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专栏-手机报

以AI人工智能打造新质生产力,蓝思科技超级工厂先行一步

潮电智库 2024-04-25 13:37
阅读(7220)
导语在智能制造的发展道理上,超级工厂是大型企业必须超越的一块里程碑。”蓝思创新研究院负责人对外表示,今年以来,该院将以AI人工智能驱动的超级工厂的项目作为重大课题,进行重点研究。

 

蓝思科技2023年营收利润双增长,双赛道龙头成长性彰显
 

4月21日,蓝思科技(300433.SZ)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4.91亿元,同比增长16.69%;实现归母净利润30.21亿元,同比增长23.4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46亿元,同比14.48%,业绩延续向好态势,各项业务结构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蓝思科技同步披露的分配预案,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合计将派发现金红利14.82亿元,约占全年净利润的比例为49.06%。

 

 

财务方面,同时,蓝思科技实行精益化管理,在费用控制方面持续取得成效。2023年财报显示,公司销售费用同比下降4.79%,管理费用同比下降6.02%,财务费用同比下降0.68%。同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充裕,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3.00亿元。

 

4月23日,蓝思科技发布2024年一季报。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4.98亿元,同比增长57.52%,创同期新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1,608.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79.02%。资产负债率连续下降至37.96%,财务状况继续向好。

 

蓝思科技的良好增长势头,去年下半年以来也吸引了机构的关注,看好公司主动切入AI人工智能赛道,引领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成效显著,在消费电子业务复苏及新能源车领域打开增量空间的背景下,通过多年布局深耕,业绩实现放量加速。

 

AI人工智能通过赋能各行各业形成新质生产力,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AI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传统的生产力结构和形态。

 

“在智能制造的发展道路上,超级工厂是大型企业必须超越的一块里程碑。”蓝思创新研究院负责人对外表示,今年以来,该院将以AI人工智能驱动的超级工厂的项目作为重大课题,进行重点研究。

 

新质生产力的代表,蓝思科技与全球科技巨头聚焦人工智能AI
 

自从去年以OPENAI的ChatGPT和特斯拉的FSD在AI人工智能领域实现商业化突破后,全行业开始进入到了通用人工智能普及时代,同时AI大模型加速计算也开始从云端进入到了终端应用行列,大量的技术创新也随之展开,集成AI人工智能功能的新型终端产品不断涌现,行业进入到新的繁荣周期。

 

蓝思科技作为AI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的深度参与者,其新质生产力的发力不仅体现在智能制造上,也体现在了蓝思科技的产品研发与客户服务上。蓝思创新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以AI手机为代表的终端产品,由于集成了大规模的算力功能,因此能处理的日常工作也越来越多,这也意味着现有的产品需要针对AI集成进行创新的材料设计与工艺适配。

 

从目前行业的现状来看,硬件层面上已经能够支持参数达100亿的生成式AI模型在手机等终端产品上运行,而100亿-150亿参数级别的模型可以覆盖绝大多数生成式AI的用例,能够成为用户日常行为的自然延伸,如用于预约会议、写邮件,以及在娱乐和内容生产上,AI手机就会成为用户真正的个人助理,这意味着未来大多数的用例将能够完全依靠手机、电脑等终端就能够完成。

 

在高通、联发科、海思、展讯等芯片厂商借鉴英伟达的超级GPU思路,重新设计了终端主控芯片的CPU\GPU\APU\内存的端侧AI算力架构来构建终端产品的大脑,以蓝思科技、长盈精密、京东方等为代表的材料与器件企业通过加强信号传输、热稳性增强、结构防护等级提升等手段,打造出了适合AI终端产品的具身,业界科技巨头特斯拉、苹果、微软、三星、OPPO、魅族等品牌厂商通过集成AI大模型的训练与推理软件系统给终端产品注入灵魂后,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智能家电、电脑、汽车、机器人到轨交、航海、航空、航天等系统,都在逐渐具身智能化。

 

精密制造全面升级,蓝思科技助力全球品牌发布AI终端新品
 

据了解,作为全球品牌厂商主要的功能结构件与ODM整机合作供应商,蓝思科技一直与全球优质客户就AI需求带来的硬件升级和整机组装业务进行探讨,积极配合客户在结构件、模组和整机组装的研发和创新,助力众多品牌于近期发布了多款集成了AI功能的AIPC电脑、AI手机产品,其出色的材料技术与精湛的加工工艺,得到了行业的一致认可。

 

如近日3月21日晚,微软举办主题为“办公新时代”的线上新品发布会,发布SurfacePro10和SurfaceLaptop6,新品将搭载基于英特尔酷睿Ultra或高通骁龙XElite的处理器,配备新一代NPU,以增强AI性能。这两款AIPC将支持“AIExplorer”,该功能可适用于电脑任何程序,实现自然语言模糊搜索、理解上下文、编辑图像等。

 

更早一些时候高通发布开发者资源中心AIHub,该平台提供超过75个AI大模型的资源库,开发者可将多模态的生成式AI功能便捷地在高通骁龙平台部署。PC端,搭载骁龙XEliteSoC的WindowsPCNPU算力高达45TOPS,仅需7.25秒即可完成图像生成,而X86平台则需要22.26秒。

 

而2月26日-29日MWC世界移动通讯大会期间,中国品牌厂商荣耀发布首款AIPCMagicBookPro16,搭载英特尔Ultra7SoC,搭配英伟达RTX40系GPU,具备文档总结、AI字幕和Magic文本等AI功能,联合高通、meta将70亿参数的Llama-2-Chat大模型引入端侧,内存占用压缩到3.5GB以内,实现端侧离线的AIGC功能。

 

而在消费电子领域占有绝对出货量和销售金额的手机领域,全球巨头都在积极布局AI手机。自谷歌在2023年10月推出内置AI大模型的Pixel8开始,全球手机企业均加速布局AI手机。小米14Ultra则将AI大模型导入其影像算法中,支持高倍变焦场景下通过AI大模型自动修补照片模糊不清的细节,从而实现超高清照片的还原。23年11月VIVO发布AI手机X100系列,内置70亿参数蓝心大模型。2024年1月,OPPO、荣耀相继发布AI手机。同时三星于1月发布AI手机GalaxyS24系列,底层AI功能基于Google的Gemini,该手机在韩国开售仅28天销量突破100万部,刷新S系列销量最快破百万纪录。此外2024年2月魅族也在发布AI手机21PRO的同时,宣布“ALLINAI”。

 

从产业链传回的消息显示,随着AI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蓝思科技注重在AI方面的研发和创新,凭借在产品研发、精益生产、供应链垂直整合、全球优质客户资源等优势,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领域“四新”战略为指引,积极响应客户需求,对各类AI终端进行创新、落地和实施。

 

从材料到整机,蓝思科技AI智能体硬件垂直一体化产能打通
 

据了解,仅AI手机而言,其主控芯片将集成CPU/GPU/NPU/RAM/基带等功能部分,芯片厂商都在利用手中的技术进行各种新的堆叠设计,包括新型的多芯片SIP集成封装、chiplet单独IP集成封装、2.5D/3D垂直堆叠封装等先进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在让芯片集成度大幅提升的同时,也对整个产品的热稳定性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

 

另外,由于射频信号也进入到5G+阶段,越来越多的频段被用到5G信号中,5G+不但要适应新的信号频段,同时还要兼容原来的4G/3G频段,因此射频天线也持续增加。加上新的蓝牙、WIFI7、UWB、卫星通信频段等进阶技术也在原来的频段基础上,持续增加信号频段,以适应信号无缝连接与全域全频段覆盖,因此这些通信频段的天线数量也在快速的增长。更加完善的通讯功能配置,也意味着信号传输的功率分配与机制处理的复杂难度,成指数级的增加。

 

这些关键功能的增强与新功能的配置增加,给功能结构材料行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研发兼具防护稳固、交互便捷、信号通畅、散热佳、生物相容性好的材料配方、加工工艺与结构设计,成为蓝思科技近年来重点攻克的方向。

 

而生成式AI进入未来生活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5G、WiFi7、卫星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让从中心云、到边缘云、再到终端侧的信息得以无缝传输和协同计算的同时,在数据产生的地方直接进行高效推理,比如手机端、PC、AR/VR、汽车和物联网IoT设备上运行端侧部署的模型,形成用户自己的个性化AI虚拟分身,再与云端AI大模型进行交互反馈、确认、优化、回转新的部署等,都将成为AI手机等端侧大模型智能设备即将打开的新的市场空间。

 

目前蓝思科技已经建成了含光学结构玻璃、金属合金、蓝宝石晶体、陶瓷合金、塑胶复合材料、生物基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加材料等在内的功能材料技术平台,面向智能手机、PC、智能穿戴、VR\AR、家电、汽车、航空、机器人等领域,提供从材料配方设计、材料加工、传感器设计与加工、精密金属结构件和防护模组的设计与加工、整机ODM设计与组装加工等全产业链完整的产品解决方案,满足产品长时间使用下,AI产品通讯信号耗损率极低、整机散热与保温性能优良、结构防护稳固,交互界面清晰、顺滑、耐用等严苛要求。

 

在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蓝思科技在产品线拓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已成为提供设计、研发、生产、系统组装等全方位服务的一站式ODM精密制造平台。此外,公司不断深入供应链垂直整合,积极布局相关原辅材料、专用设备、系统集成等上下游产业,优化成本、效率和良率,并培育、投资了多个具有良好成长潜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子公司或业务模块,围绕主业构建了良好的产业生态,为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十余年深度融合AI人工智能,蓝思科技智能制造领先全球
 

从与摩托罗拉、诺基亚、苹果、特斯拉等不同时期的全球知名品牌深度合作,再到跨界进入智能汽车、智能穿戴等产业发展迅猛,蓝思科技几乎赶上了每一轮革新浪潮。而所有的这一切行业认可的优秀成果,都是建立在蓝思科技将材料研发、生产制造与工业互联网、AI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的基础上,长久以来,蓝思科技持续在提高数据自动化采集分析能力,提升生产效率和良率,降低生产管理成本上不断努力,并对人工智能驱动的超级工厂项目进行研究。

 

由供应链和客户端发布的信息显示,蓝思科技最早在十几年前就把AI人工智能用于产品外观检测领域,在当时此项人力成本占行业总人力成本过半的情况下,蓝思科技通过建立不同材料的产品外观品质数据模型特征,研发AI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检测软件,再配合优化后的工业视觉检测传感器与光学检测技术平台系统硬件,实现了把电子产品防护镜片外观检测人力成本降低一半以上,岗位用人数量减少70%以上,劳动强度降低三成以上的惊人效果,而蓝思科技也凭借这些优势,成功实现了大规模扩产,成为当时智能手机行业出货量大爆发时,保障全行业产能供给的国际功臣厂商,深受行业推崇。

 

随后蓝思科技在蓝宝石和精密陶瓷领域,首先在行业推行云端制造无人工厂系统,实现了从材料配方设计、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厂的整个流程自动化,操作人员只需从手机或电脑的APP上,通过云端进行远程操作,就能实现整个工厂每天24小时间全年无休连续作业,实现了蓝宝石、精密陶瓷的生产成本、产品良率和生产效率的行业突破,再次助力以智能手表为代表的全球智能穿戴行业出货量爆发,成为全球高端珠宝级轻奢电子产品的结构功能防护件产能保障方,树立了蓝思科技在高端材料领域标杆的行业地位。

 

公开信息显示,在智能制造领域,2010年开始蓝思科技就全面推动整体生产自动化战略;2014年,大规模自研、自产和导入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设备;2015年,公司成功研发出行业首条自动印刷线、烘烤线等;2016年,集团设立蓝思智能机器人(长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高精度、高性价比、高通用性工业机器人和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如四轴、六轴机械臂,Delta并联机器人,AGV激光自动导航车,高速移印机,精雕机,超快激光设备等各类自动上下料系统。

 

作为业内最早研发、制造、大规模应用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制造工业体系的企业之一,蓝思科技将生产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历经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三个阶段,大幅提高数据自动化采集分析和反向控制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良率,降低生产管理成本。

 

汽车装备大制造已出彩,蓝思科技尽显湘本色

 

作为制造业中的关键,先进制造业已然成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蓝思科技所在的湖南省,在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占据4席,包括“中国智度”长沙市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中国强度”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中国速度”株洲市轨道交通装备集群、“中国精度”株洲市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

 

在景气度超高的产业环境下,蓝思科技积极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从工业机器人领域入手,早早的切入到了汽车装备和光伏新能源等大制造行列。据了解,蓝思科技早在2015年领先布局并深耕新能源车领域,其新能源汽车主要产品包括中控屏、仪表盘、B柱、C柱、充电桩、动力电池结构件等。

 

2023年新能源车行业高速发展,根据中汽协统计,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949.5万辆,同比增长37.87%,渗透率达40.2%;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2023年充电基础设施增加338.6万台,同比上升30.6%。

 

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赛道表现十分出色。如3月25日小米SU7发布,市场反响火爆,据小米官方数据,小米SU7上市24小时订单已近8.9万辆。其他车企如蔚来、极氪、小鹏、问界等品牌纷纷降价争夺市场份额,不断激发消费者购车意愿,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弹性有望持续体现。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新能源汽车市场零售69.8万辆,同比增长28%,环比增长80%,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75.8万辆,同比增长34%,涨势迅猛。新能源车市场持续火爆,车企产业链也备受市场关注。

 

为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内延续并优化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并推出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促销下乡等政策,各大整车厂商在快速充电、超长续航、自动驾驶等方面争先创新,不断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竞争力,同时也刺激了消费者的购置意愿。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将促进汽车电子及智能座舱、汽车零部件等各细分行业高速发展。

 

2023年蓝思科技汽车业务增长迅速,业绩持续放量。新能源汽车及智能座舱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9.98亿,同比增长39.47%。蓝思科技表示,已与超过30家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及传统豪华汽车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客户结构持续优化,中控模组、仪表面板、智能B柱与C柱等新产品得到了更多客户的认证,陆续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新增的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业务在年内快速完成了研发、认证、量产,市场份额实现突破,将进一步分享动力电池市场增长机遇。

 

打造AI人工智能超级工厂,蓝思科技新质生产力先行一步
 

经过30多年的实践经验积累,蓝思科技以智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工业的全方位系统集成,自我感知、自我分析判断、自我决策和人机协同一体化的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聚焦效率提升、品质改善和成本管理变革,构建了完整的数字化与透明化智能制造新体系。通过自主研发的“蓝思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蓝思科技现有的智能制造系统已形成完整的内部串联,已基本实现生产全流程自动化导入及机器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

 

以整机组装为例,目前已实现物联网、智能仓储、产线全线自动化、单片流、在线检测等全球领先技术,具有全面的ODM&OEM能力,提供从设计、工程、制造、物流直至售后的端到端一站式服务,并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实现了自动化率达到70%以上、良率99%以上的组装业界领先水平。

 

如在蓝思科技智能制造的产能加持下,小米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070万部,同比增长23%,市场份额为13%,高于一年前的11%,且连续两个季度保持了上升势头。

 

2015年上市以来,蓝思科技累计投入研发金额超过150亿元,到去年底累计有效专利为2,231件(其中发明专利418件,实用新型专利1,670件,外观设计专利143件),软件著作权为118件,涵盖加工工艺、产品检测、设备开发、新型材料、工业互联网、生产数据化、智慧园区、企业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数量与质量均居行业前列。

 

蓝思科技也通过自己持续的研发投入努力拼搏,成为了行业低碳、绿色、节能、高效、环保、科技的领头羊企业。2023年在原有研发体系上,蓝思科技成立了蓝思创新研究院,重点针对行业领域关键技术、共性问题、市场需求开展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全面提升蓝思科技科研实力。

 

当前各行各业都在点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以AI人工智能驱动的超级工厂来发展新质生产力,蓝思科技早已先行一步。

 

蓝思科技表示,短期内会以集团成立30年为新起点,以完成公司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所设定的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不低于34.27亿元为基准目标,竭力实现更好成绩,积极回报投资者。同时,继续完善公司与员工利益为共同体的人才长效激励机制,促进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增长。

 

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强新领域、新业务开拓,积极拥抱智能终端产品向AI升级的产业风口,大力开拓AI领域的新客户、新产品,提高公司现有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加强深度配套能力的建设,以组装业务为抓手,驱动公司玻璃、金属等结构件与模组的渗透率提升,帮助客户节省成本,提升客户粘性和市场份额,促进公司主营业务持续增长。继续围绕“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这一发展思路,以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双轮驱动”战略,凭借在玻璃、金属、蓝宝石、陶瓷、触控、指纹识别等产品领域具有的领先地位和技术积累,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分享到
下一篇:净利下滑39%,昱能科技深陷库存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