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便携设备显示屏幕领域,OLED和LCD可谓是分庭抗礼。OLED的发展趋势也被许多科技界人士看好,国际上无论大小厂商都尝试制造研发OLED屏幕。
谈到OLED屏幕,很多对科技感兴趣的同学们都不陌生。三星最新发布的GalaxyNote7以及历代Galaxy手机、苹果发布的AppleWatch、小米最近发布的红米Pro以及今年发布的小米手环2等等产品都用了OLED屏。但大家或许不了解OLED的发现者——华裔科学家邓青云。
邓青云1947年出生于香港,1970年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得到化学理学士学位,1975年在康奈尔大学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其后,他进入柯达公司研究部,不断有大小成果发表。20世纪80年代,他偶然在漆黑的实验室中注意到了“发光物体”,并因此研究发现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材料。而1990年,Burroughes等人发现了以共轭高分子PPV为发光层的OLED,从此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OLED研究的热潮。邓教授因OLED方面的发现、研究及贡献被称为“OLED之父”。
如今,OLED屏幕已成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视等科技产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你关注近年来的三星旗舰手机、苹果手表等智能产品,你会注意到这些产品的屏幕“非常黑”,而它们所用的屏幕就是OLED屏。
“传统”的LCD屏幕经常被拿来跟OLED作比较。你手里的苹果“最新”旗舰iPhone6s就是用的LCD屏幕,据说下一代将更换为OLED屏。苹果做出这样的决策自然是有其原因的。简单来说,OLED屏幕有“自发光”属性,黑色更黑,也更省电;而且它和LCD的像素排列技术不同,使得发色更浓郁;并且制造上比LCD少三道工序,更加简单。并且,由于近年来OLED已经过多次改良,亮度较低、发色过于浓艳、烧屏以及制造成本等方面已有了极大进步,这才使得OLED屏得以大规模商用,并逐渐蚕食LCD的市场份额。也许你手中就有不止一部OLED屏的设备,你是否喜欢这类屏幕?
饮水思源。当你在使用OLED的时候,你可能并不会想起那位“OLED之父”。邓教授1979年偶然在实验室发现了这种材料——你听到这段轶事的时候可能还觉得“这种发现太简单,我也能做”。但实际上,邓教授在校学习的知识和之前参与研究和实习的经验以及敏锐的观察力才是他成为“OLED之父”的原因。一般人看到漆黑的实验室的发光物体可能只会好奇,并不会深究;但邓教授正是凭借着自己多年以来对新技术、新事物的感知能力和专业知识,在发现“新材料”后持续不断进行研究并公布自己的发现成果,这才能有今天OLED屏设备“大杀四方”的盛况。
我们还可以历数邓教授获得的title及荣誉:
●美国物理学会和国际信息显示学会的会士(Fellow);
●多个顾问委员会的成员;
●香港科技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罗切斯特大学教授;
●柯达研究实验室科学家;
●美国工程院院士;
●曾获柯达资深高级研究员、柯达杰出发明家等称号;
●曾获柯达和信息显示学会、美国化学学会和罗切斯特知识产权法协会的多个奖项;
●2011年与芝加哥大学的斯图尔特?赖斯教授和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克里兹托夫?马特加兹维斯基教授共同获得沃尔夫化学奖(化学领域仅次于诺贝尔奖的国际性大奖);
●在太阳能电池、静电照相和OLED方面拥有70项美国专利;
●发表过70多篇学术论文……
这些加上“OLED之父”的美誉,让邓青云在全球学术界及科技界都极具名气,甚至还一度被汤森路透旗下“智权与科学”机构预测为2014诺贝尔化学奖大热门得主。并且,我们由这些资料还可以发现邓教授在科学领域的学术积累、发明能力和专业研究精神,因此“OLED之父”的称号实至名归。
其实除了“OLED之父”,斯图尔特?赖斯教授和、克里兹托夫?马特加兹维斯基教授等科技界著名人士也都或多或少受到了高校学习阶段的影响。尤其在美国的研究型综合类大学,学生可以借由学校提供的良好研究环境,让日常所学得以充分运用,并逐渐培养自己的科学性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最终成为创新型、研究型人才。若你也有成为“XXX材料(或技术)之父”的宏愿,从入读一所实力超强的研究型大学开始吧,祝你成功!
Tips:
康奈尔大学成立于1865年,位于纽约州的Ithaca,和哈佛、耶鲁一样,是常春藤大学联盟成员。2016年美国USNews综合大学排名第15位。至今共有4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康奈尔任教或学习。作为一所世界顶级的研究型大学,仅2009年一年,该校在科学和工程方面投入的科研和开发资金就超过6亿7千万美金。除了自然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科研实力,康奈尔在社会科学、商科、法律等领域的实力也一点不逊色,很多国家领导人、世界五百强企业CEO、著名作家也都是康奈尔的校友。
罗切斯特大学是全美国顶尖的研究型学府之一,建校于1850年,地处纽约州北部的Rochester,毗邻加拿大。2016年美国USNews综合大学排名第33。作为北美AAU成员之一,罗切斯特大学在科研方面的实力极强。在罗切斯特大学任教或者毕业的校友中,有8人获过诺贝尔奖,12人获得过普利策奖。美国联邦政府每年会拨给各大学科研经费,而罗切斯特大学在自然科学、工程和医学领域获得的经费每年都在美国各研究机构中排名靠前。该校最强专业为光学,是全美三大光学中心之一,全美一半以上的光学专业学位就是罗切斯特光学院颁发的;另据GoogleScholar统计,被引用最多的12本物理相关书籍中,有3本是该校光学院教授所著。
芝加哥大学建立于1890年,地处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区,是一所美国顶尖的综合性大学。2016年美国USNews综合性大学排名第4。芝加哥大学是全美科研活动最活跃的大学之一,全校有140多个科研中心和研究院。建校以来,芝大一共产生过89位诺贝尔获得者,而在这项成就超过芝大的全世界也只有3所;其余权威奖项,如菲尔茨奖、罗德岛学者等的获得者更是不计其数。当然,芝加哥大学最有名的学科当属是经济学,仅经济学系就产生了2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富兰克?奈特、亨利?赛门斯、米尔顿?弗里德曼、斯蒂格勒、罗纳德?科斯、嘉里、加里?贝克尔等一众经济学巨匠都能和芝大联系起来。
卡内基梅隆大学坐落在宾夕法尼亚的匹兹堡市,如今是具有全世界顶尖学术科研实力的著名大学。该校计算机科学专业享誉全球,与MIT、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并列全世界第一。知名校友遍布世界各地,产生过19位诺贝尔奖以及12位图灵奖获得者。卡内基梅隆大学在2016年USNEWS美国综合排名第23,其商学院、工学院、以及艺术和公共管理学院等专项排名均是名列前茅。该校设有机器人研究中心、软件工程研究中心、计算机语言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人类计算交互研究中心等全球领先的科研实验室,研究硕果累累,在各领域均占有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