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显示行业在2013年疯狂扩产后,2014年市场供应不平衡后遗症终于显现出来。回顾这一年里,手机报《显示与触摸》微信公众号的星播客栏目紧跟市场节奏,为行业分享了众多有意思的小品,现在再为大家回顾一下全年触控显示行业的精彩时刻。
2014年触摸屏的出货数量增速虽然有所下降,但受益于终端产品总数量的巨大,一个很小的个位数增长率就可以塞满几条产线的产能,加上显示屏的尺寸规格往上走,整体出货面积增速仍然保持平稳,这些都填补了大部分大厂释放出来的扩产产能。
同时终端厂商收缩战线,品类减少,让OGS在电商市场站稳了脚跟,却也难掩整个行业技术升级、成本下降所带来的行业震荡。其结果是大厂可能可以掌握大客户OGS大单,却不见得能赢利,小厂没有资金或技术能力升级,也只有靠特色产品或服务支撑自己的OGS业务。
GFF由于生产工艺的多样性,也决定了产品在成本和品质问题上的复杂性,如果没有完善的检测手段的话,售后品质所引起的问题并不比OGS小,这也是今年运营商停止补贴造成3G机型突然库存周期延长,导致众多的GFF产品出现客户出库临检时再次出现产品可靠性品质问题,从而惹怒大厂,成为行业纷纷寻求更高端的面板厂in\0n-cell资源原因之一。
回顾2014年,在市场扒开触控面板的高科技外衣后,不管你是深耕多年的资深大厂,还是看似经营灵活多变的小厂,如果资金和成本两大问题解决不好的话,陷入关、转、并、停、卖的命运在所难免。
2014年1月份,《大厂开闸,电容屏现金牛市场恐消失》,融资难、成本快速上升成了《阻挡企业前进的"两座大山"》。
2014年2月份,《艾为退市,新思入主白牌,触控IC竞争白热化》,引发《触控IC新一波价格战即将开始》。《钠钙玻璃OGS冲击TPK、胜华》,《难以驾驭的OGS》不但放倒了台海两岸的上市公司,也让《上市公司外的中小触摸屏企业生存之路》十分艰难。
2014年3月,《热锅上的ONCELL》让触摸厂、面板厂和模组厂进退失据,其中《全贴合品质参差不齐,市场火爆》。
2014年4月,《合力泰连续两年利润过亿,联合化工起死回生》,《东山精密收购牧东,恐再陷亏损漩涡》,《华东科技力推GF电容触摸屏,艰难减亏》,《超声电子坚守玻璃OGS,砸1.53亿元继续扩产》。
2014年5月,《iPhone6粘染的蓝宝石疯狂又脆弱》,《良率成为on-cell的拦路虎》,《小米平板,行业衰退的标志》,《误入歧途的玻璃盖板》让《触摸屏行业再现倒闭潮》。
2014年6月,《一波三折之后瑞力落入新思手中》,中小企业《难以割舍的售后返修市场》,引发《OGS到底有没有未来》的思考。
2014年7月,《剩者为王的立足之本是技术创新》,《传华东科技投资1.65亿上卷对卷薄膜式电容屏生产线》,《触摸屏技术"死水微澜"》,《蓝宝石加工难,中华酷联的盖板玻璃谁加工?》。
2014年8月,《触摸屏市场乱战再起,高透OGS争辉iPhone视觉体验》,《民营制造业500强上的盖板玻璃两强,赢亏两重天》,《智能手机原地踏步向苹果看齐,敦泰业绩回头》,《胜华向左,宸鸿向右,信利稳守》。
2014年9月,《华睿川:电容屏为什么选择GFF?》,《普星彩色OGS:技术专长是打开市场的金钥匙》《超声电子OGS:自动化是减少工序提高良率的法宝》,把脉《中小触摸屏企业生存现状》,《中建南方:把我们损失的利润找回来》。
2014年10月,《继JDI后,LGDInCell显示屏强势入华》、《蓝宝石保卫战》、《蓝宝石碎梦下的incell惊魂》背后,那些国际大厂《是"不玩了",还是"玩不下去了"》,《前三季TP价跌30%,本土供应链消化一半》,突显《傲骄的中国制造》。
2014年11月,《一周倒四家的TP"惨业"如何了》,《裸奔168,平板市场怎么啦》,《强力淘汰GFF、OGS,SDIin-cell、on-cell火力全开》,《小米、三星华强北清场,高仿触摸屏跑路忙》,《力抗on-cell、in-cell,欧菲光扶助胜华》,《内外交困大陆触控产业加剧吞并或出逃》,《看衰OGS方兴科技改弦易辙》,《索尼手机巨亏106亿TOL前景堪忧》,《三星裁撤6000员工大陆GFF电容屏触控市场再生变数》,《打不死的小强GFF电容屏》。
2014年12月,《触控芯片厂商赛普拉斯牵手飞索,加宽车载芯片护城河》,继《胜华订单快速出逃,债主紧张追讨》后,《胜华关停大陆工厂,9000员工失业》,《小米、华为低端手机血洗GFF电容屏产业链》,《倒闭301家,日本中小企业成片破产》,《昔日显示器巨头唯冠落幕,TCL显示借尸还魂》,《坐等in-cell市场爆发,京东方再砸220亿入川》,最后发现《In-cell的主导权不在面板厂,在终端》。
展望2015年,智能移动终端的产业链往制造中心的中国转移步伐不会停止,中国手机品牌为了保障自己的核心器件供应,仍会像2013年、2014年一样大力扶持本土供应链。
特别是模组级别的厂商,与台、韩企业正面交锋的机会会越来越多,价格战之下,获取利润也会更加困难。
而处于技术开发中心的日本厂商,由于产业技术升级节奏原因,会退守关键零件和基础原材料供应,由于中、韩竞争对手短时间内难经突破产品关键性指标,以及量产批次品质一致性等难题,日本企业仍将拿走整个产业链里大部分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