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专栏-手机报

技术擂台:押宝4G,GF OGS ONCELL谁是终端标配?

手机报 2014-10-15 09:22
触控技术 On-cell触控技术 OGS 阅读(1960)
导语面对技术纷繁、且发展日新月异的显示触控市场,早就有大神曾断言,无论是G+G抑或G+F,或者OGS都终将被On-Cell取代,而On-Cell只是In-Cell的过渡,最终只有In-Cell生存下来。从国产手机的立场来说

面对技术纷繁、且发展日新月异的显示触控市场,早就有大神曾断言,无论是G+G抑或G+F,或者OGS都终将被On-Cell取代,而On-Cell只是In-Cell的过渡,最终只有In-Cell生存下来。从国产手机的立场来说,目前要把苹果In-Cell从神坛上赶下来基本没可能;虽稍逊于苹果,但是三星on cell的高成本同样让人望而却步;同时我们说只要肯走,路总是有的,GF、GFF、GFF超薄、OGS,各种技术百花齐放,各家各下各注,期待在方兴未艾的4G时代寻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手机报》“技术擂台”环节,各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超声显示林敏主要观点:单层多点OGS只是一块玻璃的成本,没有膜的限制之后效率良率都将很好解决,OGS进军低端化市场完全没有问题。

南京华睿川刘宁主要观点:客户都有自己的清晰定位和成本核算,以低端手机为例,如果G+F性能上可与OGS抗衡,又有成本优势,那么客户可能就选择G+F。

立德通讯彭夏春主要观点:BoM成本很关键,On-Cell在材料应用上偏少,未来很有竞争力。未来几年的市占率将由内嵌式和外挂式平分天下。

主持人:OGS有没有可能成为未来主流?面对OGS和On-Cell冲击,未来的G+F还会有市场吗?

林敏:不管哪方面技术,关键看客户的产品定位。任何一种技术都有优有劣,关键是怎么取舍。从技术层面来说,因为显示效果轻薄化,所以目前OGS产品在中高端产品应用的趋势比较明显。谈到成本,4G手机也将寻求平民化,这方面我们有单层多点的OGS来迎合中低端的需求。单层多点OGS没有膜的限制之后效率良率都将很好解决,OGS进军低端化市场完全没有问题。

刘宁:On-Cell由三星电子最早采用,且在高端领域一直采用,而中低端的大规模放量产品一直是它的支柱,中低端结构基本以G+F、G+FF为主。未来的On-Cell在国内应该也是同样的趋势,所以我认为未来膜结构的市场还是很大,能保证一定的市场比例。客户都有自己的清晰定位和成本核算,以低端手机为例,如果G+F在性能上可以跟OGS抗衡,而成本又有优势,那么客户可能就选择G+F。

彭夏春:未来这几种方式都会存在,具体比例如何还要看供应商技术发展以及成本的控制。目前市场行情是On-Cell占比20%多,目前占比偏低,未来应该还有很大成长空间。我希望把On-Cell技术推广出来,让更多人认识它,On-Cell是在玻璃上通过G+F显示屏,本身材料应用上偏少,未来很有竞争力。材料应用很能体现一个产品的价值。未来几年的市场占有率,应该是内嵌式和外挂式平分天下。

主持人:客户的要求永远是价格低、良率高、产品好。那OGS、G+FF和On-Cell应该怎么办?以4G的5.5寸为例,不管高分辨率还是窄边框,全贴合屏的价格可以低过OGS吗?有没有一个低成本方案可以提供给整机厂商。

林敏:超声做了20年的显示屏,也做过On-Cell的尝试,因为我们希望可以多条腿走路。在前段,单屏多点On-Cell确实有很大优势,但是高端产品需要搭桥、需要多层sensor,没有成本优势,所以不排除未来On-Cell跟OGS多层合作。在结构设计上,目前On-Cell结构设计因为IPC问题而有一些限制,后续如果能够把它的结构突破,对On-Cell和In-Cell产品都将有很大提升。

刘宁:触摸屏其实是做用户体验,我认为竞争并不存在,大家只要资格走好自己的路线,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至。G+FF的通道数不一样,价格不一样。以5.5寸42通道来说,与OGS良率还有触感不相上下,价格也能做到与之不相上下。

彭夏春:立德专注于显示触控一体化解决方案。产品方面低端On-Cell技术可以做到单层多点加宽贴,可实现量产。另外高端多层多点加全贴合产品,给客户提供一体化方案。目前材料和制程已有所提升,行情是成本一日三变,所以如果跟整机厂商进行沟通,相信低成本方案完全可能实现。我们关注的,一是利润提升,二是市场占比,成本方面具体项目可以具体谈,我们对目前的行情还有比较有信心的。

分享到
下一篇:夹缝中突围 沸石“生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