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手机报

OPPO印度建厂暴露野心 3年后增1亿产能是否过剩?

速途网 2016-12-30 10:43
手机厂商 OPPO出货量 OPPO手机 阅读(3908)
导语对于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印度市场潜力巨大,但诸多进口政策并不友好,这也是促使多家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建厂的因素,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印度的招商引资策略之一。
   近日,OPPO副总裁兼印度公司总裁李炳忠对外宣布,将投资16亿人民币在印度建造工业园区,预计在2至3年内建成。按照OPPO所制定的计划,该园区初期年产能目标是5000万部手机,而最终目标是年产1亿部。

  目前,印度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市场,IDC数据显示,2015年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突破一亿,达到1.036亿台,增速达28.8%,发展虽尚未成熟,但前景一片光明。

  苹果CEO库克也曾表示:“现在的印度就是十年前到七年前的中国市场。”言下之意,印度很有可能在未来五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因此,印度也成为中国手机厂商必争之地。

  规避严苛关税,中国手机厂商印度“插旗”

  对于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印度市场潜力巨大,但诸多进口政策并不友好,这也是促使多家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建厂的因素,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印度的招商引资策略之一。

  今年3月,莫迪政府在新财年预算案中宣布对4种配件(电池、充电器、耳机、数据线)征收29.44%的进口关税;尔后在5月最新的财年预算修正案中稍作修改,改对手机电池等手机零配件课征12.5%的反补贴税。虽然有所降低,但与最初的6%税率相比,仍然提高了一倍以上。

  于是,为了降低关税、运输等成本,强化印度本土市场布局,大批国产手机厂商在印度“插旗”:小米与富士康联合建设多所印度工厂;华为于今年8月开始推进印度制造计划;中兴与印度本土制造者CAlyx展开深度合作……所以,如今斥资16亿的OPPO并不令人意外。

  那么,OPPO目前的产品以及定价策略,是否适合印度市场呢?

  印度市场消费能力有限,“高毛利”恐难复制

  2016年,OV蓝绿双厂在国内手机市场获得巨大突破。IDC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OPPO和vivo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分别达到了2010万部和1920万部,双双超越华为,成为中国市场冠亚军。其中,OPPO出货量达到小米两倍。

  在中国手机联盟秘书长王艳辉看来,OPPO的成功主要在于抓住了三四线城市的增量(Strategy Analytics:线下渠道占比80%以上,增长主要来自于三四线城市)。小米雷军日前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谈及oppo和vivo两家手机厂商。雷军表示,他们在追求极高的毛利。

  雷军的话很准确,OPPO迎合了国内三四线城市居民经济水平的提升的大势,广告+线下店+个性化产品策略,短时间内获取了大量用户,获取了高毛利,让国内其他厂商羡慕不已。但OPPO目前的产品和定价策略,却可能成为中端品牌OPPO在印度推行的最大阻力。

  首先,中印两国消费能力不同。据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国家月薪排行榜显示,中国大陆平均人均月薪 656美元;而印度则仅为295美元,不足中国一半。

  薪水高低决定了用户的消费能力,目前印度本土手机市场的价位份额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StrategyAnalytics研究报告显示:在800款抢夺印度市场的手机中,35-190美元段的中低端手机占据市场75%的份额;约有70个品牌产品的价格都不足100美元。

  反观在印建厂公司,小米的红米系列、华为荣耀的畅X系列价位都处于印度主流市场的区间段,而即便是OPPO不屑去宣传的A系列,均价也在1500元人民币以上。在中低端产品唱大戏的印度本土市场,定价较高的OPPO策略可能将发生改变——或特别推出针对印度市场的机型,或者延续目前策略争夺相对小众的市场,等待消费水平提升。

  OPPO海外布局线下渠道遭遇双重压力

  而如果不能保证“高毛利”,那么OPPO所擅长的渠道打法也会受到波及。

  众所周知,OPPO的渠道商号称OPPO“子公司”,关系极为牢固。而二者密切的关系就是建立在高返利的基础上。据证券日报报道,渠道商每售出一部OPPO手机,就能获得30——200元不等的补助。在高毛利前提下,OPPO此举笼络了大批渠道商。

  但如果OPPO在印度市场无法获得高毛利,那么高返利也很难实施。目前印度已经出现OPPO的线下店,OPPO正在把层层代理制搬来印度,并自建渠道;但如果没有高返利,渠道商就不会铁心买OPPO,想要达到国内的影响力与销售额,OPPO就要另想办法。

  同时,在国内线下渠道吃过亏的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也着重开始在印度的线下布局。小米与本土分销商Redington达成深度合作、并与Just Buy Live和富士康旗下的InnoComm一起搭建5000家线下实体店;华为宣布将合作商店数量由千家提升至5万;金立同样有超过50亿卢比的资金放在印度本土品牌建设,其中40%用于线下推广……

  除了渠道存在压力外,印度市场规模也远没有达到国内的量级。IDC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4.341亿部,OPPO实际销售量为5000万;而2015年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突破一亿,达到1.036亿台,虽增速达28.8%,但2-3年后OPPO新厂建成,市场容量有多大,还很难说。

  近日,OPPO副总裁兼印度公司总裁李炳忠对外宣布,将投资16亿人民币在印度建造工业园区,预计在2至3年内建成。按照OPPO所制定的计划,该园区初期年产能目标是5000万部手机,而最终目标是年产1亿部。

  目前,印度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市场,IDC数据显示,2015年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突破一亿,达到1.036亿台,增速达28.8%,发展虽尚未成熟,但前景一片光明。

  苹果CEO库克也曾表示:“现在的印度就是十年前到七年前的中国市场。”言下之意,印度很有可能在未来五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因此,印度也成为中国手机厂商必争之地。

  规避严苛关税,中国手机厂商印度“插旗”

  对于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印度市场潜力巨大,但诸多进口政策并不友好,这也是促使多家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建厂的因素,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印度的招商引资策略之一。

  今年3月,莫迪政府在新财年预算案中宣布对4种配件(电池、充电器、耳机、数据线)征收29.44%的进口关税;尔后在5月最新的财年预算修正案中稍作修改,改对手机电池等手机零配件课征12.5%的反补贴税。虽然有所降低,但与最初的6%税率相比,仍然提高了一倍以上。

  于是,为了降低关税、运输等成本,强化印度本土市场布局,大批国产手机厂商在印度“插旗”:小米与富士康联合建设多所印度工厂;华为于今年8月开始推进印度制造计划;中兴与印度本土制造者calyx展开深度合作……所以,如今斥资16亿的OPPO并不令人意外。

  那么,OPPO目前的产品以及定价策略,是否适合印度市场呢?

  印度市场消费能力有限,“高毛利”恐难复制

  2016年,OV蓝绿双厂在国内手机市场获得巨大突破。IDC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OPPO和vivo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分别达到了2010万部和1920万部,双双超越华为,成为中国市场冠亚军。其中,OPPO出货量达到小米两倍。

  在中国手机联盟秘书长王艳辉看来,OPPO的成功主要在于抓住了三四线城市的增量(Strategy Analytics:线下渠道占比80%以上,增长主要来自于三四线城市)。小米雷军日前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谈及oppo和vivo两家手机厂商。雷军表示,他们在追求极高的毛利。

  雷军的话很准确,OPPO迎合了国内三四线城市居民经济水平的提升的大势,广告+线下店+个性化产品策略,短时间内获取了大量用户,获取了高毛利,让国内其他厂商羡慕不已。但OPPO目前的产品和定价策略,却可能成为中端品牌OPPO在印度推行的最大阻力。

  首先,中印两国消费能力不同。据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国家月薪排行榜显示,中国大陆平均人均月薪 656美元;而印度则仅为295美元,不足中国一半。

  薪水高低决定了用户的消费能力,目前印度本土手机市场的价位份额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StrategyAnalytics研究报告显示:在800款抢夺印度市场的手机中,35-190美元段的中低端手机占据市场75%的份额;约有70个品牌产品的价格都不足100美元。

  反观在印建厂公司,小米的红米系列、华为荣耀的畅X系列价位都处于印度主流市场的区间段,而即便是OPPO不屑去宣传的A系列,均价也在1500元人民币以上。在中低端产品唱大戏的印度本土市场,定价较高的OPPO策略可能将发生改变——或特别推出针对印度市场的机型,或者延续目前策略争夺相对小众的市场,等待消费水平提升。

  OPPO海外布局线下渠道遭遇双重压力

  而如果不能保证“高毛利”,那么OPPO所擅长的渠道打法也会受到波及。

  众所周知,OPPO的渠道商号称OPPO“子公司”,关系极为牢固。而二者密切的关系就是建立在高返利的基础上。据证券日报报道,渠道商每售出一部OPPO手机,就能获得30——200元不等的补助。在高毛利前提下,OPPO此举笼络了大批渠道商。

  但如果OPPO在印度市场无法获得高毛利,那么高返利也很难实施。目前印度已经出现OPPO的线下店,OPPO正在把层层代理制搬来印度,并自建渠道;但如果没有高返利,渠道商就不会铁心买OPPO,想要达到国内的影响力与销售额,OPPO就要另想办法。

  同时,在国内线下渠道吃过亏的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也着重开始在印度的线下布局。小米与本土分销商Redington达成深度合作、并与Just Buy Live和富士康旗下的InnoComm一起搭建5000家线下实体店;华为宣布将合作商店数量由千家提升至5万;金立同样有超过50亿卢比的资金放在印度本土品牌建设,其中40%用于线下推广……

  除了渠道存在压力外,印度市场规模也远没有达到国内的量级。IDC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4.341亿部,OPPO实际销售量为5000万;而2015年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突破一亿,达到1.036亿台,虽增速达28.8%,但2-3年后OPPO新厂建成,市场容量有多大,还很难说。

  所以,印度市场虽看似蓝海,但其中蕴含的惊涛骇浪并不亚于中国市场。目前,OPPO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第八,出货量突破100万台关口。Gartner分析师CK指出:“OPPO的商业模式还算稳定,不过未来其增速可能会变缓,因此会需要更大规模的投资。”保持增速,这也是OPPO急于拓展海外市场的核心原因。

  未来,虽然OPPO未来印度工厂的1亿产能未必全部投放在印度本土,但国内市场愈发饱和、越南等东南亚市场仅维持前十的份额、在欧美市场竞争力不及华为……至于巴西,虽然前景不亚于印度越南,但至今尚未有国产手机厂商彻底打开巴西市场的大门。

  所以,OPPO未来所增加的1亿台手机产能,体现了OPPO全球化战略野心,但到底卖给谁?还需更多思考。
分享到
下一篇:[12·30早报]魅族与高通签署全球专利许可协议 17年底推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