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普生精工深圳公司即将关门的消息近日引起了极大关注。爱普生中国随后确认,将在2021年3月关闭深圳区域手表制造公司。在手表行业整体低迷的环境下,这个来自日本的高端品牌选择将自家的业务进入“垃圾时间”。
这也是继2018年以来,三星、奥林巴斯等日韩跨国大型企业深圳工厂第三起关门的案例。不过,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日韩制造型企业搬离深圳,但更多的欧美研发企业则选择在深圳设立创新中心,产业巨头的变迁背后显示出城市产业结构和定位的调整效果明显。
走访:宝安区工厂裁员逾千人
提到爱普生,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打印机。爱普生是当今世界知名的打印机制造企业。而位于日本的精工爱普生公司是爱普生集团的核心企业之一。
1998年,精工爱普生在中国设立了全资子公司——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负责统括爱普生所有在华的投资和业务拓展。2004年5月,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经中国商务部批准,成为中国首家获得“地区总部”资格认定的外商独资企业。
根据其公开的架构来看,爱普生中国在深圳共有3家企业,为1家分公司和两家关联公司。其中,分公司为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关联公司则为爱普生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和爱普生精工(深圳)有限公司。
工商资料显示,同为爱普生在中国的经济实体,但爱普生精工和爱普生技术两家公司的业务范围、成立时间有着明显的不同。其中,爱普生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早在1985年1月就已经成立,注册资本为4.40亿港元,主营范围包括彩色打印设备、打印机投、彩色投影显示器、投影仪、扫描仪、液晶显示器、可穿戴设备等零部件的设计开发销售等。
而爱普生精工(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5月9日,注册资本2500万美元,主要股东为爱普生精工(香港)有限公司。爱普生精工深圳有限公司以手表业务为主,经营范围是“生产经营手表文字版、手表表芯、表芯配件、光学设备及部件等”。
此次传出爱普生将关闭的工厂,其实具体指的是爱普生精工(深圳)有限公司,即2011年成立的以手表制造为主营业务的公司。
近日传出撤离消息的微博称,此次爱普生大规模裁员,也给离职员工高额补偿,还赠送了价值2000多元的精工纪念手表、全身体检、南海旅游等。
3月13日和14日,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连续两天走访了爱普生的两家工厂,一个在宝安,一个在南山,已是截然不同的景象。其中,位于宝安区新田村大洋开发区的工厂,厂区外已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声,只有部分车间透出灯光。厂区门口张贴着保安和清洁人员的招聘广告,看不到人员进出。有人员直接告诉记者,工厂已经停止招工,并在裁员。
“这里不可能招人,已经裁了1700多人了。我自己都不知道出处是哪里。”爱普生精工深圳公司的一名人员表示。在问及裁员及赔偿的进一步事宜,该人员又摇了摇头,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而在位于南山区朗山路的爱普生工厂,老远可听到机器的轰鸣声。站在厂房外面,可看到里面灯火通明,不时有小车拉着货进出。还有三三两两的人员站在厂区门外,记者上前询问,有人表示是到爱普生来应聘的。在多家网站上也可看到爱普生的招聘广告,招聘岗位包括普工等等,有负责爱普生招聘工作的人员称,“是南山区的厂区招工,宝安区的工厂不招。”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辗转通过微博联系到一名爱普生精工深圳公司的前员工邵先生。
邵先生表示,曾在爱普生精工工作过1年多。因为是外企,所以在用工方面比较规范,平时的员工福利如保险、加班费以及体检等等都比较齐全,还提供食宿,在深圳属于不错的企业。他还表示,虽然不清楚公司现在是什么状况,但是认为公司裁员也很正常,“市场需求本来就是一阵阵的,市场好了就拼命招人,市场不好了,库存难消化,就关闭工厂,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
确认:爱普生精工深圳公司将在2021年3月关闭
3月14日,爱普生中国通过官网发表声明,对有关撤离深圳传闻进行了回应。
声明中称,精工爱普生公司在华共有8家制造公司和2家销售公司。其中,爱普生精工(深圳)有限公司是精工爱普生公司在深圳设立的手表制造公司,计划于2021年3月底停产。
声明同时表示,目前,爱普生中国在华制造及销售业务均运营正常,关于“爱普生撤离中国”等相关信息均属不实。而爱普生精工(深圳)有限公司的停产关闭,与精工爱普生集团目前在华运营的其它制造及销售业务无任何影响。以打印机为主营业务的爱普生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目前正常运营。
“爱普生一直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地区之一,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巩固和加强在中国的各项业务发展,将更好的产品与服务带给中国消费者。”爱普生在声明中称。
仍有多个疑问待解
爱普生中国的声明,虽然证实了爱普生精工深圳公司即将关闭的消息,但仍留下了不少疑问。
疑问之一就是关闭工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成本上涨叠加行业低迷的必然选择?
爱普生中国发布的搬迁回应中,并未就此次撤离深圳手表业务工厂的原因做出说明。不过有报道称,此次爱普生精工深圳公司的关闭,主要原因是成本高涨加上销售低迷,环保标准趋于严格,因此逼得国际钟表巨头不得不放弃深圳,另择栖息地。
这一选择与2015年,日本另一钟表巨头西铁城解散位于广州的工厂基本一致——人工成本的不断攀升,加上环保标准的要求的提高,导致这些国际化大型企业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因此,缩减生产规模、关闭产线甚至工厂成为了必然选择。
“确实应该与国内成本增加,企业经营压力增大有关,与此前西铁城解散广州工厂有类似性。”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会长朱舜华分析表示,近几年员工工资、保险等支出增大,整体劳动力成本在增加。不过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智能手表的兴起对精工爱普生这类石英表制造起家的企业的冲击。当前,智能手表不只具有计时功能,还具有健康监测、运动监测等,这对石英表的冲击比较大,相对而言对机械表的冲击不大。
的确,手表的原始功能是看时间,后衍生出装饰、奢侈消费等新的功能,但如今,科技公司纷纷生产各种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成为消费新宠。朱舜华认为,科技企业加入到钟表行业中,虽然对原有的手表产业构成冲击,但总体而言,手表产业链是变得更加丰富和健全了。另一方面,消费者也更加理性,有了更多的选择,意味着在购买产品时会更慎重,“最重要的,竞争更激烈了,消费者最重要的还是对钟表品牌的认可度,所以钟表企业还是要在品牌上继续做好。”
从钟表产业发展的角度,大概中国没有哪个城市,能像深圳这样,有着最适合的生存土壤。因为深圳是全球主要的钟表生产和配套基地,产业链完整,形成了精密加工设备制造、机芯、表壳、表盘、表带及芯片、电路板、微型步进电机等完整产业链,以及研究开发、外观设计、加工制造、试制检测、表面精细化处理、材料改性等价值链。有数据称,截至2018年6月,深圳共有近千家钟表企业,年产值650亿元,出口值、出口量均占全国50%以上,全球9成左右的智能手表产自深圳,大部分国产手表品牌也来自于深圳。
一边是日本钟表业四大品牌之一,一边是以产业链完整、产业配套完善而著称的中国最大的钟表基地深圳。如今,精工爱普生公司要将手表产线从深圳搬走,着实要多番考量下方能选择。
2018年,中国钟表行业整体形势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钟表销售低迷,出口量下降。据中国钟表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钟表行业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钟表销售市场低迷,全行业经济运行从2018年3月份开始持续下滑,钟表产业发展遇到较大困难。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1-12月中国手表出口数量为6.33亿只,同比下降7%;2018年1-12月中国手表出口金额为22.02亿美元,同比下降7.7%。
第二个特点则是高端零售表持续发力,经营效益提升。如总部位于深圳,也是钟表类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飞亚达,近日公布的2018年年报就显示,该公司去年实现了营业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1.63%;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31.11%,经营业绩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自主品牌的高端腕表对公司业绩改善的作用明显。
有钟表行业人士指出,高端进口手表的市场表现还是比较好的,需求有着明显的复苏迹象。精工选择通过调整产线的地址,降低成本,也不失为一种正常的经营策略。
计划:是产线转移还是缩减规模?
在爱普生精工深圳工厂即将关门的消息传出后,人们热衷的一个话题是,到底是产线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或者地区,还是关闭部分产线?
记者多方联系了爱普生(中国)公司,截至记者发稿,爱普生方面一直未予给出回应。
据爱普生中国此前的资料透露,去年爱普生在日本本土的投资规模明显扩大,如投资2.3亿美元在日本建立的大型工厂,建筑面积约4.7万平方米,生产能力更是直接扩大了3倍。加上日本高端手表市场回暖,有日本媒体报道称,爱普生精工是计划将手表的产线直接搬回日本。
另外一个显著迹象是,爱普生正在大量启用机器人。早在2006年,爱普生已经逐渐从低端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这些受欢迎的高附加值产品,完全可以消化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爱普生的机器人业务更是增长迅速,其轻量型SCARA机器人市场占有率第一,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和锂电行业中。
后续:工厂关闭后厂房所在地如何处理?
爱普生精工深圳公司关门后,厂房所在地将会如何处理呢?据日本媒体消息称,该工厂所在地将归还。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走访中注意到,爱普生精工深圳公司位于宝安区福海街道。除了厂房,还有大概3、4排派宿舍楼,占地面积至少超过10万平方米。据福海街道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透露,该地块将由中粮地产进行开发,未来将被改造成66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其实(工厂)搬走是早就知道的,而且这块地本来就是爱普生租的,你可以查下宝安区规划就知道了。”
记者注意到,早在2017年,宝安区城市更新局发布的旧改公示中,就提到了爱普生精工深圳公司所在地块的信息。该地块所在的项目为宝安区福海街道大洋工业统筹片区,位于福海街道大洋工业区大洋路与凤塘大道交叉口。
该片区规划未来的动向:爱普生精工深圳公司所在的宝安区福海街道大洋工业区,更新单元用地面积为18.76万平方米,拟拆除范围用地面积为16.64万平方米。深圳市宝安福安实业有限公司作为申报主体,申请该更新单元纳入城市更新单元计划。工商信息显示,中粮地产拥有该公司56%的持股比例。
记者观察:外商进出路线变迁折射城市产业变化
似乎隔不了多久,就有国际“大咖”型企业外迁或者撤销深圳的消息传出来。很久之前是富士康,去年是三星、奥林巴斯,这一次,是日本四大头牌钟表企业之一——精工爱普生,当然,其关闭在深圳的手表制造工厂是2年后的计划。
有人走就有人来。新来的大牌来不少。2016年,美国手机芯片“一哥”高通公司在深圳的创新中心就正式开业。后来,苹果公司又在深圳投资设立了研发中心。还有美国赛仕软件在深圳建设“SAS智能制造大数据创新中心”。今年2月,空中客车(中国)创新中心在深圳落成,这是其继美国硅谷之后在亚洲设立的首个创新中心。空中客车CEO汤姆·恩德斯表示,中国市场对于空中客车的意义不只是销售飞机,而是在工业领域的创新合作与深度融合。
观察这些外商大咖们的投资路线图,会发现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特点,一是近两年出走深圳的知名企业中,以日韩系企业居多,但进来的企业里,又以欧美系企业居多。二是以前来深圳投资的多是制造业巨头,如今虽然同样是制造业企业,但在产业层次上有了质的提高,范围也是涵盖了电子信息、航空、芯片等多个高精尖领域。三是以前企业在深圳投资多是自建厂房产线,建立公司也是生产、销售一条龙,而如今的外商投资更倾向于建立创新或者研发中心。
投资图谱的变化,本质上与深圳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是一致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凭着“三来一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的发展,深圳经济迅速腾飞。那时的外商纷纷在深圳设立了很多代工企业,流水线、外来妹……成就了那个热潮涌动的时期,成为外商投资的集体记忆。
到了90年代以后,深圳提出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的产业政策,深圳的高科技产业由此迅速崛起。外商中一些巨头选择在深圳设厂。深圳的工业化由此甚至越过了传统意义上的从轻工业的“初期”阶段,到重化工业的“中期”阶段,直接进入高新技术为主的中后期阶段。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生活成本上涨、土地资源有限,成为了深圳在发展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不只是外商,包括在深圳起家的本土企业纷纷选择去成本更低的地方。当然,更多的企业并未完全撤离深圳,而以深圳为研发中心或者总部,在其他地区广泛布点成为了企业的普遍选择。
如今的深圳,在产业结构上凸显“三个为主”,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除了将先进制造业继续作为深圳工业的支柱,还大力扶持战略新兴产业,生物、新能源、互联网等。近两年,战略新兴产业增速惊人,新兴产业产值从从2012年的3878.22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7847.72亿元,涨幅达102.4%。
深圳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据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最新公布的2018年深圳经济数据,深圳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1:41.4:58.5调整为0.1:41.1:58.8。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09.54亿元,增长9.5%。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6564.83亿元和6131.20亿元,分别增长12.0%和13.3%。
2019年2月,备受关注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对外公布。在这个奔着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的宏大蓝图里,深圳的定位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而未来的愿景和目标是“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这意味着,未来深圳的产业将更加国际化,也将致力于提升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这片热土上,必将迎来更多的国际大咖型企业。
来源:e公司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