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手机报

In-Cell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品牌商迫切期待产业链成熟

阮雅平 2015-04-24 10:10
In-Cell 阅读(2577)
导语4月22日,由《手机报》主办的《In-Cell下一站是幸福还是孤独》在深圳顺利召开。对于In-Cell面板的优劣分析,终端品牌厂商几乎形成了一种共识:In-Cell能够助力终端在手机薄化、窄边框等方面的设计和进步,不过目前产业链并不十分完善,供应商数量有限,考验交货能力。

0.jpg

4月22日,由《手机报》主办的2015系列产业高峰论坛之《In-Cell下一站是幸福还是孤独》在深圳顺利召开。此次会议吸引了约600名移动终端产业链专业人士到场,包括终端厂商华为、中兴、液晶面板厂商台湾显示器公司(TDI)、LGD以及驱动芯片厂商Synaptica等公司纷纷发言阐述In-Cell发展现状。

对于In-Cell面板的优劣分析,终端品牌厂商几乎形成了一种共识:In-Cell能够助力终端在手机薄化、窄边框等方面的设计和进步,不过目前产业链并不十分完善,供应商数量有限,考验交货能力。对此,品牌厂商非常迫切期待In-Cell产业链的成熟。

0.jpg

华为终端手机产品线总监彭海波:

手机是一个消费品,它带来的是体验、连接,而不是一堆的参数。那好的体验,好的连接,一定要依赖于行业里面优秀的供应商,整合优秀的资源。

我们做的第一款手机是P1,很不幸,选择的屏幕的方向不是最正确的方向,以至于我们发布以后半年都还交不了。所以带着这个巨大的伤痛,我们痛定思痛,后来在P6、P7、P8一路选择了非常优秀的合作伙伴。今天我们合作伙伴就在下面,非常感谢许总(注:TDI总经理许庭祯)。

我们以我们犯过的错误、走过的弯路来告诉大家,其实选择方向很重要,选择方向持续走下去更重要。

很幸运的是,我们选择了In-Cell大屏幕。用大屏来满足商务人士,他们喜欢在手机上进行大量阅读,对于屏幕的体验、要求比较高。加上我们华为若干年的技术积累,解决了待机时间的问题。In-Cell屏幕带来了很好的视觉体验,一体化的部件,同时带来了大家想象不到的体验。

mate7前期缺货,令我们发现前端的资源没有那么快的能够弹性增长,说明各位大佬还是在思考、在踌躇,没有很果断的投入资源。从今天我们的情况来看,我在这里非常乐意的呼吁大家,In-Cell是非常值得投入的。In-Cell的下一站一定是幸福的,华为手机给大家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诠释。

0.jpg

中兴通讯部件部门吴宏超:

我们2015年智能手机LCD5寸和5.5寸需求量超过半数,5寸以上大屏主要采用全贴合。在结构设计上,聚焦超薄、窄边、柔性;显示效果上追求亮度、饱和度、色差;在资源整合上推动显示触控一体化。

In-Cell厚度薄、窄边框、盖板造型多样、供应链缩短,契合了显示触控的发展需求。年初中兴发布的两款明星机型,BladeS6和青漾3就是采用In-Cell。

不过In-Cell目前可量产资源有限,产能和需求不比配,所以我建议更多的厂家要加快量产进程。成本方面,因为资源和良率问题导致目前偏高,需要大家要加快技术创新,提升良率,希望能做到和分离式方案相同或者更低的成本。

性能上,目前In-Cell在支持高分辨率LCD还有一些问题;此外,噪声抗噪能力还有待提升。

呼吁In-Cell玻璃供方各位大佬们,可以释放panel,让更多LCD模组厂加入In-Cell供应链,因为更多LCD模组厂可以缓解模组资源供应问题;其次,可以促进积极的竞争,让市场解决成本问题;最后,更多的客户更容易获得In-Cell产品,推动In-Cell上下游产业链更迅速发展。

0.jpg

领歌副总经理庄晓智:

去年是领歌自有品牌LEAGOO迅速成长的一年,LEAGOO本着精于设计、强于品质,重于服务的理念,从创建品牌到市场占有率逐步攀升,一年的时间,我们获得了手机协会颁发的2014年最具成长力海外品牌的殊荣。

LEAGOO是一个年轻的国际品牌,在群雄逐鹿风云变幻的手机市场,如何更贴合客户主流市场的需求,决定了领歌是否能够走得更高更远,我们时刻关注着工艺、技术的变化,同时也关注着In-Cell的未来。

In-Cell技术虽然没有完全成熟,为什么我们对它趋之若鹜?因为它拥有使机器机身更薄,屏幕感官更细腻,触摸体验更好,屏幕的功耗更低,有效的控制成本。

In-Cell实现了触控单元嵌入液晶面板的可能,一体化的设计,有效的降低了物料的成本;其二供应链的简化省去了周转的费用;其三In-Cell是目前多个触控解决方案中最薄的一种,可以使得我们整机做得更薄,比On—cell薄了0.4毫米,贴合更轻更薄的主流市场需求;其四效率更高也能节能,同时利用丰富的液晶面板线,提供巨大的潜在产能,尤其是大尺寸面板供应。

In-Cell也存在着一定的劣势,首先是噪声的处理,第二点是目前的生产良率偏低,制作门槛高,In-Cell做坏后损坏的不仅仅是触摸屏连TFT也一起报废成本相当高,目前技术影响良率偏低,未能达到大面积厂商能接受的程度。而制作难度大,门槛高,决定了目前只有上游厂商才有资格参与到In-Cell的竞争中来。

第三点是产能短板,整套工艺正处在不断完善的阶段,产业作业良率低,产能成为是否能大面积投入市场的一道鸿沟。第四点触控灵敏度,因为充分投射电容信号因此而降低了触控时的灵敏度。第五点周边供应链不成熟,第六点目前客户需求量仍然有限。

0.jpg

分享到
下一篇:供应链掘金In-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