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临时想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先问了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国内这些个搞科技搞IT的公司,哪个是真正值得尊敬的?
第一个从脑袋里蹦出来的答案,华为。第二个,大疆创新。
瞬间反应的遴选标准、不经思索的内隐条件是:国内无敌手—少有的能在国外站稳脚跟的企业—少有的凭产品、凭服务、凭实打实技术在一个细分科技产业的全球市场做到No.1。
Kirin950发布了,这款整合了全模基带、4×A72+4×A53应用处理器、独立DSP、独立ISP、MaliT880MP4图形处理器、i5协处理器、安兔兔跑分80000+的SoC,除了图形性能弱点,其它方面已经是现有Android阵营的巅峰。或者说,除了运作在iOS体系下的苹果A系列处理器以外,Kirin950荣登目前全世界综合性能最强的移动SoC(高通820还要等到年底)。
没错,这是一家中国企业,把移动设备最核心的硬件暂时做到了顶尖。
不知为何,至今我还记得低调的华为打造的“浪漫之作”:巴塞罗那2012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华为用手机拼出了一尊腾飞的“黑马”。
多么的豪迈和高贵,就像它今天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地位一样。
华为移动终端设备,无论是全球份额的“量”还是产品本身的“质”,短短几年后来居上,甩开一众的厂商,就像它曾经在通信设备领域曾上演过的奇迹一样:
出身草莽,生长于一滩烂泥的商业环境,没有像很多同僚“赚一笔就完蛋”,而是坚持不自量力的技术研发;作为深圳一家不起眼的小厂商,超越一个个竞争对手打败一家家国际巨头,进入东南亚、非洲,然后是中东市场、欧洲市场…最牛逼的,美国政府经过深思熟虑,还是罕见地违背了赖以立国的自由市场经济,将这家企业堵在国门外。除了某些只有少部分人知道的原因,美国人怕华为,其实是真的:
因为,一旦向华为开放了市场,它们知道是什么结果。
华为不像以“中国”为公司前缀的垄断巨无霸,那种让人憎恨的空有体格的吸血鬼;也不似成长在中国糟糕环境下的典型私企,蝇营狗苟习惯“投机取巧”,本来技术和产品发展就先天“营养不良”,在一夜暴富后,依然不思进取。华为经历过90年代的混沌崛起,也有过小灵通时代的“缓慢低沉”,遭遇过技术壁垒、专利连横、法律诉讼、市场准入、政策限制,二三十年才成长为今天横跨几个领域的巨擘。
华为确实太优秀也太特殊了。比如那个还是论资排辈的半计划经济时代,老总任正非,敢把刚毕业半年的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李一男任命为最重要的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后者在两年后成功主持开发了关键性竞品:C&C08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这款跨越式产品,据说至今都能在一些地方的电信机房里看到,华为也因此在与上海贝尔的激战中一举成名,为公司日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老任的一些言论,业界的一些评论,比如,
“一部手机赚30元算什么高科技、高水平?”
“江西赛维和CEO彭小峰不到五年的时间从顶级首富到被破产,彭小峰为不尊重社会客观发展规律付出了上百亿的学费”,“UT2013财年全年总营收为1.644亿美元,而2002年的销售收入9.8亿美元,十年不断地退步曾经浪潮之尖上的UT已出中国一线通讯企业之列。”
“不要迷信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只是改变了做事的方式,使传送层级减少,速度加快,互联网并没有改变事物的本质”,“坚持走自己的路,别让互联网引起你们‘发烧’。”
“在做平台方面,苹果纵向整合非常成功,三星横向整合非常成功。而华为短时间内纵向整合不了,做不成苹果;横向也整合不了,做不了三星。华为要找找自己该走什么路”
“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选择机会主义”。
振聋发聩。
相比之下,有些企业面对抉择时:
是选择“走捷径”,短短时间内估值400、500亿美金,还是先有一个长远的战略,专注于核心价值?
是选择“TXT”,在家门口开发布会开演唱会乐此不疲地打嘴炮,还是义无反顾“EXE”,把吹过的牛逼都兑现?
经得住繁华,耐得住寂寞,世上只有机遇,没有捷径。而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
最后,还有不得不说的一点,程序正义还是结果正义的争论。华为成长过程伴随的那些争议,“加班文化”、“猝死事件”、“非国企也非私企”、“背景复杂”、“早期产品出问题,靠神秘力量控制舆论”等,这些我也不避讳。我想说的是,程序正义不代表结果正义。比如二战前经过民主选举,德国依然出现了AdolfHitler,这是整个民族的问题。你不能苛求让Hitler一个人担下,而是大部分人都有罪。
存在即合理。
以前,我信奉过程比结果重要,后来,我渐渐明白了,你还没走到面临选择的地步,你还没有站到那个位置,而只有你经历过、你努力过、你有资格了,面对某些抉择还保有真正的贵族精神,你才能说,成王败寇不是我的价值观。
人命尚且没有对错,更何况生意上的事。三星、微软、大众、西门子都有“过去”。而你们顶礼膜拜的乔帮主,在电影《硅谷传奇》还有这样一句台词,“Goodartistscopy,Greatartistssteal”…
可能伟大的企业都是相似的。华为身上,已能找到某些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