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专栏-手机报

手机产业专利大解读 国内手机如何突破专利障碍顺利出海?

徐志平 2017-02-16 17:34
手机厂商 专利之战 专利协议 阅读(20547)
导语在国内手机品牌走向国际化过程中,专利,如同一座大山一般阻碍在各家手机厂商面前,目前,华为、中兴、OPPO、vivo、小米、金立等都在海外市场遭遇过专利起诉。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发展至今,除了三星以外,基本上是国内手机厂商在上演,以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来看,三星依然以3.11亿部稳居全球第一,苹果以2.15亿部尾随其后,其次是华为1.39亿部,OPPO 9940万部,vivo也达到了7740万部,占据全球市场总份额的57.3%。从当前来看,国内市场无论是在手机终端还是在供应链,发展的都已经十分成熟,尤其是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已经各大手机厂商出货量的不断攀升,走向国际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然而,在国内手机品牌走向国际化过程中,专利,如同一座大山一般阻碍在各家手机厂商面前,目前,华为、中兴、OPPO、vivo、小米、金立等都在海外市场遭遇过专利起诉。

  国内品牌海外扩展专利阻碍重重 频频遭遇起诉

  当前国内手机厂商在海外市场已经进展的如火如荼,如华为在欧洲市场,中兴在美国市场,传音在非洲市场,OPPO、vivo、小米、金立在印度等东南亚市场。然而,在这些品牌在走向国际化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已经遭遇过了专利之战。尤其是在2016年,主要依靠专利获利的高通把魅族告上法庭,随后使得国内如OPPO、vivo、金立等与高通重新签订专利协议。

  纵观国内手机品牌在海外被起诉,主要是以印度市场和美国市场为主。中国手机厂商遭遇专利起诉可追溯到2010年,当时在海外市场发展较为不错的基伍手机就在印度市场遭遇了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等的起诉,称基伍侵犯了它们大量的技术、外观和底层专利协议,导致基伍的产品在印度四大海关被查封,年度出货量一度下降30%以上,当时的基伍是深圳最大的外单手机厂商,从当时的出货量来看,基伍是仅次于中兴的存在!

手机产业专利大解读 国内手机如何突破专利障碍顺利出海?
 
  2013年,据相关信息显示,小米在美国被一家叫Blue Splike,LLC的公司告到了德州法院,到了2015年再次被这家公司起诉,而且此次起诉几乎涉及到了小米所有的在线销售手机型号,该公司指控小米通过海淘平台出售的智能手机Mi4、Mi5、Mi5 Plus以及红米系列手机请按其在美国所拥有的专利权,当时的小米可以说处于销量的颠峰时期。

  而在2014年,小米在印度同样被爱立信起诉,ARM/EDGE/3G等相关技术8项专利,解决方法:利用上游高通的专利反授权获得了高通芯片的小米手机的销售权,成为中国大多数手机厂商获得专利保护的通用法则。而在小米遭遇爱立信起诉之前,金立也曾有同样遭遇,小米在印度遭遇起诉的时候,让金立一度再次紧张。

  2015年,中兴也在美国遭遇了起诉,美国公司Vringo起诉中兴,有意思的是,中兴同样也起诉了Vringo公司,不过在2015年年底,这场持续了多年的专利纠纷最终以中兴同意中兴支付Vringo 2150万美元专利许可费收尾。

  到了2016年,除了高通在国内迫使绝大部分手机厂商重新签订专利协议以外,OPPO和vivo在印度市场也遭遇了杜比实验室的起诉,要求两者每部手机需向杜比实验室支付3.4元人民币。

  而在2017年2月15日,中兴再次遭遇美国专利公司MPEG LA的起诉,指控中兴德国在移动设备及其他产品上侵犯其权利。MPEG LA向中兴寻求经济损失及伤害。

手机产业专利大解读 国内手机如何突破专利障碍顺利出海?
 
  除了上述国内手机品牌遭遇海外企业起诉以外,当然也有国内企业起诉海外企业以及国内企业起诉国内企业,如华为起诉三星、T-Moblie,中兴起诉Vringo,深圳百利起诉苹果等,以及华为中兴互相起诉,不过所幸的是两者已经和解。

  3年前工信部发布专利风险预警 国内品牌加强专利意识

  早在2014年小米在印度遭遇起诉的时候,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发布了《智能终端印度市场知识产权(专利)风险预警报告》,报告称,印度作为全球第二大智能终端市场,吸引了智能终端企业竞相涌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知识产权不断被用作攻击竞争对手的武器或者重要的获利方式。该报告负责人表示:“我国企业因知识产权问题在印度法院被诉侵权或在海关被查扣产品的事件近些年也时有发生,因此,品牌智能终端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知识产权风险在印度市场可能带来的重大影响。”

  而小米,从那时起无疑加强了对专利的重视,从2015年开始到2016年,小米申请了大量的专利,据数据显示,仅2015年其就申请了3738项专利,并且在2016年上半年申请的专利数量就已经接近其全部专利数量的三分之一。从其专利分布来看,虾米80%的专利都集中在中国地区,美洲和印度地区的专利依然很少,这对于小米而言无疑不利于其海外市场的扩展。

手机产业专利大解读 国内手机如何突破专利障碍顺利出海?
 
  虽然小米申请的专利在这两年快速增长,但是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据智慧芽表述,首先,小米在海外的专利布局还远远不够,这导致其在短期内要大幅度拓展海外市场有极大的难度。一旦涉足海外市场,他们将面临大量的专利诉讼的麻烦。从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来看,也确实如此。近来更是有消息表示,小米推出“松果”自主处理器芯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解决印度市场专利问题。

  其次,小米的专利在技术领域布局上还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的问题。大量专利技术还停留在用户界面和使用体验上,真正核心的硬件/芯片及底层通讯协议方面的技术还十分欠奉。这些技术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和时间积累,显然小米依靠自身力量要在短时间内弥补是极其困难的,目前唯一的办法是和外部的资源合作,以及通过购买专利和公司并购来实现。

小米专利
  小米专利分布地区

  事实上,小米也的确是通过与外部的资源合作来避免遭遇专利起诉,上文提及OPPO和vivo在印度遭遇杜比实验室起诉,而在2017年年初,小米与Via公司取得了专利协议,而Via公司正是杜比实验室旗下全资子公司。而小米与Via公司取得AAC专利协议许可,无疑是为其海外市场扩展铺路。此外,在2016年底,小米还以“美国专利市场大买主”的身份出现在北美专利经济研究机构ROL侓师事务所的报告中。
小米专利
  当然,不仅仅是小米加强了对专利的申请与保护,同时还包括国内一些其他手机品牌。2017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京发布了2016年主要工作统计数据及相关情况。据数据显示,201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33.9万件,同比增长21.5%,连续6年位居世界首位。共授权发明专利40.4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0.2万件,较2015年增长了3.9万件,同比增长14.5%。在国内发明专利授权中,职务发明为27.6万件,占91.4%;非职务发明为2.6万件,占8.6%。
手机产业专利大解读 国内手机如何突破专利障碍顺利出海?
  而专利申请受理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依次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4906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4405件)、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4197件)、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3941件)、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3778件)、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569件)、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3299件)、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3280件)、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2912件)、国家电网公司(2784件)。

  通过上述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十家企业中,涉及到智能手机的企业多达8家,终端品牌包括华为、乐视、中兴、OPPO、格力、小米、努比亚,其中京东方作为国内最大的面板厂商,其业务也与手机息息相关。

手机产业专利大解读 国内手机如何突破专利障碍顺利出海?
 
  除了上述小米以外,华为和中兴才是国内手机品牌中专利之王,两者在通信设备累计的专利为其铺垫了基础。以华为为例,2014年以3442件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企业站立排名榜首,2015年再次以3898件夺冠。据华为2015年财报显示,华为累计申请了52250件国内专利和30613件海外专利,专利申请总量位居全球第一。

手机产业专利大解读 国内手机如何突破专利障碍顺利出海?
 
  其实,专利不仅仅包括海外企业对国内企业的起诉,同时也包括国内企业对海外企业的起诉以及国内企业对国内企业的起诉,后两者主要是华为与中兴为主导,其作为通信设备厂商,在专利方面无疑更具优势,如去年华为起诉三星以及美国运营商T-Mobile,还有中兴起诉,同时,华为也遭遇中兴的起诉,中兴也遭遇华为的起诉。

  从高通起诉魅族我们看到了什么?

  对于国内手机厂商而言,2016年高通起诉魅族是最为轰动的一件事,该事件对魅族的影响自然不用多说,所幸的是尽管如此,2016年魅族的出货量依然高于2015年达到了2200万部。那么,国内手机厂商又从高通起诉魅族的案件中看到看来什么呢?

高通专利诉讼
  高通专利诉讼情况趋势

  首先回顾一下该事件,简单说来,2016年6月23日,Qualcomm Incorporated(NASDAQ: QCOM)宣布其已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交对魅族的起诉状,请求法院判决高通向魅族提供的专利许可条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规定和高通所承担的公平、合理和非歧视的许可义务。2016年6月30日,高通分别在北京和上海的知识产权法院对魅族提起了专利侵权诉讼。

  相比6月23日的诉讼,6月30日这次高通公司的诉求更加直接,请求法院依法判令魅族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其主张的九项发明专利权,包括但不限于停止制造、销售、许诺销售侵犯原告专利权的移动通信终端产品,停止使用侵犯原告专利权的方法,销毁库存侵权产品,并赔偿高通公司为制止侵权行为而支出的合理费用900万元(每案索赔100万元);请求判令天宇达信公司立即停止销售、许诺销售侵犯其九项涉案发明专利权的移动通信终端产品。

高通专利诉讼
 
  在专利人员看来,“高通的这些专利诉讼精心布局,环环相扣。”高通6月23日的诉讼,其目的并不直接针对魅族,而是“请求法院判决高通向魅族提供的专利许可条件,构成高通与魅族之间针对移动终端中所实施的高通中国基本专利的专利许可协议的基础”。

  据专利人员解释道:“这里非常有意思,6月23日的诉讼实际上高通是试图寻求法院的背书。高通的逻辑显然是,如果法院都认为我的收费是合情合理的,那魅族说什么都没有用,我都不必理你,直接上门收钱就是。接下来,高通6月30日的诉讼,也是非常有技巧。它不是说要魅族支付赔偿费用多少多少钱,而是要魅族支付‘高通公司为制止侵权行为而支出的合理费用900万元(每案索赔100万元)’,同时请求法院依法判令魅族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其主张的九项发明专利权。”

高通专利诉讼
 
  自始至终,在这几个案子中,高通根本没有提魅族因为专利侵权本身需要支付多少钱,而是希望法院为高通收取专利费的正当性提供背书。所以,只要上述诉讼之中任何一个对高通有利,魅族就成为高通案板上待宰的鱼肉了。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路,高通显然十分擅长。比起三星苹果之间动不动拳打脚踢,你无效我,我无效你,高通的手段‘优雅’多了。

高通专利诉讼
 
  专利人员看来,“高通实质上采用了一种高明的专利许可技巧。”

  首先,高通将发改委的费率上限解读为专利许可的费率依据。

  按高通的说法是,“高通向魅族提供的专利许可条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规定和高通所承担的公平、合理和非歧视的许可义务”。同时高通请求法院判决高通向魅族提供的专利许可条件,构成高通与魅族之间针对移动终端中所实施的高通中国基本专利的专利许可协议的基础。而我们知道,高通请求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判定魅族公司支付5.2亿元人民币的许可费。

  另一方面,高通被发改委反垄断调查后,给手机厂商开出的费率是打过6折的3%-3.5%。显然,高通的潜台词是:发改委已经认定我有标准必要专利,而且发改委认为给手机厂商开出的费率是打过6折的3-3.5%就不再算垄断,那么我就按这个标准向魅族收费。这岂不是合情合理的吗?而高通2016年6月23日的起诉显然是为了强化大众的这种认识。这种依据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发改委反垄断部门只是规定专利许可费率的上限,但它无权、实际也没有规定所有厂商都必须照这个标准向高通缴纳专利实施许可费用。专利许可本身也是一种商业行为,本来就应该由交易双方说了算。然而,高通一直有意无意地将发改委的费率上限误导为专利认可的费率依据,实质上是一种商业技巧。

高通专利诉讼
 
  其次,更有意思的是,“高通未向魅族提供详尽的专利许可清单,是一种浑水摸鱼以谋求收益最大化行为。”

  高通声称自2014年开始就谋求与魅族进行专利许可谈判,并指责魅族没有诚意。但没有诚意的恐怕是高通。截至2016年7月4日,高通未向魅族提供哪怕包含一项专利的专利许可清单。在这种巨额的许可谈判中,不提供专利清单,叫魅族如何谈?

  高通为什么不愿意提供详细的专利清单?“原因很简单,就是高通真正有价值的且被魅族实际实施的专利实际上可能不多。高通这些年来一直来宣称他有4-6千项标准标准必要专利,但不提供详尽的专利被实施的证据,以谋求利益的最大化。所以,不是不能,而是不愿。”

  高通有意无意将发改委的费率上限误导为专利认可的费率依据,但发改委当年对高通的处罚决定书中明确指出:“本机关认为,不论当事人对外许可的专利组合有无变化,以及是否有新的专利不断加入到专利组合中,当事人进行长期甚至无固定期限许可的同时,不提供专利清单本身都不具有合理性。即使如当事人主张,不断有新的专利加入到专利组合中,并且总体上专利组合中的专利数量有所增加,但专利组合中的专利数量并不必然反映其价值。”

  “发改委指出的这一问题,高通整改了吗?不提供专利清单,直接起诉,以恐吓作为攫取暴利的手段,是不是一种垄断行为?”

  其三,“针对魅族发起诉讼,是一种震慑手段。”

  为什么高通起诉的是魅族?原因较多。其中一个原因是认为魅族缺少无线标准专家,没有能力对高通的专利进行深入的技术分析。以为只用高通的名头加上无线基础专利的噱头,就能把魅族吓到。而魅族是终端整机厂商,有什么必要养一支无线标准专家团队呢?高通瞄准这个软肋,在中国所向披靡。

  “因此有号称100多家公司在没看清楚专利写的是什么的情况下就乖乖地交了保护费。在魅族‘不听话’的情况,提起专利诉讼,也是冲着魅族在无线标准技术方面的不足去的。”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魅族从3G时代起就拒绝使用高通芯片。其它厂商如果不向高通支付不合理的专利许可费,高通可以以明里暗里拒绝提供基带芯片的方式进行胁迫。对于魅族,诉讼是高通唯一的胁迫手段了。而且魅族相对体量较小,当然可能被认为是一个理想的进攻对象。

  其四,“高通大肆宣称有大量标准必要专利,实则经不起推敲。”

  高通公司诉称,其拥有大量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其中许多标准已被中国无线通信技术标准所采纳。“多少算大量?多少又算许多呢?我们不否认高通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其技术和法律人才比比皆是。但在关键措词上如此不严谨,显然是有意而为之。高通为什么这么做?真简单,如果高通真有大量(不要很多,2000个足矣)高质量的中国标准专利,它自己会大大方方说出来的。”

  高通的专利有多少是真正的标准必要专利?在高通的有效专利列表中,相当一部分实际上和3GPP标准一点关系都没有。

  2016年12月30日,高通在其官网上宣布了与魅族的和解消息,双方就魅族在中国、德国、法国和美国使用CDMA2000 、 WCDMA 和 4G LTE(包括 “三模” GSM、TD-SCDMA和LTE-TDD)终端的付费专利许可,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所有相关的无效申请、侵权诉讼在做出判决之前都中止了,双方都认为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那么,如何应对类似的专利诉讼呢?在专利人员看来,“首先,不用害怕。我们对知识产权给予足够的尊重,但对恶意欺诈、恐吓和垄断给予坚决反对。其次,要求专利权人拿出切实的专利列表和专利侵权证据来,这是大家谈判的前提。再次,组织专业人士,对专利权人提供的专利列表和侵权证据进行分析,客观地对专利价值进行评估。”

  正如魅族李楠所指出的,魅族尊重高通的标准必要专利,但高通不能拿一个黑盒子就过来要经济赔偿。对于中国其它企业,也是同样的道理。至少有以下问题我们是需要向专利权人提问的:

  (1)专利权人在中国究竟有几个标准必要专利?能否提供一份详细的清单?

  (2)专利权人能否针对所谓的标准必要专利进行深入辩论?

  (3)专利权人能否提供详细的专利侵权证明(Evidence of use)?

  (4)专利权人的标准必要专利中,有多少与终端相关,有多少与基站相关

  墨丘科技建议:国内手机厂商如何扫清专利阻碍顺利出海?

  在众多国内手机厂商在海外扩展之路上遭遇了专利起诉以后,学会自我保护以及专利保护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上述华为、中兴、小米正是意识到了专利的重要性,所以在近几年加强了在专利方面的布局。不过,尽管如此,据专利分析与运营公司墨丘科技介绍:“中国手机企业面临的专利许可及诉讼压力一直是非常巨大的。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前10的手机厂商中的每一家面前都有至少20家其它公司排着队等待许可谈判,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很长时间。这种压力不仅严重的挤压了厂商的利润空间,也严重地挤压的厂商的海外市场机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厂商之间的许可和诉讼已经开始,在未来2年内可能也会有实质性的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厂商该如何做?在墨丘科技看来:“首先,我觉得我们应该适应现有游戏规则,在公平、公开、透明的基础上,支付合理的费用是换取产品设计和销售自由度的需要。其次,我们要坚决挤压专利费率中的水分,不应该支付不合理的费用,避免和同行竞争中处于成本劣势。最后,我们要重视专利资产积累。下面主要以小米等公司的一些做法为例,列举一些具体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同时,墨丘科技从长期策略和短期策略解答了上述问题,从长期来看,需求加大专利布局和研发投资,并且积极参与专利许可谈判,积极积累专利许可和运营人才、经验,此外还可以购买专利。短期来看,收购高质量专利资产,积极进行技术谈判、无效以及诉讼。

  长期策略方面,加大专利布局和研发投资,合理布局,积极积累专利资产;这是企业专利战略的根本;比如小米、vivo开始积极组建团队、参与3GPP会议,力争申请部分标准相关专利;小米等企业每年新申请的专利也在3000件以上。

  合纵连横,积极参与专利许可谈判。对专利许可方,可能以商业合作换取专利实施许可。比如在小米与微软的合作中,有报道称小米将支持微软手机操作系统以及office软件预装;而微软提供专利实施许可并利用自身专利保护小米海外拓展。与国内竞争对手,也应该携起手来,共同面对不合理的专利讹诈。

  积极积累专利许可和运营人才和经验。小米全资收购了智谷睿拓,这部分人员在小米专门负责专利许可、购买和运营,缩短了人才培养和经验积累的过程。购买未来专利。未来专利是指尚未授权,或已经授权但暂是看不到使用证据的专利。这类专利的价格便宜很多,尤其是中国专利价格非常合适,但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对拟收购的专利资产进行合理的评估。

  短期策略方面,高质量专利资产收购。这是积累专利资产最直接和快速的手段,在面临严峻的诉讼及许可压力时、以及弥补高质量专利资产的缺失时有可能需要这样做。在美国专利交易市场上,2016年交易价格平均为27.1万美金(ROL报告,不看专利质量)。当然,高质量的专利资产非常贵,动辄数百万美金一件,因此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积极进行技术谈判、无效、应诉:是不是积极进行技术谈判、发起无效及侵权抗辩,是影响专利许可费率或侵权赔付金额的直接因素,魅族的应对应该给国内其它厂商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国内手机厂商频频遭遇专利起诉,除了企业本身在专利方面的累计不足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国内专业的专利公司很少。并不是没这方面的需求,而是因为这两个原因。

  第一,专利分析对从业人员要求很高,既要对相关技术很精通,也要对专利法有很深的理解。很精通的意思,既包括对技术掌握的深度,也包括广度。比如,既要懂4G,也要懂近二十年前的GPRS。这是专利行业的固有特点决定的。在中国,这类专家很难找。有一些也都留着运营商和设备商里,能有很好的待遇。

  第二,国内厂商对专利分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面对国际专利许可或诉讼的时候,大部分企业比较重视商务谈判,而忽略技术谈判。实际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专利,即使有非常优秀的专利,但数量也是非常有限的。我们经常面对的谈判对手动不动就宣称有几万件专利,实际上里面有不少水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水分挤出去,只为真正需要付费的专利付费。

  由此看来,专业的专利分析公司在国内的需求势必将会增强。哪怕是华为、中兴这种在技术累计雄厚、人才储备充足的企业,它们也同样需要第三方的专利分析机构,当然,它们需要的更多的是宏观分析比如,在做无线专利交叉许可的时候,全面准确地判断竞争所有专利的标准对应性情况是非常有意义的,这可以是交叉许可费率确定的一个依据。

  同时,大企业人才很多,自身的专利资产也很多。要对几万件专利中的每一件进行有效管理,动态跟踪,比如标准对应性,侵权使用证据收集等,都是动态的工作,是非常耗时耗力的,即使是华为和中兴,要安排这些资源做这项工作,也是存在一定难度的。比如墨丘可以常年提供大约20位3GPP代表级别的专利分析专家,结合它们的人工智能分析工具做大规模的专利深度分析。

  那么,能为国内手机品牌做哪些事情呢?据墨丘科技介绍:“首先,我们能够评估专利的稳定性、专利侵权可检测性、专利使用证据、专利合理价格确定等;其次,我们可以对行业或竞争对手专利分析、专利布局规划、专利风险预警、专利购买目标筛选;其三,我们可以提供专利无效技术支持、许可技术谈判代理、侵权抗辩技术支持;其四,我们可以对专利资产管理:侵权证据收集、跟踪;专利资产价值评级;标准对应性分析。”

  整体看来,从市场情况来看,接下来的几年中,专利之战势必在各大手机厂商之间辗转,不仅仅包括海外企业对国内企业的起诉,同时也将上升到国内企业对海外企业、国内企业对国内企业的专利起诉。同时,国内企业对专利的重视程度或保护意识也得到了快速的增强。尤其是随着国内手机品牌加强海外市场扩展的步伐,专利诉讼在接下来几年恐怕将会成为手机产业竞争的一大热点。 
分享到
下一篇:NI自动化测试趋势展望回顾了智能设备时代所需的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