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手机报

车载CMOS市场增速惊人,今年或有三家公司出货量过亿颗

2025-04-17 19:27
阅读(2076)
导语2024年8月,思特威宣布成立全资子公司飞凌微电子,并推出三款新型汽车视觉处理芯片产品M1、M1Pro和M1Max。飞凌微将与思特威现有的CMOS业务形成协同效应,致力于提供更多创新的芯片解决方案,进一步丰富公司在汽车领域的产品线。
 智能驾驶技术突飞猛进,让CMOS图像传感器找到了另一个关键的应用领域,近三年市场规模保持25%以上的复合高增长率。

 

2025年的势头更为汹涌,全球车载CMOS总出货量可能历史性突破4亿颗大关。

 

2月,比亚迪发布智驾系统“天神之眼”,成为首家车载摄像头年需求量超过5000万颗的车企。

 

其他汽车品牌在智能驾驶板块也纷纷跟进发力。根据潮电智库不完全统计,在今年已经发布的10款新能源车型中,半数搭载摄像头在10颗以上,其中比亚迪夏达到14颗。

 

 

潮电智库预测,未来三年全球车载CMOS市场出货量增幅每年将超过1亿颗,至2027年有望达到7亿颗,价值规模在40亿美元左右。

 

某中国半导体设计厂商直言,“由于车规认证、测试周期、车规级封装等成本较高,目前的市场行情,是一颗1.3MP车用CMOS的价格,相当于10颗5MP手机CMOS。但足够丰厚的售价与相对可观的利润空间,是大家争相进入的原始驱动力。”

 

 

与智能手机赛道极为相似,目前车用CMOS市场不仅内卷严重,出货资源也快速向头部集中。

 

早在2005年,韦尔股份旗下的豪威科技就发布了第一颗车载CMOS。由于布局很早,公司产品当前主要用于欧美汽车品牌,下游客户包括奔驰、宝马、奥迪、通用等主流车厂。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势爆发,国产元器件全面替代的时代风口下,豪威科技于2023年对安森美实现了反超,并在2024年连续坐稳全球车载CMOS出货量第一的位置。

 

要知道的是,安森美此前在车载领域的统治力,甚至远高于消费市场中的索尼‌。

 

同样是在2005年,安森美推出首款车规级CMOS图像传感器,具体时间点还要略早于豪威科技。自2017年以后,安森美在车载CMOS市场的份额逐渐攀升。2020年巅峰时期,其市占率超过60%,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

 

由于客户订单减少,安森美2024年营收为70.8亿美元,同比下降14.2%‌;净利润为15.7亿美元,同比下降32.5%。公司不仅业绩承压,而且多次传出裁员消息。

 

不过根据潮电智库统计,即便战略性退出了体量最大的环视市场,但安森美车用CMOS出货量近三年保持着8%左右的增速,去年也成功突破1亿颗。‌

 

除了豪威科技与安森美激烈的榜一大战,另一国产厂商思特威已悄然崛起。

 

自2020年以研发进入汽车电子行业,思特威至今已经推出将近20款车规级CMOS芯片,产品更新与迭代速度远远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

 

2020年6月,思特威科技成功收购深圳安芯微电子有限公司(Allchip)。本次收购不仅进一步扩展了思特威的产品线,更使得在汽车电子领域业务布局步伐大大加速。

 

2022年底,以思特威发布800万像素产品SC850AT为标志,从而成功跻身车用CMOS供应商高端阵营。

 

2024年8月,思特威宣布成立全资子公司飞凌微电子,并推出三款新型汽车视觉处理芯片产品M1、M1Pro和M1Max。飞凌微将与思特威现有的CMOS业务形成协同效应,致力于提供更多创新的芯片解决方案,进一步丰富公司在汽车领域的产品线。

 

目前,思特威车规级图像传感器产品矩阵分辨率覆盖1MP-8MP,已经实现了前视、周视环视,以及舱内监控场景等全应用。

 

另据思特威官方最新预告,公司即将于4月底的上海车展上发布一颗3MP车载CMOS新品,这将对主流环视&周视市场带来更为强劲的冲击。

 

 

根据潮电智库统计,2024年思特威车载CMOS出货量约7500万颗,名列全球第三。按公司目前良好的增长态势,今年在这一细分领域的出货量完全有望达到1亿颗。

 

当前汽车电子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汽车智能化加速,车载摄像头需求旺盛。360°环视、ADAS、智能座舱等先进技术的应用,CMOS市场出货量及产品规格将会持续走高。

 

这也吸引索尼、三星等手机CMOS巨头进场。

 

从近三年的时间维度来看,索尼CMOS去年在车载领域出货量3000多万颗,这一成绩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三星却是连年下降,去年出货仅有10万级,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不仅如此,另一加韩系厂商派视尔的情况也很惨淡,去年出货数据不到2022年的1/10。

 

 

必须强调的是,车载CMOS属于安全性产品,对图像传感器的性能要求极为严格,包括夜视成像、低噪声、高宽动态范围、宽温度范围以及高标准的冗余设计等。

 

因此,CMOS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将成为决定各路玩家市场份额的最关键因素。

分享到
下一篇:联合光电涉嫌三项违规披露,仿生机器人的故事讲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