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全球家电产业,正如一场新势力取代旧势力的战争。
传统的家电强国和强企逐渐没落,百年日系难掩颓势,连夏普和东芝也难逃被收购的命运,欧美系影响力日渐式微,新兴的韩系品牌依然坚挺,而以TCL、海信、创维为首的中国品牌,则呈现一股异军突起的力量。
不可否认,在全球家电制造领域,中国厂商已经成为舞台中央的主角。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制造的又一场胜利。
然而,处在变革时代当中的主角,如今却面临着深层次的薄利危机与中年危机。过去30年,国内的家电厂商缔造了一个极其辉煌的电器时代,但当劳动力优势和市场红利吃尽,互联网带来的变革风起云涌时,如何针对互联网所带来的技术和社会变革重构企业经营模式,成为家电企业转型的一个重要维度。
作为行业领军人物,TCL董事长李东生对这变局显得有些担忧。日前,李东生出现在全国工商联组织的“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榜单发布会上,“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已发生巨大的变化。”李东生坦言,在后来的演讲中,他如此解释这一论断:一方面,全球经济低迷、复苏缓慢;中国经济调速换挡,中国企业急需迈向中高端;另一方面,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智能技术正在给所有企业带来深刻影响。
“中国企业必须继续有赖于产品技术和管理的大力创新。但是,创新本身需要重新做顶层设计和升级战略。”李东生说道。
辉煌近30年的中国制造业正面临一场从“制造”向“智造”的跨越,一方面,市场促使企业从产品上创新升级,而另一方面,创新往往意味着投入和冒险,创新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需要多年的积淀布局和本钱。从这一意义上来看,TCL的变革和转型是中国传统制造企业的一个样本。
465亿元落子11代线
TCL一直致力于将创新的方向与国家的战略保持一致。
9月12日,TCL集团(3.420,0.00,0.00%)发布公告称,拟与深圳市经贸信息委、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电视面板是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深圳市政府对11代线的支持力度从出资金额上可见一斑。
根据协议,G11项目总投资465亿元,其中TCL集团旗下华星光电出资114亿元,深圳市政府出资80亿元,G11项目其他股东出资86亿元,银行贷款185亿元,项目预计2019年7月正式达到量产。
据了解,11代线是目前全球世代最高、单体投资额最大的液晶面板项目。11代线有助于完善65英寸以上大尺寸液晶面板与OLED面板领域的布局,还可以应用印刷式OLED显示技术,进行OLED显示屏的生产,以便在未来的显示技术升级中夺得先机。
“TCL大手笔投资11代线是因为我国长期以来面板需要依赖进口,而面板购买成本居高不下,TCL欲趁机占领面板领域高地,摆脱之前的被动地位。”中投顾问智能制造产业研究员贺在华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三星、友达、京东方都曾提出过建设11代线的规划,但最后都未真正落地。在贺在华看来,上马高代线同时存在风险,对融资能力要求较高,资金压力较大,同时,面板技术更新较快,高代线的技术更新易出现滞缓。
对此,TCL多媒体总裁薄连明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随着经济发展,大尺寸符合消费趋势,而从显示的角度来讲,更高的解析度、色彩饱和度,包括显示性能方面的一些特点是新的需求,所以在新的投资当中,可一并解决大尺寸和下一代的显示技术这两个维度的问题,因此投资十一代线势在必行。“前几天TCL和深圳市政府正式签署了协议,然后我们就正式对外公告了,这是一个大项目。”薄连明说。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事实上,TCL和华星光电对G11项目此前一直持审慎态度。现在的决策建立在前期多次论证和考察上。
薄连明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称,华星光电要成为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这个战略本身也是早就定下来了,但在什么时间点,用什么样的方式,还要等具体确定。
“对于国内其他厂商来说,液晶面板方面投资已经不具备可能性了。因为这个门槛太高,错过了这个窗口期你有钱都干不了这个事。TCL真的是在这个窗口期做了液晶电视的产业,如果当时我们在2009年不干这个事,今天让我们干恐怕也很难,因为不是那个时代了,投资周期很长,压力也很大。”
在薄连明看来,经营实业,尤其是以产业链垂直整合为战略的企业,资产的投入量不可能轻,而这种“重资产”的投入能对竞争对手设立门槛。比如三星和LG,就是把产业做深的最典型的代表,这是这些年其竞争力始终排在世界前列非常重要的原因。
“一个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在这些重资产,资本和技术密集方面,我们会把半导体显示技术作为一个主要的方向。在其他领域的投资都会围绕公司化战略来展开,有些会由公司资本直接投资,有些会通过我们的产业基金或创投基金来投资。”李东生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解释TCL的投资方向。
事实上,TCL投资建立的华星光电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建立之初,TCL就是从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全球市场招聘了数百人的行业精英组成“多国部队”,完成了早期的技术人才的积累。2009年,华星光电投资245亿元,上马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不但结束了我国电视面板依赖进口的局面,并且以华星光电为主体实施技术创新,突破关键技术难点,已经累计申请发明专利数千项,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不断发展。
TCL集团2015年财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1045.79亿元,同比增长3.51%,净利润32.3亿元。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7亿元,其中,华星光电实现营收180亿元,占据了17.77%的营收贡献,净利润20.7亿元,成为新的利润奶牛。
“中年危机”与“价值重构”
去年9月份,李东生带领集团160多名高管,在茫茫瓜州戈壁进行了为期4天3夜的主题为“转型升级·鹰旅戈行”徒步活动。最艰难的一天,走了30多公里的戈壁,相当于平路50公里,耗时13个小时才到营地,李东生也晒得一身“戈壁风尘”。这一年,TCL刚好35岁。
十年前,在TCL国际化征途受挫时,李东生也曾率领高管在延安进行过类似的团建,而后写下了TCL管理历史上著名的《鹰的重生》,绝处逢生。
创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TCL,前身为中国首批13家合资企业之一—TTK家庭电器(惠州)有限公司,从事录音磁带的生产制造,后来拓展到电话、电视、手机、冰箱、洗衣机、空调、小家电、液晶面板等领域。
2014年,TCL集团继海尔、美的、格力之后营收跻身千亿俱乐部,李东生却陷入了更深重的思考。当然,这次的思考与多年前的国际化迷途不同。这几年,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中国企业提出了转型变革的挑战。过去中国企业的成长,更多是依靠效率、速度和成本控制的优势,而今天这些优势已经不足以支持发展。如何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是企业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命题。
中投顾问智能制造产业研究员贺在华评价道,TCL在顶层设计和战略制定上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前瞻性和优越性。
2014年初,TCL提出了“智能+互联网”、“产品+服务”的“双+”战略转型,并将产业结构调整为新的“7+3+1”结构,即七大产品业务领域、三大服务业务领域以及创投及投资业务,共11个业务板块。其中产品业务领域包括TCL多媒体电子、TCL通讯科技、华星光电、家电产业集团、通力电子、商用系统业务群和部品及材料业务群;服务业务领域包括互联网应用及服务业务群、销售及物流服务事业本部以及金融控股集团。
“双+”转型,是TCL30多年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大型战略调整,前两次分别为1997年的产权改革,以及2006年前后国际化遇挫之后的自救。说起来似乎有点高深,但TCL转型的背后,实际上折射了整个彩电产业增长乏力的无奈现状。情势当前,李东生将双+转型提升至与当年国际化转型一样的生死高度。在企业愿景方面,TCL甚至提出了要在五年内,来自产品和服务的利润贡献分别占到50%。
一家以硬件制造为本的公司,提出了向全球化智能产品制造及互联网应用服务企业转型的目标。摸着石头过河的TCL,究竟有怎样的转型成效?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TCL集团旗下多个产业业务的经营表现发现,TCL旗下有多个优质资产,多元化战局斩获颇丰,已培育出5个百亿俱乐部,分别是多媒体电子、通讯、华星光电、家电集团以及销售物流服务;2015年营收分别为273.84亿元、231.85亿元、180.28亿元、98.41亿元以及207.59亿元。
目前,TCL集团整体在深交所上市(SZ.000100),旗下另拥有五家上市公司:TCL多媒体电子(01070.HK)、TCL通讯科技(02618.HK)、通力电子(01249.HK)、TCL显示科技(00334.HK)、翰林汇(835281)。
在TCL庞杂的业务中,TCL多媒体业务始终为营收大头,以2015年数据为例,该年TCL总营收为1045.79亿元,其中多媒体营收273.84亿元,营收占比26.99%,位列所有业务营收比例之首。在多媒体业务外,移动通信业务和华星光电的营收贡献分列第二、第三名。移动通讯业务贡献了22.85%的营收,华星光电贡献了17.77%的营收。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下一个千亿的增长需求,TCL2014年开始对旗下家电业务进行整合转型,重整冰洗产业,进军高端冰洗领域,并大力拓展海外市场。2016年半年报显示,TCL家电产业实现营收67.7亿元,同比增长10.6%。
TCL白家电事业部首席营销官胡强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这三年家电产业累计在研发方面投了三个多亿,只要项目好,老板不限制花钱。而针对洗衣机免污技术,已申请国际专利,有效期是20年,友商无法‘COPY’”。
除此之外,TCL亦主动借助资本力量开始更多的产业布局和合作。资本层面的动作,最能体现一家公司对未来的判断。
上半年,在产业链一体化能力方面,与紫光和长江基金合作成立百亿规模的产业并购基金;在应用和内容平台发展方面,TCL多媒体引入乐视网(44.780,0.26,0.58%)控股子公司乐视致新为战略投资者,而乐视方也凭借TCL多媒体20%的股份成为了TCL的第二大股东。由此,TCL终端产品将引入乐视生态圈的相关内容,包括乐视网许多独家的视频资源。同时,TCL还推进通信业务私有化以提升产品和渠道结构,加快向增值服务转型。金融板块方面,通过投资和战略合作获得了相应的牌照,并提升了在IT、风控、用户运营等方面的能力,再结合产业链获得资金流、货物流、商流、信息流等大数据分析,既能降低TCL系统成本,又能对接质量良好的资产,获得良好的回报。
据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金控集团盈利4.67亿元,拓展了5367家B类客户和102184家C类客户,平台交易额达到161亿元,资产规模达到391亿元。
国际化突围
除了在上游产业和前沿技术上发力并力求突破,TCL还将眼光聚焦在了国际化上。
从更长的时间周期看,早在2003年,TCL在取得国内电视行业领先地位之后,就开始通过国际化谋求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尽管经过了一些挫折。
据了解,TCL是中国消费电子产业中最具有国际化规模的企业之一。目前,TCL在全球已建立起23个研发机构,21个制造基地,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机构,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TCL销售收入达到1045亿,其中来自海外的销售收入达到46%。上半年,TCL集团海外业务销售收入224.0亿元,同比增长3.19%。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TCL集团知识产权中心截至2015年12月的数据统计,TCL累计申请专利18813件,其中发明专利12024件。历年专利申请量在国内企业中排名第四,发明专利申请量在国内企业中排名第三,旗下的华星光电在国内企业PCT(专利合作协定)国际申请量中排名第四。
TCL欧洲总经理AlainPakiry向记者谈道:“TCL在欧洲最大的优势在于,从2004年开始就通过收购欧洲的品牌汤姆逊和阿尔卡特,实现了欧洲的进驻,不仅仅是收购了前者所有的资源,同时还获得了很多具有专业能力又了解这个市场的人员,这些人员现在依然还是在TCL工作。”
TCL多媒体副总裁梁铁民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TCL的海外贸易主要通过海上运输,运输的周期约为38天,但是目前通过蓉欧快铁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到达TCL波兰工厂,只需要14天,运营效率大大提升。此外,TCL多媒体还与巴西家电龙头企业SEMP合作,积极拓展巴西及南美家电市场。
梁铁民向记者表示,TCL将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在三年内向成都转移近10亿美元外贸产能,并促成转移80万台对欧出口电视机到成都生产,按照规划,明年就将实现在成都新增80万台电视机产能。此外,还将在成都进行空调、冰箱、洗衣机等粗加工后,再出口欧洲。TCL将成都定位为出口基地,计划未来三年TCL欧洲市场将增加近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