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巨产能吃紧 花18亿元向母公司华映买4代厂
2015-11-02 13:57
凌巨
华映
阅读(2642)
导语中小尺寸面板厂凌巨科技在转亏为盈后,近期深感产能吃紧,因此斥资新台币18亿元,向母公司华映收购位于桃园八德的1座4代TFT LCD面板厂,双方预计于2016年1月完成全部相关产权登记移交。
近年来,凌巨积极调整营运方向,2013年时,利基型产品布局属于草创期,全年营收占比仅27%,整体营运仍以消费型产品为主;到了2014年时,利基型市场耕耘已有初步成果,在产品组合优化下,凌巨全年获利转正,正式走出连5年的亏损阴霾。
随着利基型市场耕耘持续发酵,凌巨营运持续聚焦「质」重于「量」,促使2015年第2季利基型营收比重高达73%,毛利率更创下近6年以来的新高。
随着利基型产品陆续放量、客户新机种开发需求增多,且利基型面板尺寸有增大趋势,以及客制化导向促使产线制程复杂度增高等情况下,凌巨旗下现有的1座3代面板厂、5万片玻璃基板的月产能配置,已逐渐出现吃紧现象。
为了因应中长期营运发展,同时考虑地缘关系,凌巨决定购买华映位于桃园的TFT LCD 4代厂,玻璃基板尺寸为680880mm,月产能设计为60,000片玻璃基板。
凌巨表示,华映该座4代厂主要生产车载、工控、数字相机以及打印机等应用产品;凌巨在取得该厂后,华映位于该座4代厂的产品仍将持续生产,只是改由凌巨代工,但不会影响华映的客户权益。
而凌巨原本向华映采购的数字相机与打印机等应用产品,在完成产权登记移交后,则改由凌巨自己生产,在此情况下,凌巨产能不会填不满,可维持较高的产能利用率,至于华映仍可供应现有客户产品,不致造成断货,是双赢的局面。
此外,由于工控与车载产品逐渐往大尺寸方向发展,凌巨因产能不足,原本5吋到10.x吋的车载与工控产品不敢轻易接单,但在取得华映的4代厂后即可放心接单,由于相关认证需要时间,预估在2016年底或是2017年初时,凌巨该座4代厂的中大尺寸产品即可开始发酵。
对于此合作案,华映表示,其与凌巨长期以来都是紧密的策略投资合作伙伴,双方藉由上下游供应链互补整合与产能技术资源共享等,得以快速因应中小尺寸经营生态,提高双方产品竞争力与对外应变能力。
由于华映持有凌巨53.67%股权,华映指出,此次出售桃园八德TFTLCD 4代线厂房设备给凌巨,将不会影响集团合并营运规划,整体效益除了加强集团分工供应链整合、减少原桃园厂区营运与管理成本外,在产能上亦可藉由与凌巨的紧密合作关系,确保原4代线产能的调度弹性,而凌巨也可达到产能扩充的目标。
另一方面,未来华映将集中资源专注于龙潭厂区、杨梅厂区的生产营运,同时也将致力于大陆新厂的规划,并藉由加强集团供应链整合,整顿与集中集团资源精实管理成本等,以提升营运效能与整体竞争力。
近年来,华映转型聚焦于中小尺寸面板事业,并且从消费型产品逐步扩展至车载及工控等利基型产品,其中车载面板出货量从2011年的220万片成长至去年的1,030万片后,今年将挑战1,200万片出货。另外,工控事业部于今年正式成立,将争取医疗、绘图、博弈等订单,提升高阶利基产品出货比重。
在此同时,华映表示,未来也将进一步藉由资产活化加强集团供应链整合,减低非必要之管理成本,集中资源于营运效能优化与产线改造技术精进,积极改善获利能力。
对于此合作案,市场认为,凌巨现在的产品组合佳,加上账上现金充裕,此时购置新的生产线,可创造公司未来成长的营运动能,同时可为未来2年的产品开发预作准备;至于华映方面,除可获得资金的及时雨外,同时在产能调配上也会更有弹性,对双方而言都有好处。
据了解,由于华映与凌巨是子母公司关系,凌巨于第2季时发现产能吃紧现象,第3季时与华映洽谈该合作案,第4季时就已正式定案,速度进展相当顺利。[电子时报]
华映转型 舍大取小突围
华映(2475)是由大同集团创办人林挺生于1971年创立,公司创立初期以专门生产映像管(CRT)为主。历经44年,华映一步一步转型,即使面板业现在整体看起来举步维艰,但华映近年积极转成中小尺寸面板厂,并逐步往新领域及新产品等不同方面作布局。
客制化产品 拚获利的秘密武器
华映总经理林盛昌表示,在TFT面板部分,由于目前整体面板产能依旧严峻,今年华映仍持续优化产品组合及加强技术升级,将积极提高产能利用率。公司现在并非以冲刺营收为重点,而是要积极扩大利基型产品的出货比重。今年将持续深耕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车用面板及工控等四大应用产品。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开拓更大的车用面板市场。且为因应物联网与工业4.0趋势,华映也在既有的四大应用产品外,今年4月也已另外成立第5部门,希望能全力发展工控等新产品。
林盛昌指出,因应面板厂商瞬息万变,华映为了要巩固在中小尺寸面板厂的产业地位,公司已缩短产品开发的进度,调整相关生产线;现在华映产品开发时间平均约4个月。为了要加强附加价值,目前也积极朝向客制化产品发展;因客制化的产品利润较高,如车用跟工控产品等皆是客制化产品。
华映目前车用产品占总体营收约35%,工控约占整体营收5%。希望2018年时,车用营收占比能超过50%,工控则提升至10至15%,两个高附加价值产品届时将占总体营收的三分之二;另外的三分之一则搭配做消费性电子产品,如此一来,稼动率和利润就能兼顾。
华映从2008年来真正耕耘车用面板市场,车用面板市场是一个非常讲究质量的领域,通过相关的考核认证几乎得花上两年左右的时间。近几年,华映的车用面板产品表现不俗。
华映表示,在全球车用显示器面板出货占比,目前华映回全球第4大的供货商,尺寸涵盖6至8吋,目标力拼在三年内能跃升为第3名。林盛昌指出,由于消费性电子产品市场衰退,车用面板因为价格高、利润好、不容易被取代,未来将促使更多厂商抢进。车用市场未来将会是个动态的竞争环境。
而为了要在车用面板保持竞争优势,华映目前有三大趋势,第一是已从后装市场(after market),跳升到车前市场(before market)希望before market的出货量,明年能占到35至40%;第二是从TN(TwistedNematic)型转变成FFS(Fringe FieldSwitching);第三是将从小尺寸往大尺寸来移动,未来最大的会到17吋,目前准备要量产的是12.3吋的仪表板。
林盛昌指出,大尺寸的车用面板,都是跟新能源汽车做结合,这一块未来就能逐渐发展出车联网的概念;华映在车用面板出货目标,今年出货量上看1200万片,现在看起来,目标应可顺利达成,明年则希望出货量能年增10至15%。
医疗用产品 难度高 含金量更高
华映在车用面板布局,最先打入的是日本市场,其次陆续为中国、北美、欧洲。若从车用面板营业额来分析,目前日本约占6成,中国约有3至4成,其他部分则为欧美市场;但今年第4季,已经逐渐量产欧美车系的车用面板,明年的营收占比将有效提升。
至于在工控显示器部分,则以ATM和医疗等产品为主。目前华映已有4K2K20吋的产品,因分辨率高,未来将能有更多运用;目前华映准备从这部分出发,积极找寻相关项目,来跟医疗相关客户谈。
林盛昌表示,医疗领域是最难的一部分,难度比车用面板更高,要花的时间更多,对于对比度、分辨率、颜色偏差度要求更加严格,且不能有错,但医疗领域的利润也相对好很多。
而因为物联网起飞,也带动工控产品的商机无限,也是现在华映力推的产品,如12吋、15吋、17吋、19吋等市场上较标准型的工控产品;大尺寸的产品对于营收、利润贡献比较大。
林盛昌说,华映已落实「三大面向」的经营理念,分别是Time to Market、Time to Volume及On Site Service,产品提升价值,且拉近与客户距离,让客户与公司之间,可互相创造双赢模式。
下一篇:华为手机:拿下全球第一没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