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手机报

手机产业寄生or独立,代工厂的悲惨抉择

康斯坦丁 2016-03-23 10:12
手机代工厂 阅读(6026)
导语2015年一整年,中国代工厂就弥漫着一股死亡的味道,既有大佬,也有不知名的新人,特别是中小型的代工厂更是没有安全感。
  2015年苹果、三星、国产手机依旧外表光鲜,最起码,从出货量上看,他们的日子过得还不错,年终奖应该是能发得出来,但这些光鲜的品牌商背后,是一个个悲惨的代工厂,以及一个又一个“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凄美故事,有些代工厂甚至还没来得及体会疼痛,就悄然猝死,只留下讨薪者茫然的表情,无人问津。

  年关将至,锤子T2代工厂中天信宣布倒闭,在一份简陋的声明中,中天信坦言无力持续经营,宣布解除全部在籍职工的劳动合同关系,舆论的焦点迅速转移到“锤子最新手机能否如期发布”,却少有人关心,那些突然失业的人该何去何从,那些闲置的设备、厂房是否又会成为社会新的累赘,网传罗老师处理了一些赔偿事宜,理应为其点赞,但科技巨头们能干的事儿,绝不应该只是在困难时发放救济金,而是要努力创造一个健康、可持续的产业链,正可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如果说,中天信和锤子只是手机行业的小虾米,他们随时消失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也没多少产能。但2015年一整年,中国代工厂就弥漫着一股死亡的味道,既有大佬,也有不知名的新人,特别是中小型的代工厂更是没有安全感,他们80%的前途都单纯地决定于订单,而接到订单的前提条件则是大兴土木、购买设备、招募员工,而即便代工厂把一切准备好之后,也不能保证订单会如期而至,于是,中国的代工有种赌博的性质,赌赢了,未必盆满钵满,但赌输了,定会万劫不复,这就是代工厂逃不掉的命运。

  寄生企业,代工厂生如夏花

  上一次的国际化的大分工中,出现了代工厂的角色,中国因时代背景担当起了这一任务,刚开始,代工厂日子过得还不错,毕竟,大量的中国人首次找到了土地之外的谋生手段,而那个时候的员工,吃苦耐劳,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非常低,正是凭着勤劳的双手,中国制造迎来了黄金十年,或许是二十年,我们制造的手机、皮鞋、衣服销往全世界,品质好且价格低廉。

  笔者有幸参观过东南沿海的一些代工厂,简直可以说人山人海、密密麻麻,非常容易给人一种“投身革命、奋斗终身”的感觉,或许,我看到的火热场景,也是中国制造黄金十年的一个缩影。

  在那个野蛮和蒙昧的时代,代工企业主赚到了第一桶金,明智的做法应该是追寻技术升级、管理改革,从而在最辉煌的时候完成转型,遗憾的是,因管理理念的缺乏,中国代工厂没能抓住契机,而是继续抽取廉价劳动力的血液,整整20年,我们也没有培养出具有“话语权”的代工企业。

  现在,中国的代工企业变成了寄生虫,只能依附于上游的订单,而订单这个东西比之股票还不稳定,更何况,随着时代的发展,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代工厂正四面楚歌。一方面,他们无法控制订单,另一方面,他们也失去了廉价的生产资料。众所周知,东南沿海的工资自2010年开始疯狂上涨,如今基本工资已经达到3000元左右,企业还要支付不菲加班费用。

  加之,现在的年轻人无法如父辈一样勤恳的工作,他们生活诉求越来越高、跳槽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讨厌进入工厂,这使得工厂内的熟练技术人员匮乏,良品率随之下降…这一连串的反应都源自新时代工人群体的观念变化,笔者无法评判这种观念的好坏,只是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观念不适合传统代工厂的发展。

  此外,上游产业链的恶性竞争,对代工厂的冲击也是最大的,因为有品牌溢价,终端商们可以割些肉下来,但代工厂本就利润微薄,已经只剩下骨头可以啃了,而这种恶性竞争最该控诉的地方在于,他们常常让代工厂付出惨重代价,换来的只是噱头般的工艺改良。

  现在,智能手机的设计已经进入瓶颈期,转而找到一种叫做“工匠精神”的噱头,乔布斯的完美主义人尽皆知,苹果也有资格玩工匠精神,用严苛的工艺换取高品质,毕竟,人家卖的是奢侈品,分给代工厂的利润也更高,但问题在于,越来越多的廉价机也患上了苹果的富贵病,一些形式大于内容的庸俗审美越来越流行:手机薄得像一页A4纸、边框窄得容不下一只蚂蚁,还有防腐蚀、防水、防子弹的材质,这些噱头式的工匠要求,没能提振手机品牌商的销量,却给代工厂以沉重的灾难。

  比如,为了让手机变得更薄,代工商要找到足够硬度的材料,才能确保外壳不会被轻易折弯,而且薄手机意味着更小的零件,要知道在组装厂内很多零件都是要靠流水线女工的双手装上去的,零件每变小1cm,组装的难度就要加大50倍,而组装难度的加大会直接影响到良品率和效率,最终则体现在代工成本升高…这也是为什么,代工厂常常是带着血、流着泪把订单做完了!

  因代工厂技术含量低、组建相对容易,竞争自然会激烈,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极容易做一笔“赔钱”的买卖,有些实力的,尚能熬过严冬,但底子薄的工厂,则是在轰轰烈烈地完成一笔订单之后,黯然退出,正如生命绚烂却短暂的夏花。

  独立自主,代工厂如何找回安全感?

  毫无疑问,传统的寄生式代工厂肯定会走向灭亡,纵然是一些前沿的代工巨头也持这样的看法,在寒冬之中,许多人的奋斗目标竟然只是成为中国大陆最后一家倒闭的代工厂。笔者认为,之前的国际分工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合作模式,事实上,单纯的代工厂不能长久,最起码不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长久。

  比如,代工制造最早起源于欧美,随后来到中国沿海,现在进而迁徙到中国内陆,未来势必会走向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国家,那里的工资低,只是员工不像中国员工般听话,只是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代工厂就像草原上的小兔子、小鹿,从来不会有安全感,甚至脆弱之极。

  之所以有这种被迫地迁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无法承担单纯代工企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事实上,一个企业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盈利能力,更在于他是否帮助周边社区取得进步,是否污染了那里的环境,又是否培养出大量有价值的人。

  我们在过去10年太在乎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环境的保护,为了得到优质的钢铁原料,我们不得已用工业盐酸来浸泡,最后把他们倒入到河流中,小型代工厂之所以该遭到控诉,正在于他耽误了几代人的成长。拿手机组装为例,大量年轻员工每天做着枯燥、单调的工作,或拧螺丝、或贴标签,又或者拉着栈板冲向物流车,这些本该成为栋梁的年轻人,却把青春消耗在流水线上,2个小时就望见了自己的一生。

  许多代工厂为了提高产能,提高设备利用率,经常开设夜班,这是年轻员工最难熬的事情,每次低头看表仅仅过了5分钟,在这种疲倦至极的生存状态下,就不要指望他们能自觉提高了,代工厂对理想、青春的消磨才是其消失的理由。

  代工厂确实该被控诉,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势必要包含高端的设计、研发和销售,也需要低端的组装、冲压和研磨,比较合理的模式应该是由品牌商建筑生态圈,不能把风险都强加于代工厂,更不能只坑一个国家的年轻人,这有违公平的原则,也不利于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比如苹果坐享产业链58.5%的利润,韬光养晦,代工厂辛辛苦苦整一年却只有1.8%的收成,还要负责承担因订单较少带来的阵痛,安置闲散员工、维护闲置设备都让代工厂疲惫不堪,久而久之,他们难免会新生怨言。

  最理性的做法应该是分食利润,让创造价值的人享受成果,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品牌商自己组装,自己分红,自己管理风险;而另一条路则是彻底消灭中小型代工厂,利用全部资源组建代工巨头,这样不仅可以依靠体量获得话语权,而且能通过效率、良率的提高而控制成本,最大的好处莫过于资源的调配,正如深圳富士康的资源完全能调配到郑州去,唯一问题在于,无处安放员工的青春? 

 【钛媒体作者介绍:康斯坦丁,微信公众号:kejxfx】
分享到
下一篇:iPhoneSE在中国的主要对手是华为和OP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