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间,理想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长期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从依赖高精地图到转向“轻地图”策略,再到最终的去地图化,其技术路线几经更迭,却始终未能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vertical-align: middle; border-style: non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alt="" />
随着i8上市,理想首发了VLA(Vision视觉 - Language语言 -Action行动),同步升级至所有AD Max车型(Thor-U平台与Orin-X平台),换装全新的禾赛ATX激光雷达,配备英伟达Drive AGX Thor-U智驾芯片,芯片单颗算力达到700TOPS,让车从“会开车”变成“会思考、能沟通、能找路”的类人司机。
潮电智库从车载光学产业链了解到,理想i8的ADAS模组供应商为舜宇智领;ADAS镜头供应商为舜宇车载光学;环视/DMS模组供应商则是海康汽车电子;侧视/环视镜头供应商为欧菲光;CMOS供应商则分别为安森美和豪威科技;据了解此次的激光雷达是禾赛科技为理想i8专门定制的。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vertical-align: middle; border-style: non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alt="" />
理想团队针对VLA模型架构做出了具体回应,首先是V,表示空间智能。我们采用了3D高斯自监督与全句语义编码,实现了更加精准的空间感知能力。
其次是L,代表语言智能。语言是人类智慧高度压缩和结构化的表达,人类也借助语言和文字实现思维的推理过程,我们在VLA里也实现了CoT思维链的推理决策,让系统拥有像人一样的思维分析能力。
第三部分的A,代表行为策略。在这里需要确定按什么样的路线来行驶,我们使用Diffusion扩散模型的技术和多模态技术来生成车辆行驶的轨迹路线。
理想曾反复强调要用 “0 到 1” 的心态打造纯电车型,实际过程更像一次 “0.5 到 1” 的谨慎修正,外形设计依然挑战主流审美,同时也放弃了内部原先一致追求的 “极致感”,实际上整个行业也逐渐变得无趣,产品同质化趋势日益加剧。很多时候价格成了最大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