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手机报

小米再破发 港股IPO高潮现隐忧

证券市场周刊 2018-08-10 10:52
小米公司 小米上市 阅读(11599)
导语小米事件并非孤案。去年以来,在港上市的不少“独角兽”都出现了破发,有的甚至市值腰斩。号称“科技保险第一股”的众安在线去年9月IPO后市值最高达到1400亿港币,目前缩水近一半;
   号称“年轻人的第一只股票”的“独角兽”企业小米,上市不到一个月已成为港股热门股。但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米,其市场表现却有点让人失望。7月6日上市首日即告破发,此后运用“绿鞋机制”一度保住了发行价,但好景不长,8月2日再度跌破发行价。当家人雷军曾在小米上市当天发出豪言壮语:“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这句话如今已吹散在风里。小米曾让投资人抱有很高期望,当前破发不仅使其形象受损,也令香港股市蒙上阴影。
 
  “新经济”缺乏业绩支撑
 
  小米事件并非孤案。去年以来,在港上市的不少“独角兽”都出现了破发,有的甚至市值腰斩。号称“科技保险第一股”的众安在线去年9月IPO后市值最高达到1400亿港币,目前缩水近一半;背靠腾讯的在线阅读平台阅文集团去年11月登陆港股,市值最高接近千亿港币,当前蒸发近四成;国内最大的互联网汽车交易平台易鑫,股价在上市首日冲高后便一路下探,股价早已腰斩;今年5月港股IPO的中国互联网医疗第一股平安好医生除了发行日勉强打平,之后也一路破发。
 
  这些企业大都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业务营运,因此都有“新经济”这样摩登的标签。自内地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互联网+”被公认为最有市场前景的创业方向。
 
  但“互联网+”跑得再快,它仍然必须依赖过硬的业绩才能站住脚,“新经济”再新,仍须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独角兽”企业虽因新颖的运作方式吸引了市场目光,但上市后其价格定位还须以业绩为轴心展开,而它们在业绩上大都经不起检验。后来居上的小米也不能超越。最近,小米大张旗鼓地放出了“二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大增48.8%”、“小米将进军空调领域”等利好消息,即使这是确实的,投资人更需要当下的业绩来支撑其价位。
 
  港股由机构投资者主导,内地IPO中经常使用的过度包装并没有多少市场。由于过度包装很容易导致IPO发行价不留余地,反而致使其上市后的股价运行失去必要的弹性。去年以来在港上市的“独角兽”企业,有不少目前还处在亏损阶段,这是创业企业起步阶段难以避免的现象,但毕竟会对市场估值产生压力。小米本当吸取“独角兽”破发的教训,在IPO时设计一个更科学的价格,但遗憾的是,小米为短期利益所惑,IPO时竭泽而渔,导致其上市后受到市场报复。
 
  港股要吸取A股教训
 
  小米破发其实与港股市场今年以来IPO过于密集有关系。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香港市场的IPO企业达到了101家,募资额达到512亿港元,这些新股上市后,大多很快跌破发行价。100多家新上市公司中有75家上市后即跌破IPO发行价,其中上市首日即破发的接近一半,跌幅超过四成的也有不少。这深刻地说明了在A股屡试不爽的道理,IPO过于密集,将对二级市场形成压制,并反过来对IPO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的十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格局出现变化。随着内地上海等城市的崛起,香港原来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受到一定威胁。特别是香港股市,由于本地上市资源减少,对内地企业的依赖一直很大。因此,当内地IPO的规模开始收缩的时候,香港开始吸收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并为此修改了香港的公司法律,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进入,为小米上市打开了大门。
 
  除了“独角兽”,内地一些因政策变化和行情压力暂时不能上市的地方银行和大型国企等也纷纷转道港股。全球收入最高的内地大型国企中国铁塔也获准在港IPO,并将于8月8日上市,这是自2010年以来香港规模最大的IPO,它将有效地提升香港市场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目前,港股IPO依然十分火爆,在A股很难像以往那样充分发挥IPO融资功能的情况下,香港股市在IPO方面异军突起,可谓抓住了有利时机,这对香港市场壮大所起到的正面作用不言而喻。但短时间集中上市这么多公司,自然对行情走势产生不小压力。曾在A股市场上久治难愈的顽疾,已传染到港股。
 
  香港在股市融资功能上有着比A股更成熟的机制,但是,能量再大的市场,若超越了市场规律,就会受到市场惩罚。因此,港股管理者应该吸取A股教训,重视大面积破发现象,看到港股在喧嚣之下存在的隐忧,合理安排IPO和上市节奏,为香港股市的健康发展建立起长效机制。
分享到
下一篇:行业车联网技术应用加快,深天马车载显示屏出货量跃至全球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