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专栏-手机报

全球手机镜头厂商TOP 10,三大行业趋势凸现

潮电智库 2023-11-21 15:29
阅读(5468)
导语根据潮电智库统计,在5P以上的中高端领域,具备角逐实力的却只有大立光、玉晶光、舜宇、欧菲光、辰瑞光学、中蓝电子等不超过10家厂商。
 

进入多摄时代之后,全球手机镜头每年的出货量非常惊人,超过50亿颗。

 

庞大的体量背后,含作坊式在内,目前尚生存着大大小小超过100家的企业群体。如果不是近两年行业大面积洗牌,亏损退市,这一数据会在几倍以上。

 

 

根据潮电智库统计,在5P以上的中高端领域,具备角逐实力的却只有大立光、玉晶光、舜宇、欧菲光、辰瑞光学、中蓝电子等不超过10家厂商。 

 

 

自2021年开始,智能手机市场迎来史上最寒冷最漫长的严冬,直至今年下半年才逐步趋稳回暖。期间终端降规降配的疲软需求,让各大手机镜头厂商举步维艰,多轮次的内卷与血战更是让供应链整体元气大伤。

 

潮电智库认为,经过市场周期波动的洗礼之后,手机镜头的走向乃至格局正在悄然改变,未来三大发展趋势已经显现。

 

一是技术创新层面,将从多P转向玻塑混合。

 

全球手机镜头技术“一哥”大立光推出9P手机镜头已经多时,但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的窘境。事实上,现在市面上高阶产品也是主要以6P和7P为主,8P的量产项目都较少。

 

多位主流光学模组厂商高管评估认为,手机空间受CMOS芯片、防抖马达等结构件挤压,同时注塑成型技术难以快速突破,多P塑料镜头性能提升将受限。

 

 

倒是今年6月,大立光董事长林恩平证实,在明年智能手机旗舰机主摄镜头项目中,开始导入1G(玻璃镜片)+6P(塑料镜片)的设计,最快今年底出货,并考虑扩产以适应市场需要。

 

相比塑料镜头,玻塑混合镜头较具有更大光圈、高解析力、低厚度、低温漂等优点。根据潮电智库了解,经过这些年的沉淀与积累,玻塑混合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可作为主流镜头产品路线的有力补充。

 

经潮电智库不完全统计,过去近三年时间,市场上应用玻塑混合镜头的智能手机至少达到12款,而且基本全部为“后置主摄”,其中包括小米、索尼、vivo、传音等多家知名品牌。

 

目前智能手机市场上应用的玻塑混合镜头,基本来自舜宇与辰瑞光学。2021年到今年年中,搭载玻塑混合镜头的机型,辰瑞光学供货6款,舜宇光学供货5款。此外,大立光、联创电子等多位重量级玩家已入场玻塑混合镜头领域。

 

二是市场出货层面,订单资源将进一步向头部集中。

 

当内卷无力时,为了及时止损,手机镜头行业不得已流行减法之风,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减人、减产、减单。

 

以某一线手机镜头厂的战略调整为例,公司并没有取缔哪一块业务,但重点降低了消费类、ODM类低毛利率的接单比例。

 

由于上游光学厂商在控制规模和投资周期方面有所放缓,导致供货总量有所下降,终端品牌在今年对手机镜头产品采购招标价格做出连续调整。

 

根据潮电智库了解,在9月份华为以Mate 60系列提振市场的时候,5P以上的手机镜头单价其实已经回调至之前正常水平了。有供应商透露,价格体系在未来较长时间将处于稳定状态。

 

 

可以预见,在新一轮的市场博弈中,头部厂商会凭借供应规模化成本和自动化生产优势发起更有力的绞杀。

 

就在前几年,X光学公司低规格手机镜头月出货量规模一般都保持在几千万颗,但现在已经锐减至几百万颗,其订单大部分被头部客户或其他对手吃掉。

 

潮电智库获悉,出货量和市占率是上市厂商非常在意的经营指标,他们一般会自己负责高端以及特定客户的手机镜头生产,将规格要求较低的订单转给第三方。

 

三是配置应用层面,减配升规势头明显。

 

 

2016年兴起的多摄,将智能手机发展推进了新阶段。摄像头数量多寡被误认为是手机成像好坏的关键,搭载数量飞速从双摄升至5摄,甚至令密集恐惧症头皮发麻的6摄。

 

科学与时间已经证明,这完全就是一个悖论。

 

从近两年苹果、三星、小米、华为、荣耀、OPPO、vivo等一线厂商发布的高端旗舰机型来看,最主流的摄像头配置数量在3-4颗之间,功能分为后置主摄,超广角,微距长焦及前摄等。

 

今年9月苹果iPhone 15 Pro Max首次搭载潜望式长焦镜头,这一方面安卓供应商的技术储备丰厚。如果消费者对潜望技术持欢迎态度,不排除安卓整体回归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不管是电竞游戏类、女性用户等细分市场,还是跑量的千元“水桶机”,5000万像素主摄大行其道,搭载摄像头的规格越来越高,小米、OPPO、vivo等更是纷纷将5P/6P的高端旗舰影像下放。

 

潮电智库认为,目前高端是大部分国产手机品牌的技术肌肉展示区,中低端才是出货王道。影像表现力会带给消费者最为直接敏感的产品体验,也是厂商争夺市场份额的主要竞争点。

 

手机镜头之战,因终端生态环境变化而再升级。

分享到
下一篇:业绩“过山车”背后,昱能科技六大关键点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