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调研-手机报

日本软银收购ARM对中国IC产业有何影响?

铁流 2016-07-20 16:46
软银收购ARM 日本软银 IC设计公司 阅读(3163)
导语软银收购ARM溢价为何如此之高?ARM被软银成功收购的概率大么?一旦ARM被日本软银收购,会对中国ARM阵营的IC设计公司(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7月18日,日本软银决策斥资234亿英镑(约合310亿美元),溢价43%收购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而据《华尔街日报》称,ARM已经正式接受日本软银提出的243亿英镑(约322亿美元)收购要约,一旦ARM董事会和英国政府同意,那么日本软银将有可能成功收购ARM公司。

  那么,软银收购ARM溢价为何如此之高?ARM被软银成功收购的概率大么?一旦ARM被日本软银收购,会对中国ARM阵营的IC设计公司(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日本软银收购ARM对中国IC产业有何影响?
  收购ARM溢价为何会高达43%

  收购ARM溢价高达43%,一方面是因为ARM本身具有很大的价值,在手机和平板等领域处于统治地位,在即将得到蓬勃发展的物联网和智能穿戴领域也有很大的潜力。另一方面,则和风云变换的国际形势有关。

  ARM成立于1990年,深耕嵌入式芯片市场,不仅有从系统IP、物理IP、GPU、视频解码、显示等产品,还是手机芯片、平板电脑芯片以及各种行业嵌入式芯片领域的霸主——在2014年,中国ARM芯片出货量达10亿,全球ARM芯片出货量更是高达120亿,约95%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使用ARM处理器。时至今日,已有上千家公司在为ARM打工,ARM芯片的总出货量高达750多亿片。

  ARM所开创的盈利模式也别具一格,ARM公司掌握ARM指令集的扩展更新、微结构设计和编译器的开发,但并不直接出售CPU或SOC,只对AA体系内的IC设计单位和公司出售指令集授权和微结构授权。投奔ARM阵营的IC设计公司可以依托从ARM公司购买的IP核以及接口集成CPU或SOC,当然专利费是必须的,除授权费外,每生产一片芯片还要支付专利费,而且专利费也颇为可观。举例来说,三星在2012年就向ARM支付专利费3.4亿美元,三星公司预测,到2020年,专利费将高达9亿美元。

  ARM的专利具有非常高的含金量,甚至可以成为大国博弈的武器——一旦ARM收紧对中国ARM阵营IC设计公司的技术授权,华为海思、展讯、中兴微电子等IC设计公司必然遭受重创,国内ARM阵营IC设计公司的芯片业务将土崩瓦解。事实上,在前段时间美国制裁中兴的事件中,ARM也被美国政府拉上战车,成为制裁中兴的成员之一……

  正是ARM在手机、平板芯片市场领域的霸主地位,手握高含金量的专利和ARM开创的独具一格的盈利方式,以及即将到了的物联网和智能穿戴浪潮,使业界非常看好ARM的市场前景。因此,溢价收购是必然的。

  此外,收购溢价高达43%还和最近英国脱欧事件有关。在英国脱欧公投之后,由于担心英国无法享受过去在欧盟的优惠政策,英镑和英镑资产不被国际投资人看好,进而导致英镑贬值。同时,日本有非常庞大的海外资产,加上日本投资人把日本本土视为避险天堂,一旦国际市场发生风吹草动,日本投资人本能反应就是大量增持日元,或者是配置日元资产,这样一来日元也随着日本海外资产回流而升值。正是在英镑贬值,日元升值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助推了本次收购的溢价,从而导致溢价高达43%。

  日本软银能否成功收购ARM

  虽然ARM已经接受了日本软银的收购要约,但离最后成功收购还有一定的距离。比如英国英国政府不批准,或者ARM股东会不同意。另外,参考紫光集团在国际上的不少收购案例,即便是签了协议,也不能保证收购能真正落到实处,半途而废的风险依然存在。

  笔者个人认为,日本软银收购的概率其实并不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日本软银开出的价码不够。正如之前所言的,本次收购是在日元升值,英镑贬值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日本软银对ARM的所谓溢价43%收购在汇率变化的大背景下,其溢价收购的幅度其实是达不到其所宣称的水平。日本软银本次收购开出的价码未必能让ARM的股东会动心。事实上,无论是美国苹果公司,还是中国紫光集团,都有财力开出比日本软银更好的价码,在ARM接受日本软银的收购要约后,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的可能性不是一点都没有。

  二是ARM财务状况良好,而且在嵌入式芯片领域处于统治地位。将一只每年会生一个金蛋的鸡以23个金蛋的价格出售,想必很多人会认为卖家做了亏本生意。而ARM的情况也是类似,在财务情况良好,而且在嵌入式芯片领域没有竞争者的情况下,ARM完全没有卖身的紧迫感和必要性,即便要卖身,也完全可以再等一等,看一看,价比三家后再选择开价最高者。

  三是从以往的案例看,笔者认为ARM卖身的可能性并不大。实际上,向ARM提出收购的远不止日本软银——在几年前,苹果公司就企图用85亿美元收购ARM,但被ARM拒绝了。当年的ARM公司远不及今日的地位,在ARM大红大紫的大背景下,ARM对于其他公司开出的收购价格的心里价位也必然水涨船高。当年苹果公司亿85亿美元无法收购ARM,在2016年,日本软银试图以310亿美元收购ARM没准会步苹果公司后尘。

  本次收购更像是商业投资

  一国公司收购他国科技公司,存在以下三种目的:

  一是为了消灭该国竞争对手。比如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公司对中国科技公司的收购,很多原本发展势头良好的科技公司,在经济学家“与国际接轨”的鼓吹下,或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的行政命令下,接受了国际巨头的投资或者被国际巨头收购,然后被抽空了有价值的技术、人才、设备后,留下一地的烂摊子,在将被收购的民族品牌雪藏后,使该国外巨头彻底毁灭了在中国大陆的竞争对手,实现了垄断中国大陆市场的目的。

  二是为了获取技术,携手共赢。通过收购国外掌握先进技术的企业,间接获取其掌握的先进技术,同时,被收购的公司可以获得广袤的中国市场,进而中外企业携手共赢。比如中航工业收购奥地利未来先进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FACC),再比如北京第一机床厂收购德国科堡——这场收购不仅使科堡公司在4年时间里营业额增长到原来的3倍,北京第一机床厂也在收购科堡公司的3年后,销售收入已达到收购前的3倍,订单合同是收购时的10倍,利润总和是收购前的5倍。

  三是看好该公司的发展前景,收购以获取高额利润。这种收购比较类似于商业投资,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很多西方国家甚至开始施行负利率的情况下,投资/收购优质的公司显然是更好的理财选择。特别是在日元升值,英镑贬值之际,日本软银收购英国优质资产则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本次日本软银试图收购ARM公司就属于这种类型,本质上和孙正义当年投资马云没有太多区别,都是看好两者的发展潜力,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投资或收购,以收获高额利润。

  对中国ARM阵营IC设计公司有何影响

  近年来,中国IC设计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涌现出了华为海思、展讯、联芯、全志、瑞芯微、新岸线等IC设计公司,在ICInsights公布的2015年全球前十大IC设计公司(fabless厂商)中,华为海思和展讯更是名列前十。

  但在中国ARM阵营IC设计公司辉煌的光环下,却存在核心技术完全依赖于ARM的隐忧——在华为海思、展讯、联芯、全志、瑞芯微、新岸线等公司已经商用的产品中,在核心技术上全部高度依赖ARM,都采用购买ARMCPU核授权的方式开发所谓的国产CPU或SOC。具体来说,华为海思、展讯、全志、瑞芯微、新岸线等公司虽然已经卖出了数以亿计的手机、平板芯片,但已经商用的产品中没有一片芯片的CPU核是自主开发的,全部都是购买ARM的CPU核授权。因此,一旦ARM收紧授权,将对中国ARM阵营IC设计公司造成毁灭性打击。

  那么,日本软银收购ARM是否会带来上述风险呢?笔者认为,在没有政治力量干涉的前提下,发生收紧授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出于商业利益,日本软银没有动机去针对中国公司。因为ARM独特的经营模式——并不像Intel那样直接出售芯片,而是以出售技术授权为生,这就需要中国的华为海思、展讯等下游厂商去为ARM打工,一旦收紧对华ARM阵营IC设计公司的技术授权,必然导致ARM利益受损,正如ARM中国区的口号“创造营收”,在纯粹出于商业利益的情况下,即便将来日本软银全资收购了ARM,也没有动机专门针对中国的ARM阵营IC设计公司。

  二是根据公开的信息,日本软银不会去干涉ARM的经营。正如日前软银表示,“收购之后将继续保留ARM现有的组织架构,也会将ARM总部继续留在英国剑桥,并保留ARM现有高管团队、品牌以及合作伙伴关系为基础的业务模式”。因此,即便将来ARM董事会和英国政府同意日本软银收购ARM,这种收购更类似于商业投资——ARM公司将继续保持原有的管理体制和商业模式,以及技术路线,在这些方面都不会受日本软银钳制,而软银获得的仅仅是分红和ARM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所有权。正如孙正义是阿里的大股东之一,但根据公开的消息,孙并未干涉过阿里的日常经营。

  三是中国完全有能力替代ARM的产品。其实,中国完全有能替代ARM产品的芯片——作为中国唯一一家可以在不存在任何知识产权纠纷的前提下,对外授权IP的CPU公司,龙芯的历代产品在性能指标上完全可以替代ARM的相关产品:

  ARM9和ARM11这些低功耗产品可以用龙芯GS232替代;

  龙芯GS232e/GS264的性能与ARMCortexA15相当,而且具有良好的性能功耗比,完全可以取代用于手机、平板和机顶盒的ARMCortexA9、CortexA53、CortexA12、CortexA17、CortexA15;
日本软银收购ARM对中国IC产业有何影响?
  龙芯GS464E与AMD的Steamroller性能相当(3A2000采用的就是GS464E,3A1000采用的是GS464),完全超越了目前ARM已商用产品中性能最好的CortexA72。下图可见,龙芯和AMD的差距主要在主频上。
日本软银收购ARM对中国IC产业有何影响?
  因此,在CPU性能上,中国完全拥有在硬件性能上能够替换ARM产品的芯片,真正的障碍在于软件。一旦ARM收紧对中国厂商手机授权,虽然在3-5年内,国内ARM阵营IC设计公司会遭受重大打击,但也是逼着国内ARM阵营IC设计公司放弃当今依附于ARM的发展路线,等于是逼着当今给ARM打工的国内公司加入自主技术阵营,在全国一盘棋的情况下,3-5年就可以初步形成软件生态。这种情况就如同当年赫鲁晓夫撤走专家,逼着中国人把“两弹一星”搞出来了。
分享到
下一篇:创新科技:让键盘用上OLED 触摸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