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手机报

台湾电子产业的危与机

科技日报 2017-09-28 11:38
台湾电子产业 阅读(3240)
导语近几年,媒体上提到HTC的几乎都是“坏消息”。这个在智能手机时代创下过辉煌战绩的品牌,如今深陷唱衰声中。在它背后,曾经风光无限的台湾电子业似乎也走到了拐点。作为个人电脑时代全球重要的“科技岛”,电子业一度是台湾经济最强劲的引擎。但如今,它在智能手机时代日渐“失声”。
   要真正切入新市场,就要找到这里的需求点,找到技术能够应用的地方。利用自身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优势,服务于内地相关企业及产业链。
 
  近几年,媒体上提到HTC的几乎都是“坏消息”。这个在智能手机时代创下过辉煌战绩的品牌,如今深陷唱衰声中。
 
  在它背后,曾经风光无限的台湾电子业似乎也走到了拐点。作为个人电脑时代全球重要的“科技岛”,电子业一度是台湾经济最强劲的引擎。但如今,它在智能手机时代日渐“失声”。
 
  腹背受敌的“硬件loser”
 
  传闻中“被卖过”很多次的HTC,这次真的被卖了。
 
  9月21日,HTC与Google签订合作协议书,其专注Pixel手机的设计研发人才加入Google,将部分知识产权非专属授权给Google使用,交易作价11亿美元。
 
  这并没有太出人意料。连续三年营收下滑超过30%,新出机型市场遇冷,财报低迷、或被收购早已成了HTC的“关键词”。
 
  2008年10月,HTC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Windows和安卓的智能手机,在美国市场迅速崛起,曾一度拿下其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在智能手机风潮乍起的2010年到2011年,HTC屡获大奖、股价翻番,贡献了台湾四分之一的出口增长份额。
 
  但巅峰转瞬即逝。过度依赖美国市场的HTC遭遇苹果的专利诉讼被迫退出,无力在高端机市场与iPhone抗衡。回到头来又发现大陆新兴手机品牌已经入场,后者凭借高性价比、快速迭代和本土化品牌营销小步快跑地占领了中低端市场,HTC腹背受敌。
 
  以“代工模式”打天下的HTC,并没有掌握芯片、屏幕等核心硬件技术,它身上有台湾电子产业对外高依存度的基因。
 
  “被并购也不一定是坏事,可以保存品牌的有生力量。”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王勇教授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在把手机相关业务切割给谷歌后,HTC将更加专注于VR的探索——这也是HTC目前业务中最受好评的部分。
 
  对此,执掌HTC的“铁娘子”王雪红表示:“(并购)不仅为Google硬件业务注入强大的创新研发动能,亦确保HTC在智能型手机和VIVE虚拟现实事业可持续创新。我们坚信HTC具备足够的优势,能够保有我们丰硕的创新成果,并有充分的发展潜力实现未来最新一代的创新产品与服务。”
 
  经历并购、转型的HTC仍面对着质疑的声浪。“目前的VR市场还不成熟,主要体现在VR技术少有应用落地,很难产生实际的消费需求。”品牌专家尹杰表示。他认为,HTC布局VR从大方向来说是正确的,但进入的方法值得商榷——转型的理念是从技术端发力,而不是从消费者需求。要从需求出发,根据需求去寻找技术。
 
  同样的看法也出现在王勇的采访中,他肯定了王雪红带领HTC在VR领域的打拼,大量资金和科技的注入有希望形成一个精炼的自有品牌,但目前为止还没有获得太多市场机会。
 
  “先天不足”的台湾电子业
 
  HTC的困境是台湾高端电子行业危机的缩影。暴露出来的,还只是冰山一角。
 
  台湾电子产业腾飞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庞大的电子零部件集成产业链为支撑,核心是代工。大批中小型电子企业通过拷贝或借助国外的专利,靠组装和品牌外观创新形成自己的品牌,并迅速转为应用型产品,获得利润。
 
  “二十多年来,台湾电子业都没有处理好根本性的软肋。”王勇话说得很重,“台湾企业家学美国、学日本,引进先进技术,开发产品,从最初就无法独立成长。他们产品的创新点是产品外观的设计,但电子产业的核心基础是自主技术专利,他们一直没有。”
 
  在他看来,通过购买等途径无法获取初始专利,买来的也往往是全球竞争链中偏没落的专利,零部件行业、电子存储器行业等支撑性行业都面临困境,台湾智能手机慢慢走上下坡路。
 
  转变也绝非易事。当前,台湾地区面临着资金和人才的双重困境,高科技产业对基础人员的培养、高等教育对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长期不足,企业自身也不具备支撑基础研发的实力。
 
  与此同时,崛起的大陆电子产业从一开始走的就是一条不同于台湾电子产业模式的新路。大环境上,大陆资金充足,在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很多;小环境上,企业主动把大量资源投入到自主研发中,打造自己的专利。
 
  “不具备核心系统,无法取胜于市场。”王勇一针见血。
 
  当被问到“还魂回春”的可能性时,他表示“台湾地区现在的电子产业在电子零部件设计和生产方面仅次于韩国、美国和日本,虽然跟日本或韩国的中高端无法竞争,但传统优势依然明显。”
 
  “肯定是要困难一段时间,但也不是没有希望。”王勇坦言。
 
  生机在岛外
 
  越来越多的台湾企业意识到海峡对岸蕴藏着巨大机会,他们“一路向北”。
 
  台企有较强的自主性,这是他们“跨海自救”的优势。比如2015年台湾地区集成电路行业到大陆试水,就是其面对韩国企业的竞争压力做出的主动选择。
 
  “和大陆合作是目前最快捷、最现实的选择。”王勇强调数次,“一方面,台湾电子在海外耕耘多年积累了很好的口碑,产品外观设计实力雄厚,大陆企业的核心部件很好,但外观设计差很多,双方合作很契合。另一方面,台湾地区成熟的应用性研究和大陆扎实的基础性研究也能互相成就。”
 
  但“北上”之路也并不平坦。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强劲分支,近年来云计算产业在两岸都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数位无限”就是一家从事云管理平台业务的台湾初创公司,其总经理陈文裕曾多次赴京寻找合作伙伴,但都“铩羽而归”。
 
  “这是很多台湾初创公司遇到的情况。”台湾加速器StarFab COO徐瑞伯曾连续多年带队参加两岸项目对接会。“来参加对接会的两岸企业很多,但最终能对接上的很少。”在上周五举办的“京台前沿科技创新中心”揭牌仪式上,徐瑞伯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此番他带领多家台湾初创公司来中关村路演,虽然成功的先例还很有限,但大陆充足的技术人才储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值得他们一次次前来。机会虽多,但在相对陌生的市场仍需有人牵线搭桥,这次他们选择与泰智会产业加速器与中关村云计算产业联盟合作。“集合三家的力量,成立创新中心,连接两岸的前沿科技、资本和市场。”徐瑞伯说。
 
  在StarFab CEO刘晏蓉眼中,机会蕴藏在产业“痛点”中。她认为,要真正切入大陆市场,就要找到这里市场的需求点,找到技术能够应用的地方。利用台湾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优势,服务于内地相关企业及产业链。
 
  “与大陆企业合作,获得技术提升,拓展生存空间。在海外市场也应及时将购买专利转向聘请海外技术人员共同研发,掌握自己的专利,走‘华为道路’。”王勇表示,从“亚洲之星”到危机四伏,台湾地区企业家要有布局全球的视野和决心,直面困境,寻求出路。
分享到
下一篇:解读中国最赚钱的手机企业 从满足需求到创造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