的诸多第6代AMOLED生产线反映出目前OLED产业的处境——旺盛的需求就在那里,谁能最快速度保质保量地提供产品,全凭自主研发和科学运营的硬实力。
这一轮,是韩企领衔带来的显示技术变革的新机会。日本企业发动了从CRT到LCD平板显示的变革,韩国企业抓住了机会。在由韩国企业领衔带来的这轮变革中,中国企业能否抓住机会?考验中国企业技术积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时候到了。
三星的阳谋 中国企业的机会
去年以来中国齐刷刷争相投建的AMOLED产线被显示业界认为是三星等韩国企业的“阳谋”:在日本企业停止投入研发OLED的背景下,三星、LG等企业斥巨资坚持不懈投入OLED,并以不同技术路线分别在中小尺寸和大尺寸上得到量产,尤其是AMOLED技术,三星通过与其手机业务的联动实现了在中小尺寸上的成功应用,并让它成为全球手机行业公认的“下一代屏幕技术”。
实际上,从2007年三星推出首款OLED屏手机起,之后好几年,三星宣称最能颠覆液晶技术的“Super AMOLED屏”,自身还有很多问题是通过三星自己的手机芯片加以补偿解决的。但不管怎样,三星电子在其所有旗舰手机上都采用了AMOLED屏,并且三星宣称几年内该类屏幕只“独供”三星电子。
“三星手机的导入让OLED有所发展,而苹果要导入OLED的消息,让OLED重新热起来。”友达光电董事长彭双浪一针见血地概括。手机大鳄苹果即将采用AMOLED屏幕的传言可能是另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言有多久,AMOLED概念就热了多久,尽管,真正的苹果AMOLED iPhone要到9月12日才有可能揭晓。
“两三年前就有传言苹果将采用OLED,实际上两年前AMOLED产能不到2亿片,苹果根本就不可能用。”一位业内人士提醒《中国电子报》记者。
伴随这波传言的,是全球15条AMOLED生产线的先后开建,其中中国占9条。“中国大陆非常踊跃地投资,有两个原因,一是在过去CRT转平板的时候,中国大陆可能慢了一些,这次新技术起来的时候,进行大量投入,可以掌握先机;二是政策的引导,让大家更加放心投资。”彭双浪分析。
中国已经成为液晶显示的生产大国,新一轮技术更替来临时,中国自然不愿意放弃做大做强的机会,更何况,中国企业从来就没有放弃过OLED的研发。不管是阴谋还是阳谋,机会总是在变化中存在。
“我相信在手机显示方面,OLED会在不久的将来,大概5年内可以全面取代液晶。”2017年7月底的一趟韩国OLED技术考察之行后,广东德力光电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监、光电领域观察家叶国光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不忙谈过剩 先看实际产能
叶国光的判断可能过于乐观,但AMOLED的市场前景确实诱人。市调机构WitsView预计,到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中AMOLED面板采用量有望接近五成。而根据IDC的预计,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销售量将达19.2亿部。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对目前规划的全球AMOLED产能做了一个统计:到2020年,全球AMOLED面板规划产能将达到3500万平方米,其中韩国2300万平方米、中国大陆地区超过1000万平方米、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加起来不到150万平方米,也就是说,到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将占全球产能的30%。
3500万平方米又是什么概念?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耿怡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考虑到产能利用率和切割效率、良率等因素,3500万平方米AMOLED面板可以切割成19亿片手机面板(按手机尺寸平均5英寸计算)。
当然,还有更多的智能终端将有可能采用AMOLED显示技术,如可穿戴设备、VR/AR终端、平板电脑、车载终端等。“一旦其他中大尺寸的终端产品对OLED开出一条口子,如平板电脑、笔记本等产品,那又将带来新的市场。”耿怡表示。
“中小尺寸OLED市场5年内不存在过剩情况,10年内也不会,因为液晶市场太庞大了。”和辉光电国内市场销售负责人梁晓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就这一问题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如果按照现在已经宣布的产能全部按期投产计算的话,是有可能会产生过剩,但是有两个因素现在很难预判:一是AMOLED没有先例,现在宣布的那么多项目是不是能干成?二是市场需求增长很难预估,例如,所有人都不看好a-si小屏,去年下半年忽然变成热门的短缺产品。所以,现在去预判AMOLED市场会不会过剩言之尚早,企业能做的是我们做得比别人更好更有竞争力,这样市场无论怎么样变化都能够活下来,能够成为活得比较好的那一家。”
“讨论产能过剩之前先要看看是否有这样的产能,我的担心是,到2019年我们就根本不能按照预期产能量产OLED。”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新清直言不讳地向《中国电子报》记者指出,“面板产能不是一下能开出来的,需要很长时间,尤其是OLED。”
耿怡也一再向《中国电子报》记者强调,上述统计都基于规划产能,实际能产出多少,还有太多不确定性。
比液晶难十倍 OLED没有捷径
三星先花7年时间做了PMOLED,然后再开发LTPS,总共做了16年的研发,才算成功。既做过LCD,也做过OLED,LGD全球副总裁李廷汉认为“做OLED的难度是LCD的十倍”。
2013年,京东方鄂尔多斯第5.5代AMOLED生产线点亮投产,根据公开资料,该生产线一期月产能24K LTPS LCD产品、4K/月的刚性AMOLED产品,已于2016年年中量产出货。梁清新向记者表示:“京东方很早就和电子科技大学在成都建立实验室做出了OLED,但在鄂尔多斯,做了4年LTPS才算基本稳定,就别提OLED的良率所需的时间了。”
想到日本企业最早研发OLED却曾决定全面退出,我国台湾企业则一直跟踪OLED但迄今没有批量供货,梁清新提醒记者:与其如此,不如把困难想得大一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表示,OLED需要持续专注、持续创新,稳扎稳打,没有捷径。
张德强告诉记者:“2008年PMOLED成功量产后,维信诺从2009年开始布局AMOLED,我们从2009年开始经过5年的中试,到2014年才在昆山建成5.5代的AMOLED的量产线,2015年量产,并向品牌客户成功批量供货后,又在2016年扩产,并在固安投产6代线,现在维信诺已是国际第一的PMOLED供应商,并是国内运营最好的AMOLED5.5代线。”
“我们始终认为,对OLED这样不能引进完全靠自主研发的技术,一定要经过实验室→中试线→量产线的过程,要通过中试做出产品,掌握了工艺技术,验证了原材料,再到客户那里验证了产品合格,才能放量。”他说。和辉梁晓也表示,OLED最终的量产,必须是一步步“凿”出来的。
不同于LCD引进消化吸收后进行再创新的发展过程,我国发展OLED完全靠自主研发。张德强告诉记者,维信诺是专门从事OLED的企业,到2017年,已有21年时间。“这21年里,我们做了研发,做了小规模量产,做了产品,积累了大量专利,主导了OLED和柔性国际标准。现在中国企业最缺的,是量产和应用经验。” 张德强表示,“手机企业不愿意只有一家屏供货商,这给厚积薄发的中国企业历练的舞台。”。
但是,也不能对AMOLED的盈利盲目乐观。“国内OLED投资期初盈利会比较困难,OLED是一个策略投资,受益可能在五年后。”群智咨询首席分析师陈军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
有空白的地方 才有机会
那么,中国企业快速超车的机会在哪里?
“全中国的OLED企业,机会就在柔性上。”张德强向记者表示,“现在,柔性是市场认可和欢迎的产品,但柔性还在发展过程中,正因为它有技术难度,所以要努力去获取一些技术和知识产权。但是实现的路径如何,能否比较扎实地从原理上解决问题,把产品做好,这考验企业的水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表示,柔性OLED显示技术凭借其超轻、超薄、低功耗、可弯曲等优势,为智能穿戴产品设计提供了无限可能;未来,柔性OLED将按照“弧面”→“可弯曲”→“可折叠”→“柔性”的技术路线推进,其中,真正柔性(Flexible OLED)技术可能会在2019——2020年成熟。
现在柔性OLED的发展尚处于“可弯曲”技术阶段,但手机市场已有强烈反响。
前不久,市调机构IHS Markit将2017年AMOLED智能手机显示面板出货量预测,从原来的5.13亿片下调至4.45亿片,下调13%,但其中,IHS将2017年柔性AMOLED面板出货量预测上调了5%,刚性AMOLED面板出货预测则减少了20%。
由于中国手机企业OPPO和vivo的强劲表现,刚性AMOLED面板市场自2015年以来有了显著的增长。尤其是2016年,IHS统计,全球刚性AMOLED显示面板出货量猛增至3.5亿片,同比增长54%。
2017年年初,IHS预计2017年刚性AMOLED显示面板出货量预计将达3.6亿片,同比增长3%。然而,半年过去,IHS Markit将2017年刚性AMOLED面板的出货预测下调了20%,下调至2.86亿片。
究其主要原因,有中国品牌的智能手机销量低于预期;刚性AMOLED面板的主要客户三星电子需求有所停滞(因为三星电子自2016年年底以来便将TFT LCD面板应用于其中低档产品),以及LTPS LCD积极在中国寻求新需求并开发竞争性技术等因素。
面对手机市场如此迅速的异动,面板企业更应该理性分析局势。
“OPPO、vivo都表示要在两年内用柔性屏。但是,现在柔性屏幕的价格大约是100美元,而普通AMOLED屏是30——40美元。增加了70美元的成本,OPPO、vivo需要拿更高的定价去支撑它,比如5000元左右的零售价。可是凭他们目前的品牌能力,是否能支撑得起这个价格?”梁晓表示。所以,梁晓认为,即便柔性产能顺利增加,没有柔性屏幕的杀手级应用出现,只凭目前柔性屏在手机领域的应用,柔性屏的竞争筹码就只有降价,而降价显然对投资巨大的这个产业十分不利。
张德强也表示,LCD用到了笔记本电脑上,才算有了杀手级应用,OLED只有找到了类似没有替代性的应用场景,比如柔性方向,才能有很好的发展前途。“这就需要研发实力的支撑,在技术的空白点上,我们和国际企业的机会是均等的。”他说。
梁清新向记者表示,无论是刚性还是柔性OLED,都没有必要从体量上与国际领先企业去竞争,“不急于缩小这一差距,在领先企业的带领下,踏踏实实做好研发,突破OLED关键技术瓶颈,完善产业链配套,这才是最重要的。”他说。
策略布局 也是一手好牌
“重视自主研发”并不等于一切回到原点。在十来条AMOLED柔性生产线如火如荼的建设潮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提前布局。
“首先需要预防的,是重复建设。目前AMOLED建线量很大,技术路线太趋同,就可能有隐患。”梁清新表示,“十几拨人同一个时间在做着同样的事情,能否解决中国的共享技术的问题,减少研发投入,缩短研发时间,以此把共性技术的事情解决?”对此,梁清新的意见是,要加强发挥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作用,强力推动已经建成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发挥作用,建成开放的平台。
李东生向《中国电子报》表示:“华星光电目前牵头组建了‘AMOLE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按照国家工程实验室的要求,我们的研究成果至少对中国企业、中国的科研院所是开放的,当然也包括参与方。我认为在项目攻坚中国家的政策引导很重要,科研经费不应该像撒胡椒面,而应该集中在某个项目,该项目不是某个企业而是联合体的,这种导向会让项目的成功机会加大。”
欧阳钟灿院士始终担心齐刷刷十余条AMOLED量产线的生存风险。“每条线投资规模数百亿元,有多少家能够凭借技术实力存活下来?所以我们不排除适时调整进出口关税税率,修订OLED显示器件生产企业进口物资及重大装备税收优惠政策目录,保障产业安全。”欧阳钟灿院士表示。
“AMOLED的发展,关键是产业链的问题。我们的成本降不下来,关键在于购买装备的费用降不下来。AMOLED要真正面对液晶市场的竞争,不是光靠面板厂商,而是靠设备商、有机材料厂商,靠所有产业链的努力。”梁晓表示。不仅是价格,设备和材料没有国产化,在关键时候有可能成为被“卡脖子”的地方,例如,在这一波建线潮中,AMOLED蒸镀设备的主力供应商被国际企业垄断,增加了中国企业建线的门槛。
据欧阳钟灿院士介绍,2016年, 我国AMOLED原材料国产化率35%,关键设备国产化率为17%。“短期内实现材料国产化更容易,长期而言,关键设备国产化这一关必须攻克。我们的PMOLED原材料的国产化了已经达到了90%以上,AMOLED原材料的国产化我们也在快速推进。”张德强表示。
“所以AMOLED的后续跟踪政策一定要明确,要解决技术创新的问题、产业链的问题,政策就一定要在这方面下工夫,目标明确,全力攻坚。”梁清新建议说。
“中国手机保有量大,OLED厂商的市场大,这是我们的优势,国内OLED面板企业可以和中国手机企业一起做,构建一个竞争的生态。”张德强建议说。例如,同样的AMOLED屏,用在不同品牌的手机上,显示效果就不一样。“AMOLED屏与芯片更好地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做到颜色更好更省电。
所以,中国企业的机会在于芯屏互动,在整体能力上加以提升。我们的芯片、屏幕、整机研发能力都已经在那里,是可以做到协同开发的。”他说。
梁清新也讲到了面向不同显示屏针对性芯片设计能力的重要性。“发展AMOLED,除了要有能力打破现有的各种垄断,还要提升协同创新方面的能力,这样才有可能综合地解决问题。”他说。
在从CRT向LCD的转型中,中国从第五名切入,奋起直追,凭借巨大的市场、政策的扶持和坚忍不懈的努力,有了今天榜眼的地位。而在向OLED的迁移进程中,中国企业已然处于第二梯队,依然拥有巨大的市场、政策的扶持等优势,企业自身的研发积累更已上一个台阶,再加上产业链配套、产业化发展方面的经验,综合实力的提升,天时地利人和,中国OLED没有理由不成功!
手机报在线(http://www.shoujibao.cn/)提供全球手机产业市场分析、趋势判断,以及最新手机出货量排行榜、产业动态、产业咨询等服务。推荐关注:旭日大数据![微信搜索:sunshine-Media可直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