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的启用表明中国继续保持着太空探索的世界领先者的地位。
据新华社贵阳9月25日电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25日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这标志着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了重大原创突破。
浩瀚星空、广袤苍穹,自古以来寄托着人类的科学梦想。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由我国天文学家于1994年提出构想,从预研到建成历时22年,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天眼”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介绍,借助这只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员可以窥探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观测暗物质,测定黑洞质量,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众多独门绝技让其成为世界射电望远镜中的佼佼者,这也将为世界天文学的新发现提供重要机遇。
“利用天然的喀斯特洼坑作为台址,洼坑内铺设数千块单元组成冠状主动反射面,采用轻型索拖动机构和并联机器人实现接收机高精度定位,这是中国天眼的三大自主创新。”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说。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泰勒与全球顶级天文学家及众多天文爱好者当日也齐聚平塘,共同见证中国“天眼”开启探秘之旅。“这是世界一流的望远镜,期待它能给人类带来更多重要的科学发现。”他兴奋地说。
从25日起,“天眼”方圆5公里将成为“静默区”。这个庞然大物开始睁开“慧眼”,专注地捕捉来自宇宙深空的信号。
据悉,“天眼”运行后,还将开展一系列国际科研合作,但在这之前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参数修正和状态调整,以便达到最佳观测效果。
解密
探什么
借助这只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员可以窥探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观测暗物质,测定黑洞质量,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
啥结构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主动反射面是由上万根钢索和4450个反射单元组成的球冠型索膜结构,其外形像一口巨大的锅,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
多灵敏
“天眼”能够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观测范围可达宇宙边缘。
超过三分之一反射面板河南造
本报讯(记者杨晓东)9月25日,中国“天眼”FAST打开眼帘,开始了探索宇宙的奇妙之旅。在这颗“明眸善睐”的天眼之上,由海能达鹤壁天海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简称“天海电子”)生产的反射面板超过了三分之一。
“反射面面板是决定FAST探测威力和探测精度的核心要件。”9月24日,记者见到了天海电子FAST生产专项小组负责人张治国,他介绍,“FAST的反射面系统由支撑塔、索网结构和反射面面板等部分组成。FAST的索网结构能随着天体的移动变化,带动其上的反射面面板角度发生改变,从而实现高精度定位”。
正是安装了这种面板,FAST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近10倍。据相关部门预测,FAST将在未来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成为国际天文学术交流的中心。
“我们为FAST生产的15万块面板,铆接、编码、检验、覆膜等每道工序都做到了精益求精,采用了先进的阳极氧化生产线对面板进行防腐处理,达到了国际顶尖精准程度,为望远镜长时间作业的精度和寿命提供了保证。”张治国说。
能够被委任生产FAST项目超过三分之一的反射面板,天海电子的科研技术和实力可见一斑,那么,天海电子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据公司党委副书记董文凯介绍,天海电子的前身是原鹤壁无线电四厂,这是一家有着50多年历史的地方军工企业,在军用通信领域有着较为雄厚的实力,曾经研制出我军第一辆厢式通信车,但后来由于多种原因,经济效益不断下滑,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2013年,总部位于深圳的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收购了天海电子,之后又大力推行经营机制的改革与转型,使这家举步维艰的企业在短期内恢复了生机和活力。
“海能达是我国专业无线通信的龙头企业,刚刚闭幕的G20峰会就是由他们提供通信安保系统,其产品位居全球终端市场的第二位。在母公司海能达的支持下,目前天海电子的员工总数接近1000人,其中包括在南京设立的300余人的研发团队,公司发展可谓今非昔比了!”董文凯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