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以举国体制,整合政府与民间资本,快速的复制半导体器件与半导体显示产能,导致全球一半以上的新建晶圆厂和几乎全部的新建面板厂,都座落在了中国境内。
其中液晶面板厂商近年来新投资的8.5代线或8.6代线工厂几乎全部集中在中国大陆,而高世代线方面,京东方和华星光电、惠科、夏普都相继公布了建造10.5代线工厂(2940×3370mm)或称为11代线工厂的计划。
京东方的B9线将于2018年上半年开始量产,产能将达到每月12万片。华星光电的T6将于2019年上半年量产,完全量产后产能达到每月14万片。仅这两家量产后的产能将是目前夏普10代线工厂产能的3到4倍。如果加上惠科昆明的11代线工厂和声称将在广州建全球最大面板线的夏普新工厂,产能完全释放后,将会再有目前夏普10代线工厂3倍左右的产能出到市场上来。
面对这种局面,有市场人士表示,如果10以上的高世代线全力生产的话,大量的电视面板产能将会从现在的8——8.5代线上转移出去,那么这结空余出来的8——8.5代线,极有可能转向生产中小尺寸的平板或手机显示屏产品。
而中国也将受益于面板产业的全面覆盖,拉动上游原材料供应链和下游的模组、整机产业链快速繁荣。与显示相关的大制造业集群效应下,中国的触控显示行业,将迎来每年千亿的新增市场空间。
对于这种现象,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类似半导体和显示行业的生产技术越来越成熟,加工工艺和制造流程的简化也变得更加简单,使得整个行业的制造成本得以快速降低。当生产技术所带来的优势不再的时候,产业往高效率、低成本的地区迁移也成了必然的趋势。
资本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地区民众的文化缺失,保障了这里能聚集到大量的纯劳动力人口,以灵活的工作时间来适应大制造业的高效率运行,并持续吸引国际资本把越来越多的快消品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地区来。而且从全球的文化与宗教观念来看,短时间内仍然很难在全球范围内,找出可以替代中国地区民众的这种纯劳动力人口,来保证消费类产品的高效率生产运行。
他们对手机报在线(http://www.shoujibao.cn/)表示,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大面板显示产业,其实都是基于这个背景下,被集中到这一地区来。但随着东南亚其它地区的文化发展越来越快,其本身的制造业也开始往技术和文化底蕴要求更高的前端转移,而对技术要求较低,对纯劳动力需求庞大的产业链后端则慢慢舍弃,或进行自动化改造。
在自动化改造没有完全完成的情况下,类似大面板显示产业这种大制造业,仍然是中国这种文化欠发达地区的重要工业组成部分。抓住这种大制造业的机会,也成为中国资本与企业家能否享受到大制业红利的关键。
其中,跟随大面板制造转移过来最快的,有玻璃基板、液晶、化工原料及成套设备等。这些行业机会,虽然中国没有掌握到核心的技术,但已经有部分的纯物理加工工序或组装工序,以及售后、维护、修配等工作,国外同行已经开始转交中国厂商来完成,有这方面资源的中国相关厂商肯定会随着面板厂的产能爆发,持续受益。
据显示装备制造行业人士预估,仅中国厂商参与的国际设备大厂在中国境内的维护与修理环节,就占到了整个设备交易额10%以上,差不多约三成的这类业务,都是中国的本土厂商在配套贴牌生产,或承包其检修与维护服务,这类业务每年的产值不少于百亿的规模。
并且随着中国的厂商对上游资源的接触越来越多,对行业理解越来越深,复制国外同行的技术,或以微创新弯道超车国外同行,并渐渐取而代之的趋势也愈加明显,特别是一些以基础通用技术进行集成与开发的业务方面。
而在下游的模组组装加工与配套方面,除了少数基础原材料仍然需要耗废大量的资金进口外,其它的复合、涂布、加工、封测、组装等加工环节,基本上都已经实现了国产化,也是中国整个触控显示产业最有活力的部分。
由于面向终端应用场景的不同,模组组装加工部分,很难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品质标准来界定产品的品质。因此在品控环节,仍然需要有充足的熟练员工轮换工作,以24小时不间断的速度,为全球市场生产数以亿计的显示模组产品。
同时,也由于产品应用场景的不同,和终端市场的快速更替,不管是产品的结构设计还是功能设计,都会有着千差万别的各类规范。这种规范差异,也极大的挑战了四轴以下的初级自动化设备的兼容性,同样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成本来维护大规模生产的持续进行。
而如果升级到五轴以上的中级自动化设备,不但设备本身的成本将增加到原来的十倍以上,其售后维护成本也是接近原来的十倍,而生产效率确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甚至有些高精度的小型器件组装工序,看起来十分先进的设备,实际上真正的产能效率比熟练员工纯手工操作的效率还更低得多。
于是,从上一波液晶周期开始,中国土地上就出现了一个全球最大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数以千万计的中国年青工人,每年组装着几千亿的产值的触控显示器件模组。与触控显示模组相关的产业链,甚至成为某些地区唯一的支柱产业,成为影响一方民生的最重要经济活动。
而且,随着新一个五到十年的液晶新周期开始,全球最主要的高世代面板线都集中到了中国本土,与之紧密相关的触控显示模组产业链未来在中国本土市场只会继续爆发。按照现有的行业规律发展下去,基本上每年都需要新增几百亿产值规模的触控显示模组产值规模,才能满足到行业配套需要。
然而,中国地区的非生产性成本增加速度和成本本身,都已经超过全球多数工业化地区,生产性成本也因资源价格与劳动力价格优势不再,甚至其未来的增长速度也会将因产业过渡膨胀而快速拉升。在这种情形下,按道理来说中国地区已经不再具备长期的成本优势。并且越往后,随着物流成本、交易成本等无法控制的进一步增长,中国地区将彻底失去对消费类产品制造业的吸引力。
不过有制造业精英人士对手机报在线表示,触控显示行业的特殊性,不但需要断续维持数以千万计的从业人员来保证产能持续扩张,这些从业人员还需要有高度的自律性和职业性,也唯有文化贫乏到没有个体差异,拥有庞大纯劳动力人口的中国地区,才能拥有如此规模的劳动力资源来实现。
因此,相比其它行业的自动化制造升级快速普及所带的产业回迁与转移,触控显示行业相关投资方表现十分淡定。他们认为,只有产品升级缓慢,又容易实现标准化的大批量制品,才容易随着市场回迁或转移。至少到目前为止,很难有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聚集起这么多的熟练员工来完成产业链中间的加工代工部分。
或者消费类产品进化到生产力产品后,功能性的扩展不再受制于基础材料的限制时,随着网络技术升级,以及基于网络技术的分布计算完善,还有基于网络技术的人工智能消费品化,也就是真正的智能制造日常消费化后,或许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才会真正的消失。
所以,中国地区目前触控显示行业的资本疯狂程度如此之高,一点都不奇怪。而在未来几年中,到底谁会从这每年近千亿的新增市场中获取到利益?是国外的基础材料厂商、基础设备厂商?还是国内的中间环节代工厂商、应用集成与服务厂商?也许未来几年新增的上市公司,或正在被资本盯着的行业优秀企业,会在资本与财富市场中,给出让人羡慕不已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