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专栏-手机报

苹果iPhone手机的困惑与无奈

李星 2019-12-20 10:23
苹果手机 富士康 iPhone手机 阅读(4087)
导语苹果在连续多年对创新并不热情的iPhone手机进行硬件堆叠大涨价后,今年对iPhone11手机价格开始进行调低,这似乎与苹果今年狂涨的股票价格并不相符。
   依附在苹果上的获利者开始彷徨
 
  随着中美之间的贸易纠纷持续,整个市场环境对于苹果也越来越不友好起来,投资界和产业界也从以往对苹果的又爱又恨,变成了现在的悲喜交加!
 
  在以苹果iPhone手机为代表的强智能硬件领域,随着全球科技发展路线的脱钩,苹果手机也好像在重复着三年前三星在华的滑坡之路,销量急剧下滑。
 
  这其中除了苹果应用商店的中国版本里,由于网络受限和市场准入的原因,基本上没有了可用的生产力工具和可玩的生活应用工具,只剩下一堆IOS化的中国安卓平台软件与游戏(这些软件从国外的IOS抄过来汉化后,再植入中国安卓平台,又重新IOS封装,也真够折腾的),失去了IOS生态体系的吸引力外,硬件性能过剩后的硬件堆叠,也让苹果手机失去了最基本的硬件优势。事实上,失去了软件生态优势的苹果手机,再好的硬件性能也没有了用武之地。
 
  当然,外行凑热闹时,总想把事情搞大也情有可原,一会说苹果手机5G落后,一会苹果手机的收费规则霸王条款,一会说苹果手机创新不足被中国模仿者打败……不一而足。
 
  所以对于苹果手机,投资界和产业界有的人对于明年的5G iPhone抱有极大的热忱,认为其能复制2015年的辉煌,销量重回年销2.3亿。
 
  而另外的人却并不这样认为,基于苹果手机在中国国内市场的销量持续下降,而且下降速度还有加速的趁势的情况下,明年5G网络制式分叉所带来的产业链管控与备货风险,以及中美贸易纠纷无解的制约,苹果手机业务将成为苹果成本支出中最不稳定的部分,从而拖累苹果的相关业绩表现。
 
  不过苹果从去年开始加强了服务业务来对冲手机硬件业务的风险同时,近几年布局的轻智能可穿戴业务同样取得了很好成绩,以APPLE WATCH智能手表和AIRPODS智能耳机为代表的苹果轻智能产品路线,开始绕过各地政府的监管风险,成为了行业标杆产品。
 
  轻智能设备对于网络环境的要求很低,而且苹果刻意让外界忽略了其社交功能,从而让对社交监管极其敏感的市场,也对苹果轻智能产品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态度。
 
  在APPLE WATCH智能手表产品差不多达到了行业需求顶点后,今年业界又开始期待苹果的AIRPODS智能耳机产品,由于AIRPODS智能耳机的售价几乎能比肩苹果APPLE WATCH智能手表,但与苹果手机的强关联粘性AIRPODS智能耳机要APPLE WATCH智能手表强很多,日常使用的机会也更大得多,所以对于AIRPODS智能耳机的销量,即便是扩张初期业界的预期都达到了APPLE WATCH智能手表的四倍左右,也就是接近2亿套的规模时,才会进入到下一个增长阶段。
 
  年销2亿套AIRPODS智能耳机对于苹果来说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因为的据李星了解苹果手机的市场保有量很快将接近15亿,2亿套的量对于众多苹果手机用户来讲,仍然是一个很低的比例。
 
  仅管即便是年轻消费群体中,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佩戴智能耳机产品,但作为智能穿戴产品中最容易普及的产品之一,智能耳机产品线还是让投资界和产业界欣喜不已。
 
  至少在当产业界无法从苹果iPhone手机的创新上获取灵感和产业链研发资源支持,开始恐惧进入“无人区”去冒险,围坐在外面互相撕逼、撒泼寻找自我安慰时,同样还能模仿苹果的轻智能硬件产品,在市场上混吃混喝一阵子。
 
  苹果开始寻找下一个“中国市场”
 
  苹果在连续多年对创新并不热情的iPhone手机进行硬件堆叠大涨价后,今年对iPhone11手机价格开始进行调低,这似乎与苹果今年狂涨的股票价格并不相符。
 
  对于中国内地市场来说,苹果手机的降价,成了国产品牌的“胜利”,特别是在国产品牌的平均售价节节攀升,旗舰机价格比肩iPhone手机,概念机型价格冲破iPhone手机顶配价格线,并超出一大截,同时销量上遥遥领先的情况下。
 
  而苹果接下来重开iPhone SE低价产品线,则更是视为为了与中国“国产品牌”竞争的示弱行为,并且认为即便是这样,苹果手机在中国市场上也不会再“成功”,因为苹果手机不再是中国内地人“身份”象征,在特定的时候,反而是不爱“国货”的反面教材。
 
  不过从李星的分析来看,苹果针对性的调低手机硬件产品价格,并拓宽不同价格区域的产品线来积极争取市场,除了继续保持苹果手机业务总量稳定外,继续保持苹果用户数量增长,提升苹果手机的市场保有量绝对数字,从而提升依附在苹果手机上的服务业务量,才是苹果硬件业务难以打破外界市场环境监管局面下,增强生态内生力量最为有效的手段。
 
  事实上产业界和投资界认同这种看法的人不少,在积极投入研发无法在苹果产业链里获得更多的份额情况下,利用现有技术加资本力量形成有效产能来追寻苹果的业务拓展路线,成了大家努力的方向。
 
  虽然苹果供应链管理策略中,仍然认同中国制造的代工地位不可动摇,特别是在需要熟手员工红利和低端重复技术工程师红利的元器件模组组装与终端产品组装领域,以及有着环境限制与供应链限制的材料代工领域。
 
  不过近两年来苹果产业链里的重要供应商,都在中国内地以外的地方开始复制产能,以备苹果业务之需已经是事实。这里面除了防止中美之间的互增关税风险外,有意识的在低生产要素地区培养熟手员工与供应链厂商,为持续降低加工成本打基础,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实际上与中国国内厂商把技术和产能往新兴市场复制一样,苹果也在积极从新兴市场中,寻找下一个可替代“中国市场”的增长点。如苹果一直坚持下来的印度市场。
 
  苹果手机的代工厂中,两家主力代工厂都已经成功在印度实现了量产,或许对于仍然还留在中国内地苹果供应链厂商来说,去印度设厂几乎代表着一次重新创业,失败的风险绝对是超过七成。
 
  然而与当年富士康来中国内地建厂时一样,那些追寻富士康而来,以及从富士康体系培养出来的企业,在中国内地市场成活到现在的企业,都成了令全球资本界瞩目的企业。所以,谁又能否认现在正在追随富士康去印度或者富士康在印度本土培养出来的企业,就不能取得同样的成功!
 
  在全球科技发展路线脱钩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苹果寻找下一个“中国市场”的产品策略和供应链策略,成功的可能性更是增加了许多。而苹果或许会无视制造成本的稍许增加,放弃销量不再的“中国市场”,也不是不可能。
 
  以苹果目前每年约一万亿人民币的苹果手机产品销售市值,约三到四千万人民币的智能穿戴产品销售市值,又何愁哪个经济实体不给其三分薄面!
 
  事实上,苹果名义上的所在地美国,不管是上一届政府,还是这一届政府,都一直努力让苹果把更多的制造业务重新搬回到美国去,只是目前美国政府除了自身债务缠身,无法用经济利益补贴来吸引苹果外,仅有的一点爱国情怀,还不足以让美国商人放弃自己和利益罢了。
分享到
下一篇:机构预计2020年TWS市场规模达2.3亿部 同比增长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