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显示,海力士于2008年通过收购Silicon File迈入CIS市场的大门。2019年,海力士在日本设立研发中心,并推出“Black Pearl”图像传感器品牌。此后公司曾一度成功打入三星供应链,为Galaxy A系列等产品供应CMOS图像传感器,并向中国智能手机厂商供货。
尽管投入巨大,海力士在CIS领域的表现始终不尽如人意。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压力的增大,海力士CIS业务盈利能力欠佳,公司此前已逐步缩减CIS制造投片量,同时削减研发支出规模。
根据潮电智库统计,2024年海力士的手机CMOS平均月出货量只有1KK左右,不及格科、索尼、豪威、思特威、三星等头部友商的零头。2021年至今不到四年时间里,其市占率从7%跌至不到3%,沦为“other”。
过去长时间内,手机CMOS芯片市场一直被索尼、三星和海力士等日韩企业所垄断,其中索尼最高份额超过50%。以国产芯片设计厂商的技术进步与创新为驱动力,供应链进入全面替代时代。潮电智库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豪威、思特威和格科等中国厂商均已经进入全球出货量前五。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多次传出手机大厂华为自研CMOS的消息,这对原来的供应体系将产生进一步的影响。根据2月份的爆料消息,华为正在自主研发一英寸的CMOS,可能与即将发布的Pura 80系列有关。
除了手机市场,CMOS另一重要阵地车载领域也逐渐被国产主导。
2月26日外媒报道,功率半导体和汽车图像传感器大厂安森美(OnSemi)正面临巨大经营压力,计划2025年将全球裁员2400人。
整个2024财年,安森美总营收为70.8亿美元,同比下滑14.2%;净利润为15.7亿美元,同比下滑32.5%。
其实去年6月,安森美就曾宣布将在全球裁员约1000 人,公司表示由于电动汽车等领域的芯片需求下滑,裁员之举是为了精简运营并降低成本。
安森美的前身是摩托罗拉的半导体业务,于1999年分拆成独立公司。2020年巅峰时期,安森美汽车CIS芯片全球市占率夸张的超过60%,是公司营收和净利的重要来源之一。
潮电智库从汽车电子产业链处获悉,为了让产能为了满足前视客户需求,安森美战略性退出了市场体量最大的环视市场争夺。
某CMOS厂商高管表示,“从沟通管理的角度出发,现在车企的采购路线,更倾向于能够提供多元化产品和方案的供应伙伴。安森美环视类产品的缺失,非常影响与客户的粘连性。”
以豪威和思特威为代表,凭借成本、交付、服务方面的本土化优势,市场嗅觉更为灵敏的中国CMOS厂商借助智能驾驶东风,逐渐矗立于世界之巅。
据潮电智库了解,在后装市场经营多年的格科,2024年着手开发满足车规级认证(AEC-Q100)的前装产品,今年将有多款产品推出。
需求火爆的车圈,已经吸引索尼和三星等国际巨头进场。不过其高昂的产品价格,对于内卷当前,急于降本的车企来说往往只能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