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手机报

云栖大会侧记:阿里云的自由、梦想及边界

国际电子商情 2015-10-16 16:01
阿里云 阅读(2488)
导语这两种野心,一个是全球贸易规则、交易规则的主导用意;一个是云时代远大的基础设施服务与计算的梦想。仔细体会,它们可都是未来商业社会里最底层的游戏规则。
QQ截图20151016160552
    三天时间,阿里把它的两种野心展露无遗。
  
    两日前“天猫双十一狂欢节启动仪式”上,马云当着30多国驻华使节、中国部委代表、中外许多商户、公共传媒,抛出了未来E-WTO组织、服务中小企业的愿景;而前日,阿里再度对外抛出一个更新的梦想,它将作为核心的玩家,占据未来云时代战略高地。虽然面前对手多多,但现阶段,阿里似乎仅仅视美国亚马逊等少数玩家为对标企业。

QQ截图20151016160610
   
    这两种野心,一个是全球贸易规则、交易规则的主导用意;一个是云时代远大的基础设施服务与计算的梦想。仔细体会,它们可都是未来商业社会里最底层的游戏规则。

    前天我写过前者,今天将站在高处对阿里云计算愿景做一分析,看它最新的的战略用意。
  
    这是第六届阿里云年度大会。你应该看到了,去年它叫“阿里云开发者大会”,而这次却成了“云栖大会”。而它的口号也成了“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无声地渲染出了“计算”的价值,一个成长空间无法真正估量而又真实到来的世界。
  
    名字的变化,有一种中立选择与风险规避用意。当一家企业过度渲染自身云计算平台梦想、并且举办大型活动时,除了有限的伙伴之外,很容易引发别人的警惕与反感。用心过度,不会有人陪你玩。但是,当你将云计算视为一种公共服务,展示出中立、第三方的独立气质,你会获得更多伙伴。
  
    “云栖大会”就是阿里在形式上有意藏起自身用意,将云梦想悬挂在更高枝头、更加具有公共空间的名字。
  
    当然,名字变化,掩不住阿里主导的用心。浙江省省长、杭州市市长都去捧场,发表讲话,这种级别的人物在,马云当然现身。他们互相捧场甚至追捧,虽然不那么肉麻。
  
    与去年的“阿里云开发者大会”比,云栖大会带有“藏拙”特征:它没有太过突出“招商”用意,而是更多突出了阿里云服务的底层技术实力、生态构建能力、场景构建能力。
  
    走进展览场馆,比走进云栖大会论坛显得更真实。你能体会到阿里云的力量。整个展览区中央是它的主题,周围则环绕着它的合作伙伴,从浪潮、用友、其他更多ISV、智能硬件甚至地方政府的展位。
  
    过去一年多,阿里云签署的合作伙伴眼花缭乱。它的覆盖范围,几乎囊括整个商业,以及政府机构。而且,它已经开始对海外输出服务。
  
    而且,这里面有一种隐秘的节奏在。去年阿里云战略宣讲、招商的用意很深。它与贵州的合作,被标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云上贵州”落户阿里云平台,后来甚至成为激发整个贵州省布局更多云服务的关键力量。随后的区域合作遍地开花。然后波及国家部委。从铁道部到国家海关总署再到国家电力总局等,一个个合作案显示出,这家公司的撬动力。
  
    这种层面的持续效应,你在其他号称云计算企业身上很难看到。类似海外IOE类、惠普、戴尔等,以及本地的联想们,也只能局限于有限的合作领域,有限的合作区域,很难复制,并且连成一片。我说的“连成一片”就是一种大规模的定制。
  
    但是,如果只是追求扩张速度与规模,阿里的云计算战略可能会遭遇许多阻力。因为,去年以来,到今年上半年,全球密集出现一波互联网信息泄露案,连支付宝也持续遭遇一些小的质疑。再结合当初斯诺登引爆的全球“棱镜门”案、中美互联网黑客话题以及持续的“去IOE”话题,导致阿里云战略布局开始有些言论谨慎。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当贵州成立大数据交易中心后,多名产业人士面对阿里的快速布局,也发出过质疑。他们担心阿里会将平台上的数据当成私有的资产兜售。而那些数据的诞生,虽然无法脱离阿里而存在,但原则上并不属于它。面对一个偌大的未来数据资产变现机遇,无数的商户、小企业应该有分享的机会。
  
    如果你仔细观察阿里,它今年7月已回答了这一问题。在北京一次大会上,它先是公布了自身在底层技术层面的原始创新,然后宣布了一项“数据保护倡议”,承诺其云计算平台的用户对其数据拥有“绝对所有权”,同时用户对其数据的访问、分享、交换、转移或者删除具有绝对的控制权。之后,阿里又与许多机构、企业达成数据安全合作。
  
    没有原始技术的创新,这对于阿里来说,是很难想象的。7月的大会,事实上已经让海外巨头感到紧张。过去阿里被视为商业巨头,被认为缺乏核心技术,就是一个卖货的。
  
    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全球最大的电商巨头,没有自身的技术优势,难以想象它的每项创新、每项业务如何出炉,发展壮大。一个支付宝就说明了许多问题。事实上,阿里有更多核心的技术。
  
    云栖大会上,阿里将它与中科院合作的量子通信加密技术放在最关键的主题论坛环节,显示出不同的味道。这个领域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正是如此,它传递了阿里着眼未来技术高地的信心。阿里的用意在于,它要向整个社会展示自身对于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时代安全的力量,这是左右它未来的核心问题,也是整个行业的难题。
  
    马云强调,大数据与云计算是阿里巴巴的核心战略,这个不是虚话。
  
    阿里能否在这个领域建立起一种底层的游戏规则?我相信阿里不可能在微观的技术层面建立什么规则,它不做芯片,也不是全球互联网与通信、软件等领域的专利技术持有者,它甚至也不做系统级的产品。但我认为,它应该会在云计算的架构、大数据价值挖掘、分析、安全等方面建立自己的行业地位。
  
    这是由阿里的商业地位决定的。IBM在数据库、芯片、服务器领域有许多核心专利,EMC有自己的存储技术,英特尔有统治市场的芯片产业,华为与思科在通信设备、软件领域有核心优势,谷歌与百度在互联网搜索领域与人工智能等等。它们都能左右市场的一面,有时甚至决定着一个行业的命运。但是,它们没有一家具有阿里汇聚全球各种技术资源的能力。
  
    这确实得益于阿里的巨大的商业平台聚合能力。而随着阿里的生态日益丰富,理论上,它可以集成所能想到的技术资源,从而能够扮演上述各类具有的技术与方案的渠道与通路。
  
    在全球,具有这种统治力的商业企业并不多。亚马逊当然称得上是阿里对标的企业之一。相比阿里,亚马逊开拓全球市场的速度比阿里显得更快,它面对的市场,幅员更广,商业壁垒相对较少。这建立在亚马逊所在母国美国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上,背后就是一种国家的角逐。而阿里面对的障碍要多许多。我不是贬低自己的国家,也不是否认中国在全球的经济影响力,但是,截至目前海外国家尤其是其中的英语对于中国的警惕与谨慎,那种有色眼镜背后的目光,很容易被投射到阿里这种拓展全球市场的中国企业身上。
  
    中国华为拓展美国市场的遭遇,就是一个最典型的案例。我相信,阿里的国际化,少不了类似话题。而且,云计算、大数据的业务属性,决定了这个话题恐怕还会持续更长时间,阿里在这个需要付出的成本,肯定远超过亚马逊们。
  
    中国市场市场持续的去IOE化潮流,本身就折射出这种竞争的矛盾性。就是说,连中国本土市场都绕不开这种海外巨头左右的壁垒与格局。
  
    阿里之所以敢喊出这个口号,就在于它是一种平台的力量。但是即便如此,它自身至今甚至也没能完全甩掉美国巨头的产品包袱。
  
    当然阿里倡导的“去IOE化”不是一种民族主义思维,而是一种对于产业壁垒的突破。过往多年,国际巨头的技术、产品,落地多年之后,已经难以适应新的挑战,而历史的大数据却又无法迅速迁移到新的平台上。这里面当然也有巨头之间因为竞争而形成的孤岛原因。
  
    我们看到,阿里并不拒止海外巨头英特尔们的参与。阿里多次云计算大会上,英特尔都是最显眼,它持续寻找着放大自身行业影响力的机会。阿里可以说是它一个最好的未来通道。
  
    但是,在阿里云与亚马逊们的竞争中,我更看好阿里云。除了心理情结,更在于阿里身处中国。亚马逊即便拓展再快,它缺少一个类似中国这么复杂的经济场景。美国比中国强大,全球区域市场整体比中国更大,但单一企业不可能完全覆盖,亚马逊也会遭遇中国“去IOE”化的矛盾与阻力,甚至更重。对于阿里来说,只要它在中国的地位不被颠覆,想在一个商业平台的层面超越它还真难。
  
    这种博弈的特色,去年我曾写过《游牧与农耕:中美互联网企业比较》一文,基本写出了其中历史地理及文化层面的原因。它其实也适应阿里与亚马逊的博弈。
  
    当然,褒扬阿里云,并不等于说,它一定能将自己的商业规则变成全球商业的游戏规则。这个不同于马云倡导的E-WTO——它确实更像一种中立的虚拟的贸易组织,并且人们确实感受到了它诞生的价值,而阿里云却不可能真正消除阿里本身的商业诉求,变成一种脱离阿里平台独立存在的东西。阿里云未来的技术力量一定会更强大,甚至业务层面有相对独立的可能,但要成为全球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规则制订者,这个有点扯。可以说,一个开放的互联网社会,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制订一个单边的玩法。就算阿里云从阿里独立出来,失去生态的力量,它也会失去生命力,也许能借助一些技术与产品生存下去,但也就是一个卖软件的,跟其他在局部耕耘的企业没什么两样。
  
    因此,可以这么说,马云的表态,阿里的愿景,都建立在它的庞大的生态基础上,阿里就像一个全球最大的商业管道,根据客户、用户的需求,它整合、过滤、输送着各种商业要素,定义着各种场景与生活。阿里云的梦想其实就是阿里的梦想,它有自己的高度,但也有边界。越过这个边界,阿里不会有什么未来,甚至还很危险。
分享到
下一篇:新材料可使可穿戴设备未来实现机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