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产业的逐渐成熟,我国在高端芯片自主开发上取得显着成效。近日,国际知名专利检索公司QUESTEL发布《芯片行业专利分析及专利组合质量评估》报告指出,中国近10年芯片专利增长惊人,已成为芯片专利申请第一大国。同时,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业态将不断催生出更多芯片需求,芯片国产化进程将进一步提速。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的芯片产业相比欧美还存在不小差距,尤其在核心技术上,中国企业仍受制于人。
芯片产业乘风破浪正当时
近年来,我国自主芯片行业进入发展高速期。国际知名专利检索公司QUESTEL近日发布的《芯片行业专利分析及专利组合质量评估》报告显示,全球芯片专利数量在过去18年里实现了6倍的惊人增长。中国芯片专利申请量在过去18年里则实现了23倍的惊人增长,数量上中国已成为芯片专利申请第一大国。中国企业在芯片专利数量上已逐步赶上国外老牌企业。
为推动信息安全建设,尤其是与之密切相关的芯片产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提振和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明确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的有关条件,软件和集成电路业迎来减税利好。
芯片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要素,已逐渐成为衡量国家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集成电路产业被首次提及,发展芯片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2014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出台;2015年,《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将集成电路产业列入重点发展产业名单。在政策支持以及市场需求带动下,中国芯片产业迎来发展机遇。
“中国芯”不再是梦
国内芯片产业在多方面实现了突破。2015年,青岛若贝电子有限公司发布了中国首片自适应芯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瑞芯微和全志科技两大国产芯片厂商,只用五年的时间就在平板电脑芯片市场拿下近三分之一的份额;华为海思自主开发了新一代麒麟950芯片;紫光集团频频出手参与集成电路领域的并购等。由此可见,实现“中国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相继组织实施,创新创业的氛围逐步形成,芯片行业前景一路向好。首先,芯片行业发展空间巨大。据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乐观预测,“十三五”期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将得到长足发展,全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到“十三五”末,产品和技术将满足约50%的国内市场需求。
其次,下游应用市场增长迅速。如今,智能终端品类正向更宽泛的形态发展,芯片行业不再局限于与智能手机的结合,还将在与智能家居、未来多媒体数据中心的合作上大放异彩。
另外,集成电路市场正在加速向中国迁移,市场格局加快调整。很多企业开始采用国产芯片,特别是在一些行业领域,这种速度也有逐步上升趋势。
“自主芯”还缺“心”
虽然芯片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市场话语权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国内企业要赶超洋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缺乏芯片核心技术。尽管国内芯片企业掌握的专利技术很多,但要认识到目前中国芯片产业价值链核心环节缺失,“自主芯”缺乏核心技术,这不仅会制约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也使信息产业存在系统性安全隐患。
其次,芯片产品粗糙,成本高。我国一直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下层位置,国产芯片普遍粗糙,成本巨大让市场投资者望而却步。一些企业往往赔钱赚吆喝,生产出来的产品存在质量不稳定、一致性差等问题,深陷“做得出来,卖不出去”的困境。
再次,国内芯片产业还遭遇人才短缺、创新不足等瓶颈。业内认为,集成电路产业未来发展将出现优胜劣汰,这也意味着国产芯片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在政府引导、市场资源配置、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等因素驱动下,国内芯片企业除了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外,还应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做到原创性研发和技术自主可控,实现真正的“自主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