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世界工厂”:衰落还是新生?
一夜之间,东莞仿佛成了中国城市“网红”。3月21日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集体聚焦东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报道东莞。
是什么吸引了央媒?不是企业倒闭,不是外贸反弹,甚至也不是GDP增速,而是东莞,这座因代工而兴、又因代工而承受压力的制造业城市,在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探索。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直关注东莞发展的南方日报注意到东莞数据变化曲线背后,是因转型升级而蕴生的内在动力。新年伊始,南方日报采访团队深入东莞经济一线,触摸东莞经济最深层的一面。
我们希望,拨开外界关于东莞的种种舆论迷雾,发现和还原真实的东莞经济。
东莞之于中国,前30多年,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落后城市赶超发展的经典样本。我们想探讨,今后的东莞之于中国,将会摸索出怎样的示范路径。
是为推出这组“东莞经济转型第一现场”系列报道的目的所在。敬请垂注。
即便诺基亚生活区已经被改造为有80多家企业进驻的聚大电商园,一年前的冲击波仍未彻底消失,诺基亚东莞工厂关停撤离前的大拍卖场景还在互联网上流传。诺基亚曾是东莞的纳税大户,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是东莞的支柱产业。诺基亚的撤离,曾被解读为“世界工厂”的衰落。
在东莞长安镇乌沙社区的欧珀(OPPO)、维沃(vivo)厂区,拿着简历的年轻应聘者们在招聘处排着长龙。运载最新款智能手机的柜式货车不时进出。去年,欧珀(OPPO)和维沃(vivo)的国内销售量超越三星,这两家由东莞“步步高(12.01,-0.19,-1.56%)”转型衍生而来的智能手机企业,加起来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
事实证明,诺基亚的倒下并非末日,智能手机的崛起为“东莞制造”带来新的荣光。
产业之变
加工制造“走出去”研发设计留下来
今年初,“中国制造尴尬普拉达代工厂东莞兴昂鞋业停产”——东莞一个万人鞋厂停产的消息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其合作商、东莞智标鞋业科技创始人陈卫东透露,两年前,兴昂鞋业80%的产能已经转移到了东南亚。
随着土地要素日益稀缺、人力成本日益增加,一部分像兴昂鞋业这样有国际市场的代工企业开始外迁东南亚、非洲等地,寻求低成本洼地。东莞市鞋业商会秘书长刘伟做了这样的比较:“以孟加拉为例,工人月薪不到100美金,只有东莞人力成本的1/5甚至1/8”。
东莞台商协会会长翟所领认为:“由于难以大幅度自动化,东莞的环境对于这些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已经不合适了。”东莞市统计局的数据表明,东莞关停企业数量最高峰是在2008年,共857家,在东莞外资企业总数中占比7.1%,到2015年,这一数据下降到362家,占比也下降至3.3%。
在翟所领看来,成衣、制鞋等订单转移的形势也不可避免,但东莞目前的优势在于供应链完整。
刘伟在调研中发现,不少鞋企把加工环节转移到东南亚,设计研发环节留在了东莞。
“企业外迁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迁出去的是劳动力成本很高的代工企业,以寻求更高的利润,转移的是订单,不转移利润。”鞋用水性胶生产企业南欣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文武告诉记者。
周文武的企业也准备在东南亚设厂,打算雇佣当地人为其代工,企业只要掌握技术与研发即可。“我们在东南亚设厂是企业扩张,而非转移。”周文武认为,留在东莞的创新和研发,使得企业能够在供应链上占据持久的优势与地位,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拥抱全球市场。
代工生产伺服器、键盘等电子产品的泓凯电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选择了坚守。“现在,单纯做代工确实利润不高,但是我们并不打算离开。”公司董事长张灿能说,公司有20余人的团队专门设计研发机械键盘,目前机械键盘已经成为该公司旗下最赚钱的产品之一。接下来,自有品牌游戏键盘将在美国上市,同时进军中国市场,推动企业迎来新一轮的增长。
企业之变
老牌外企转走一批本地名企诞生
为了迅速形成产能,国内知名智能手机厂商维沃(vivo)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这几年一直在“抢租”厂房。公司高级副总裁胡柏山说:“这两年企业发展速度很快,长安镇区一有企业撤走、厂房空出,企业马上就去抢租,别人退一栋我们租一栋。”
诺基亚等企业撤离,腾出的空间被更有竞争力的东莞民企占据。一出一进背后,产业“新陈代谢”正在发生。
“倒下一个诺基亚,东莞却诞生了一批强大的手机企业。这些企业在国内的市场占有量加起来超过诺基亚当年最辉煌的时候。”数据统计显示,华为终端、欧珀(OPPO)、维沃(vivo)等莞产智能手机巨头的出货量超过2.6亿部,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
从诺基亚到欧珀(OPPO)、维沃(vivo),同样制造手机,产品却完全不同。业内人士介绍,诺基亚东莞工厂在关停前实际经营近20年,生产线相对老化,主要生产低端Asha系列手机。而欧珀(OPPO)在2011年转换生产线,从功能手机“变身”智能手机,自主研发出当时全球最薄的智能手机——仅有6.6毫米。2015年,10台东莞制造的手机有8台为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出货量约占全球的1/6。
数据还显示,东莞智能手机总产值近三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15%,从2013年的1400亿元飙升至去年的2100余亿元,占当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从2013年的12.7%提升到去年的16.5%。
更核心的变化是,这些智能手机企业的设计研发等供应链的核心环节都在东莞。在东莞长安镇乌沙社区的欧珀(OPPO)研发总部,4000多名研发人员到目前为止累计递交专利申请7500件,其中85%是发明专利。
欧珀(OPPO)副总裁朱高领说,他们紧跟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功能,包括最受欢迎的美颜自拍和15分钟快充等,在国际手机品牌的包围下杀出了一条血路,欧珀(OPPO)在东南亚市场的销量已跻身第三位,是当地的中高端产品。
在广东省社科院企业研究所副所长李源看来,以欧珀(OPPO)、维沃(vivo)为代表,扎根于本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民营企业正在成为东莞经济新的主导力量。东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东莞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25.64亿元,比2014年增长16.7%,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快11.4个百分点。
效率之变
人口红利减退人工生产效率提高
位于松山湖的瑞必达工厂车间里,机械手有条不紊地操作着开料、精雕、清洗等工序。这家因为“机器人(53.750,-1.37,-2.49%)敲钟”挂牌新三板而名声大噪的企业通过设备改造,月产触摸屏玻璃从100多万片提升至800万片。
东莞,像瑞必达这样通过自动化实现增效发展的例子不胜枚举。越来越多东莞企业投身自动化生产的浪潮,通过加工设备“大换血”,提升劳动生产率和核心竞争力。
走进劲胜精密位于东城牛山的试点项目车间,机器轰鸣,偶尔能看到一两个技术员拿着平板电脑在遥控机械手和六轴机器人、钻削加工中心穿梭。作为占据全球手机精密结构件15%市场份额的消费电子生产商,劲胜精密对生产线进行自动化设备改造,正在从电子配件产品生产商向智能技术设备及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变。
劲胜精密总裁办主任曹豪杰算了一笔账:整个项目正式投入运行后,生产效率提高20%,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发周期缩短30%,不良率降低30%。
东莞市经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度“机器换人”项目全部完工后,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1.05%,劳动生产率则平均提高1.66倍。
在自动化浪潮之中,政府、企业和工人都是受益者。瑞必达“90后”技术工人杨威在培训上岗后,从普工成为了可以同时打理18台机器人的技术工人,工资从3000元左右变成了6000元。
东莞的工人队伍结构悄然变化。根据东莞市就业管理办公室对该市实名制用工登记的537.73万人的调查显示,高中以上学历增加约2%,持有职业证书人员增加近10%。“十二五”期间,东莞市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由2010年的7.14万元/人提高到2015年的9.5万元/人。
东莞“机器换人”项目核查专家组成员李国臣说,生产一线的重复性工序被机器替代,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企业竞争力增强、产能扩大,倒逼研发、技术等环节人员增加,“最终使得东莞人才结构变化,效率提升”。
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国军也认为,企业的倒闭搬迁不能反映东莞的实际,“东莞正在创造更大的价值”。
■南方观察
提升效率重塑制造业竞争力
在深入东莞企业的调研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在生产车间里,遍地机器人、机械手、自动化牵引车辆在高效作业。东莞市瑞必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家达告诉我们,生产设备自动化改造后,产品的良品率从80%多提高到90%多,给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这些红利都让工人共享。“90后”、“85后”工人的工资单“亮瞎眼”——平均工资五六千元,最多的能拿到七八千元。
从东莞生产车间正在发生的变化看,由于机器功能的延伸,单一生产单元中对人的需求量相对下降,企业人工与管理成本大幅下降,但是也对产业工人的素质技能和系统处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产业工人只有提升劳动技能,才能获得更体面的劳动价值兑现。
在广东智通职业培训学院,一位负责人告诉我们,近年来如电气工程等机器人应用相关的培训班逐年趋热,企业委托培训与半工半读的周末班人数明显增加,很多是被机器替换的普工试图通过学习来谋求转型。
东莞提出了技能人才发展的5年目标,预计2020年东莞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00万人。这些技能人才,代表着世界工厂更先进的生产力,更高形态的产业未来。
车间里的机器革命,世界工厂的人才结构变化,在某种意义上不仅深度重构中国制造业的形态和结构,更将深度改变着中国制造的内涵与外延。随着要素成本大幅度上涨、环境承载能力下降等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以东莞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向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新工业时代全面迈进,需要加快生产效率的提升,重塑制造业新的竞争力。
对标世界制造强国,生产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渐成中国制造业的“阿喀琉斯之踵”。日前,全球经济研究和政府企业咨询机构牛津经济研究院发布研究报告称,目前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趋近于美国,而两国之间单位劳动力的生产率相差悬殊,则丝毫未见改善。从2003年至2016年,美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生产率增长约40%,超过德国和英国。尽管同期印度和中国的产生效率已经接近翻番,但相较而言,美国单位劳动力的生产率仍然要比中印高出80%到90%。如何持续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单位生产效率,是一个需要时间和智慧去回应的大命题。
历次技术革命的历史证明,新技术带来的新的生产力和新的需求,会催发更多新的岗位。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人口红利的消退,退去的只是数量上的人口红利,素质意义上的人口红利才刚刚开始。发轫于机器换人的生产效率提升,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将在这里迸发出更强大的发展动能。郭文君
数读东莞
●“十二五”期间,东莞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4278.2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275.06亿元,跨越了5000亿、6000亿两个台阶。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1708.3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711.09亿元,累计增长44.8%;服务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2069.8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351.59亿元,累计增长45.4%。
●东莞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0年的40.5%提高到2015年的47.9%,五年提高7.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0年的26.3%提高到2015年的37.2%,五年提高10.9个百分点。由此带来了投资结构的优化,2015年全市R&D经费占GDP比重达2.3%,较2010年的1.22%增长88.5%。
■对话
东莞市统计局副局长冯坚:
制造业还是东莞的支柱产业
南方日报:近两年来,一方面东莞企业倒闭的消息不断传来,另一方面去年东莞全市的GDP增长8%,迈入6000亿元“俱乐部”。东莞经济为什么会有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情况?
冯坚:从速度上看,东莞整体经济的发展是慢下来了,这与国内外整个大环境有关,东莞这种以外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速慢下来也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外界说东莞很多企业倒闭,但是东莞2015年新登记企业5.5万户,同比增长20.4%,总量达25.6万户,已登记市场主体、企业数量双双位居省内地级市第一位。另外,2015年53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去年的产值比2014年是增加的。所以汇总起来,有一个大数吃小数的问题,总的经济还是在往上走的,包括它的利润也是在增长的。
去年东莞的GDP增速为8%,有几大方面的支撑:制造业方面,只能说总体上平稳,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保持5.3%的增速;服务业方面,相比2014年有一个恢复性的增长,增速达到了10%,其中比较好的有房地产、金融等,还有一些租赁业、生产性服务业及文化产业,这是东莞经济还保持一个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南方日报:东莞被称为“世界工厂”,大家更关注“东莞制造”现在的情况。
冯坚:制造业还是东莞的支柱产业,在整个的经济结构当中还是占40%多的份额,东莞经济表现怎么样也要看制造业。去年有些行业是不错的,比如围绕手机整机生产的原材料、零部件等整个供应链环节的增长都不错。国内手机前十的品牌,有六七个在东莞。去年东莞规模以上工业增长中,手机产业贡献率超过六成,增速超过了两位数。
但是相对而言,一些传统的产业,尤其是毛织、制衣、制鞋等这种劳动力和成本敏感型的企业没那么好。另外还有一些比较大的企业,比如说三星,受到母公司的布局因素的影响。还有一些我理解是受TPP的影响,转移到东南亚,成本敏感型也转移了一部分。这部分产能、订单、企业的转移,对东莞的整个制造业也是有影响的。
南方日报:除了智能手机产业这一块的增长,还有哪些制造业企业能支撑东莞经济基本面的?
冯坚:还有一些装备制造业,像一些为智能手机生产机械设备的企业,尽管规模不大,但是成长性很好。另外整个民营企业去年的增长速度也很快。
南方日报:这些新的经济形势给企业本身带来了什么变化?
冯坚:一是企业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了,包括一些传统的行业,比如说毛织业。
二是企业的技术含量增加了。如今电子信息产业从原料、部件、设计、研发在东莞都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有一批上下游企业在为这个产业服务,有自己的技术含量。如今企业对技工的需求比较大,对学历层次也有更高要求,这也说明企业在转型。另外还有一批企业,他们需要的人不是很多,但是急缺研发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