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手机报

向不碰房地产、不碰金融的华为学习

经济参考报 2017-01-09 10:38
华为 格力电器 福耀玻璃 阅读(3477)
导语在工业产能过剩、GDP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一些工业企业执着于自己的主业,面对房地产和金融“暴利”的诱惑,它们不分心、不分神,持续研发,不断创新,志在长远,放眼世界。
   据报道,2016年华为销售收入5200亿元,同比增长32%;手机发货量1.39亿台,同比增29%;华为全年研发投入为83.58亿欧元,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八,超过苹果和IBM。

  5200亿元是什么概念?有人给出了直观的答案:这相当于7个小米、5个格力、2个联想、5个中兴、5个阿里巴巴、5个长虹、6个比亚迪(49.800, -0.63, -1.25%)、20多个康佳!这意味着超越IBM,进入全球500强前75名,全球千亿规模企业增速第一!华为一系列数字的背后,除了令人吃惊的、持续高水准的研发投入,就是不碰房地产、不碰金融、不上市,专注与执着于主业。

  工业强基、实业兴邦,是一个人口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唯一途径。从世界列强走过的历史道路来看,没有一个国家是靠房地产业走向强盛的,也没有一个国家是靠资本运作、倒腾股权走向强大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工业化快速推进,重化工业得以长足发展,“中国制造”征服了世界主要市场。然而,金融危机之后,制造业尤其是重化工业产能过剩问题暴露无遗,这对中国工业转型升级虽是一个重大机遇,但对中低端制造业却是一次重创和打击。

  在工业产能过剩、GDP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一些工业企业执着于自己的主业,面对房地产和金融“暴利”的诱惑,它们不分心、不分神,持续研发,不断创新,志在长远,放眼世界。华为、格力电器(25.000, -0.26, -1.03%)、福耀玻璃(18.340, -0.08, -0.43%)就是其中的代表和佼佼者。

  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不少优秀企业一旦通过IPO成为上市公司,就不思进取,不做研发,而是借助股票增发、利用股民的钱来大搞“外延并购”,通过并购别人的企业来壮大自己的块头和规模,这种外延扩张几乎是所有上市公司崇尚的一种“伪成长”模式,而真正依靠内生的、自我研发创新的内涵式成长,却几乎为零。这正是为什么许多上市公司不思进取、不再创新的原因所在,因为它们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资本运作、股权倒腾上。

  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逐财务报表的鲜光亮丽,不惜抛弃主业、脱实向虚,要么参与房地产大开发,要么参股或控股金融企业,要么组建影视公司或游戏公司,或是干脆职业炒股、大玩杠杆举牌,大搞资本运作、资产重组,专门倒腾股权差价。如此一来,我国实体经济正面临被掏空的风险,一场“赚快钱”的危险游戏,正在一些上市公司或国有企业之间你追我赶、相互攀比与角逐。长此以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希望在哪里?工业强基、实业兴邦的战略是否会泡汤?

  这就是当今中国企业的“两重天”。当大多数企业不择手段谋求IPO机会,或是将IPO当成企业全部追求或最高追求时,华为却对IPO不屑一顾。这是一种主业自信与特立独行。

  在华为面前,国内企业需要反思的,是如何做好自己的品牌、做强自己的主业、并将自己做成世界同行最顶尖的一流企业。世界一流,当然不是块头最大,而是竞争力最强、品牌价值最大、消费者最认可。
分享到
下一篇:iPhone问世十周年:智能手机为什么变得如此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