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语言优势和西方意识形态认同
印度近年来的强势崛起,有其独到优势。其一是几百年殖民地处境(从葡属印度、法属印度到英属印度),虽然给印度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是也给它近些年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明显的优势——文化认同、意识形态认同及语言优势。如在印度IT业蓬勃发展之前,其产业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电话中转业务上,其基础主要还是语言优势,即西方企业能够很便利地在这里找到英语又好、又廉价的劳动的。
在意识形态方面,由于印度政治体制得到西方主要经济体尤其是英美的认可,因此美国愿意把它竖起来作为一个“样本”来与中国做比较,甚至将其用来作为“遏制中国”的一枚棋子,在这种情况下,较之中国,印度更容易得到来自西方的支持,而非遏制,这也是印度一个明显的优势。
“印度特色”的民主与多民族、多宗教的困境
同样,印度的劣势也非常明显。
其一就是极具印度特色的“民主体制”,造成绝大部分政治精力都消耗在扯皮上,行政效率极低。
其二是民族因素。虽然印度官方认为,印度全体居民在长期历史发展和反殖民主义斗争中已经融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他们之间只有种族、宗教信仰和语言的差异,没有明显的民族界限和区别,但是这一观点并没有得到学界的认同。事实上,印度人经过数千年的迁徙、融合、同化和交流的漫长岁月,形成了当今印度复杂多元的社会民族构成格局。印度到底有多少个民族,学界莫衷一是,难以确说,一般认为不下数百个,且无论哪一个民族都不占绝对多数。印度斯坦族是印度人口最多的民族,占全国人口的28.2%,主要分布在印度北部。
同时,印度的宗教信仰也很复杂,有“宗教博物馆”之称。其中,全印有约83%的人口信仰印度教。该教本身就综合了多种信仰,非常复杂。而印度又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宗教的影响深入到它的社会与文化的每一部分。从总体上说,印度古代宗教中原有的本土宗教之间思想交锋多,直接的激烈冲突少,而后来出现的一些宗教与原来的传统宗教之间的思想交锋少,直接的激烈冲突多。复杂的宗教信仰及影响,也是造成其国内困境的原因之一。
印度GDP增速争议
印度因宣布2015年GDP增速超过中国而获得全球瞩目,成为经济增长的“新领跑者”。然而,对于这样一个统计数据,存在的争议较大。首先是总理莫迪上台之后没多久,就更换了印度中央统计局(CentralStatisticalOrganisation)的领导、更换了首席科学家、更换了计算方法。调整主要是两个地方:一是推迟了基准年度,二是印度方面表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都是用市场价格衡量GDP的,因此今后它将以市场价格而非要素价格作为衡量GDP增长的基准。好嘛,一夜之间印度2014财年的GDP增幅被从4.7%大幅向上修正至6.9%,一下子从“持续停滞”状态摇身一变为“强力复苏”。对此,英国智库凯投宏观(CapitalEconomics)的经济学家希兰·沙阿(ShilanShah)表示:“如果这是真的,它意味着印度在不抬高通胀的情况下大幅提高增长率的空间大大减小。不过,有关印度经济状况良好的这一统计图景与其他显示印度经济疲软的指标很难自圆其说。”而2015年1月30日的《华尔街日报》则讽刺说,2014年印度选民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对经济现状感到不满才将执政的国大党赶下台,这么一来,国大党可以喊冤说在它执政的那些年印度经济增长得其实并不坏了。路透社专栏作者安迪·慕科杰(AndyMukherjee)也表示,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这种借助统计方式修改将经济增速提升50%的做法在过去30年中绝无仅有。不仅是经济学家们,像我们这些在印度工作多年的企业人员对此也啼笑皆非。
今年5月31日印度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较2015年同期增长7.9%,保住了全球成长最快速经济体的地位。对此,欧美多个分析机构都质疑其数据“注水”。高盛和法国兴业银行都表示称这个增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误差”,它占了GDP中4个百分点以上。法国兴业银行更是直指印度GDP增长的一大“推手”就是误差,并称误差在印度GDP中占到了高达4.8个百分点。还有分析机构指出印度的GDP增速与该国其他经济数据的表现不相符。比如今年前三个月,印度工业产出平均上涨仅0.6%;印度的银行坏账率创下15年来新高;此外,还有分析机构认为,印度包括银行信用、商业信心指数等数据都缺乏上升势头。众多其他数据不由让人怀疑印度的GDP统计数据的可靠性。
莫迪的三大改革难题
事实上,不可靠的并不单单只是经济数据。在印度生活工作过一段时间,对其社会、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通常都会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靠谱”感到头疼,让人感觉——说得好听一点是有趣,说得不好听一点是无奈。莫迪上台之前,我能感受到,当时周围所有的朋友、所有的印度人,都对他的执政充满了期望,而且非常坚定地跟我说,意思就是我们的阳光来了,我们的希望来了,我们的明天会怎样怎样飞黄腾达,我们要马上超过中国……据我的理解,这一方面是因为莫迪非凡的个人魅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国大党失望透顶。我身边的印度朋友,聊起索尼娅·甘地,谈的都是她的家族如何把几亿美金的资产转移到欧洲、转移到意大利;聊起拉胡尔小公子哥儿,那评价基本是“纨绔子弟”,“什么都不是”,当时在印度,满耳听到的都是这个。
然而莫迪上台至今,第一个任期已过了一半,所有的改革都在进行中,但没有一项能够落实。事实上,这也很难怪莫迪,因为那种底子里难以言说的“不靠谱”,不仅对外国投资者,对印度本国人来说,哪怕是贵为总理莫迪,也是一样的。
莫迪的改革中有三项是最为重要的,一是征地法,二是劳动法,三是税法。而这三项也是最难以推动的。
先说说征地法改革。众所周知,印度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而且很难像中国一样大规模开展基础设施改造,原因就在于征地。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2009年,从新德里到泰姬陵的高速公路,不过200多公里,在修了三四年后总算修好了。印度朋友很是兴奋,带我们去泰姬陵游玩时兴高采烈地说:“现在有了这条路,原来五六个小时的路程,现在两个小时就能到了。”结果当天我们返回新德里时,被堵在路上,差点误机。为什么堵车呢?因为农民抗议,把路给堵了。为什么抗议呢?原因是是远离新德里这边的农民最早得到了征地款,安安心心把家搬了,过了两年突然听说拆过去以后,靠近新德里那边的农民得到的征地款比自己高,一下子就不干了,于是跑来堵在路上,抗议。照我们看来,离首都近的地价高一些,这没什么不合理啊,可是农民们不干:“我们都是一样的地,我们都种地,凭什么他们就高。”类似的事情在印度司空见惯,经常发生,谁处理谁头疼。比如韩国最大钢铁企业浦项制铁2005年6月22日宣布,将投资120亿美元在印度奥里萨邦建设钢铁厂。10多年过去了,到现在钢厂也没建成。不要说外国企业,就是印度本土的塔塔集团,计划在西孟邦投资160亿美元建设一个钢厂,也因为几家农民、地主坚持不干而黄了。他们不是说当钉子户狮子大开口,而是说这个地方是祖宗给我留下来的,是无价之宝,给多少钱都不卖。
莫迪上台后,制订了“征地法修正案”,试图扭转局面。但是,没用,推行的阻力很大。印度联邦议会由总统及联邦院和人民院组成。莫迪的人民党控制了人民院,但联邦院代表着传统势力,代表着传统的利益方,国大党的势力很大。去年3月,法案一推出即遭到以国大党为首的反对党强烈抵制。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亲率14个反对党派的上百名国会议员,前往总统府游行示威,要求慕克吉总统出面干预。5月,拉胡尔·甘地又带领数千民众举行抗议集会,说“把我们祖宗的土地全部征地来搞工业,这是不行的”。这种抗议活动在印度全国此起彼伏,声势浩大,弄得莫迪也没有办法。印度是联邦制国家,中央政府通过了法案也没用,每一个省还得有配套的地方法令落地实施才行。所以这个法令将来怎么落地,还是一个遥遥无期的事情。
第二个改革难题是劳动法。印度的劳工法非常复杂,大约有200多部法律都涉及到劳工,如工会法、工业纠纷法、学徒法,等等,不一而足。在这200多部法律中,有的是中央法,有的是地方法,特别复杂,对外资企业在当地的活动限制极大,稍微一不小心,工人农民就罢工。我在印度工作时,经常看到农民在门口支个棚子,一待待几天,干啥?罢工,抗议。有时工厂的人突然通知你,说明天罢工,你明天还来不来上班?来的话得自己带水、带面包。午餐、车,什么都没有。还有的罢工是固定的,没什么理由,就固定下来每年某日是罢工日,年年到这一天自动罢工。为了解决这些乱象,莫迪想对此进行改革,针对其中几个劳工法提了几个议案,也获得了人民院的通过。但是在去年9月,印度发生了一个百万工人大罢工,缘由就是抗议莫迪针对劳工法的一项改革。在印度,所有的这些罢工、抗议都背后都有工会,工会背后大都有国大党的影子。这种政体决定了莫迪改革难度重重。劳工法改革也不例外。
最后一项是税改,这也是外国投资者最关心的一项改革。因为印度的税复杂程度之高,最令人头疼。印度有27个邦,每个邦都有自己不同的商品和服务的税率和税法。在邦与邦之间也设有关卡,运载卡车过境,这边收了税,到了那个邦又得交税,苦不堪言。早在国大党辛格执政时期,中央政府就想建立一个统一的税制,但是印度的政治体制决定了,从想法到落实,一直都是遥遥无期。单是在议会讨论就讨论了10年以上,还没等到它落地,国大党都下台了。人民党上台以后,又把这项改革动议提出来,但是此一时彼一时,国大党可就不再支持它了。反对党嘛,基本原则就是“为反对而反对”,不管你提的是什么,首先得反对,然后再考虑为什么反对、从哪儿开始反对——我对印度政体的感受就是如此。据称就在今年5月莫迪为了税法改革问题,亲自去见了索尼娅·甘地。大家也迫切期望两党能在这里达成一个共识,使税法改革有所推进。
算起来,莫迪执政已经两年多,但是改革举步维艰,人们对他的失望也在日益增加。那么他并没有实现他上台的时候,给大家的那些期望。先是莫迪上台的第二年,2015年2月,人民党在首都新德里的议会选举中失利,印度“反腐先锋”凯吉里瓦尔领导的平民党获得胜利,这是莫迪执政以来人民党首次遭遇重挫。接着,2015年11月,人民党又在该国第三大人口邦比哈尔邦的地方选举中惨败。观察研究基金的政治分析家米斯拉(SatishMisra)认为,“这表明人们对莫迪的拥护已过了巅峰期。”这无疑将加大未来莫迪推进改革的难度。
因此,尽管印度以巨大的潜在市场潜力,正在逐步获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资本的青睐,但是,我个人认为,印度市场值得关注,但不要轻易被光鲜的经济数据晃瞎了眼。
文章来自和讯网作者为《环球财经》特约、北京天士安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业务二部部门经理王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