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台媒消息称,苹果公司公布2017年最新的200家供应商名单。名单显示,包括友达在内共有三家台厂遭排除,谷崧精密工业和兆利科技也掉出苹果200大供应链名单之外。WitsView资深协理邱宇彬表示,在显示面板部分,去年上半年仅剩友达供应苹果Macbook air显示面板。
友达不再供货苹果之后,意味着台湾面板厂则已经从苹果供应链消失。与此同时,大陆京东方成功进入苹果供应链。新进苹果榜单的还有日本特殊陶业(NGK)及总部设在爱尔兰都柏林的工业设备厂伊顿(Eaton)。
液晶面板行业一直是台湾引以为傲的一颗明星,早在1990年台湾就已经开建台湾第一条大尺寸TFT-LCD 生产线,韩国三星的第一条大尺寸TFT-LCD 生产线建立还是在一年之后。但如今台湾面板产业却在衰退加剧。
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台湾四大面板厂友达、华映、彩晶、群创全线亏损,亏损超过36亿人民币。2016年二季度台湾液晶显示面板厂的产值为1641.35亿元,相较于2015年同期的2051.41亿元,年衰退率为20%。
说到台湾面板产业,让业内耿耿于怀的是,当年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很多台湾的面板厂家陷入困境,中国大陆彩电企业为帮助台湾面板厂商解困,赴中国台湾采购液晶面板,金额高达44亿美元,总量超过1200万片,然而台湾却以低价卖给韩国,韩国再通过压缩对华液晶出口量,推动面板价格涨幅达到了30%以上,再转手以高价卖给大陆。
当然基于这段恩怨情仇,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是中国台湾联合韩国坑大陆,但话说回来,大陆没有建立面板行业的话语权也没有自己的产品,市场被韩国与中国台湾垄断,价格被操控也无话可说。
但也是这样的案例,却使得中国面板产业自身有了危机感,在面板产业研发方面加强。此后京东方在合肥、成都、鄂尔多斯建立的多条生产线,地方国资委都给予了大量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华星光电和京东方在这样的背景下也逐步壮大。
台湾面板厂的衰落,也有行业与市场因素。首先与液晶面板产业属性相关:需要资本重投入、受市场需求波动大、面板厂生产线投入成本大,这意味着很大的不确定。
有数据显示,建设一条6代线需要500亿元,7.5代线需要1000多亿元,8.5代线在1200亿元以上。而液晶屏生产线主流面板尺寸每3年就要增加1.5倍,厂家们需要不断投入新建升级生产线扩大产能。这意味着需要不停的投入巨资与技术研发人员,这对规模有限的台湾面板产业而言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甚至有数据显示,台湾自2003年至2009年在面板生产线的投资占同期台湾制造业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1/3以上。数据显示,台湾代工全球90%以上的笔记本电脑、25%的液晶电视组装和至少50%以上的液晶显视器组装,以上三项,面板就占了20%以上的成本。
前面提到面板产业存在着不确定性,它的不确定性在于,液晶面板属于市场景气循环产业,市场景气与否直接决定面板厂是营收还是亏损,因为它与当前手机、电脑、电视等产业的发展势头以及国际性体育赛事等相关。比如说类似奥运赛事这类国际性体育比赛启动,市场对节能产品备货需求增加且价格调涨,面板产业往往会迎来旺季。
而当前智能手机销量减缓及平板电脑销售下滑,台湾面板产业2015年产值年减13.5%,截至今年,冲击面板业产值年减31.9%。而根据调研机构DisplaySearch发表的报告,目前液晶彩电渗透率在发达国家已经接近百分之百,对大尺寸液晶面板的需求开始下降。这对于台湾的面板产业也间接造成了冲击。
当然还有竞争对手的因素,台湾面板厂的竞争对手在逐步壮大,包括韩国三星、LG以及中国大陆面板厂。台湾面板厂可以说从价格上到品牌以及技术实力上遭遇两头夹击。
一方面可以看到韩国三星、LG本身是垂直产业链多元化经营策略,液晶面板生产只是其业务的一环,它们还有大量自身的品牌产品,如液晶彩电、液晶显示器、数码相机、手机、洗衣机、冰箱等,可以以电子产品销售收入补贴面板成本投入。
台湾的面板厂商大多只做面板,因此韩国三星、LG等厂商可以以雄厚的财力弥补某一局部亏损迅速扩大规模,投入研发提升技术竞争实力,这使得韩国两大厂商很长时间在面板市场几乎占有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而台湾面板生产线投入成本已经吃不消,自然没有闲钱投资研发先进技术,连许多重要生产和检测设备也依赖进口,关键技术落后于日韩厂商。甚至中国大陆在规模与市场占有率方面已经对台湾形成超越之势头。
加之大陆面板厂商在这些年的紧追,在产品品质、销售价格上以及财力上的优势开始凸显出来,今年京东方和惠科的8.5代/8.6代厂投产,据悉明年京东方10.5代厂也会开始量产。
英国调查公司IHS Technology今年2月曾发布2017年1月大型液晶面板全球出货量报告,国内面板产业首次出货量达到全球第一,这也是为何当前传出苹果有意将订单转移到中国大陆。
而在利润高的领域,包括3D、AMOLED等液晶面板领域,韩国在这个领域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
这里可以看出,面板产业这类重资金、资源、技术投入的产业多少依赖举国体制的支持,京东方背后有中国政府的支持,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投资就超过2000亿元。三星在韩国的影响力与资源比国企更强。
而台湾面板产业就没有这种背后的支撑力了。因此早前也有人建议台湾当局拿下台湾的几个龙头面板厂的股权然后撮合其合并扩大产能,其实也并非全无道理。
台湾面板产业的衰落一方面跟当地企业的眼界与格局有关,前瞻性不足,比如台湾友达光电曾在2006年间一度领先全球量产AMOLED面板,后因成本过高而放弃该项目并解散研发团队。而当前台湾四大面板厂还在岛内内斗,友达有低温多晶矽(LTPS)技术,对抗群创力拱的氧化铟镓锌(IGZO)产品,双方互争第一,台湾面板产业在技术上无法达成一种整合优势。
三星则恰恰相反,AMOLED技术成为智能手机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液晶面板产业的投资也在加强,如今AMOLED面板几乎被三星垄断,消息透露苹果下一代iPhone将由三星独家提供AMOLED。
而韩国在面板产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韩国政策支持以及企业从上下游供应链、专利收入建立壁垒,台湾面板厂的竞争力依然建立在改良制程、以量取胜的阶段。
另一方面也源于台湾面板厂却长期是单一化经营,面板厂大多只生产经营面板,并未向韩企三星、LG那样从上下游产业链着手布局,一旦在核心主业风险来袭,缺乏上下游产品垂直整合实现产能消化与营收来冲抵风险。所以在当前,台湾液晶面板产业目前正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
早前台湾虽然有宏基、明基等为代表的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厂商消化台湾面板厂商的产能,但随着市场需求饱和,台湾面板产业的产能往往很难消化,而且在面板采购中利润被压得很低,丧失议价能力。
再次是台湾面板企业经商挟带政治心态上的狭隘与僵化眼光,倾向于向美国的“盟国”释放善意,不懂得在商言商,导致其产品受困于多方面的市场夹击。
当然,台湾鸿海郭台铭是个例外,他选择了另一条联日抗韩的路子,生产苹果iPhone所需的LTPS(低温多晶硅)触控面板,拿下夏普领先业界的IGZO(氧化铟镓锌)面板显示技术,与三星AMOLED抗衡的液晶面板,如今走的风生水起。
从未来看来,随着市场发展,液晶电视、笔电、智能手机显示面板等已经发展成为标准产品,市场价格透明,毛利不高。大陆产业升级很快,对液晶产业的扶持很大,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大陆液晶产业对生产工艺和液晶技术研发投入也逐步扩大。
从趋势上看,苹果供应链抛弃台湾面板厂也在于看准了未来显示面板产业的发展势头与走向,消息透露,未来iPhone8也将采用AMOLED面板,即便在液晶面板,风口与势头强劲的大陆快速崛起,京东方、华星光电、国显光电千亿资金投向AMOLED 6代面板产线,当前台湾面板厂普遍在亏损中挣扎,如果要重拾AMOLED面板研发已经不太可能。
因此,台湾面板厂下滑趋势已经不可避免,甚至已经没有实力来支撑苹果供应链的需求,台湾面板厂被苹果供应链抛弃也在所难免了。
在面板业,台湾与韩国缠斗多年,如今韩国的发展势头已经将台湾甩在后面,当然台湾面板厂的一大出路是可以通过合并做大规模,比如有业内人士提到,全球产能排名第四的奇美电子与友达光电两家合并能达到市场第一,依赖产能优势能能够扩大市场降低成本并优化技术整合创新。
不过,台湾面板厂的衰落轨迹依然值得大陆厂商警醒并避免走入它的轨道。大陆面板厂还有更多需要向韩系面板厂学习的地方,尤其是AMOLED 面板产业的技术研发方面。而在与韩系三星LG的竞争中,大陆面板厂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本文未经本人许可谢绝转载 我的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redianwe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