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改变传统操作触控新奇体验
人类的双手,从离开地面的时刻,就与大脑一起推动文明的发展。从钻木取火、筑巢而居,到蒸汽时代,人类的双手也变得越来越灵活,可以从事各种复杂精巧的操作,聪明的大脑与灵巧的双手,造就了人类文明社会。
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灵巧的双手在与进行电脑操作时,却从事着极其简单的操作,除去偶尔的打字需要十指分别操作外(拼音输入法也造就了一大批“二指禅”用户),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从事着最简单的移动、点击操作。如何提高人机交互效率,成为软/硬件厂商新品研发时的重点。
2008年,多点触控技术的出现给人机交互领域带来新一轮变革。多点触控技术的兴起,可以在不增加操作用户现在有机会更灵巧地处理数字内容。全面支持多点触控技术的Windows7也已进入研发的最后阶段。微软有三支研发团队不约而同的想到要开发一款,基于Windows7开发一款多触点外设设备!这个想法一经提出,便一发不可收。很快,它有了一个专属的名字——Mouse2.0。
项目确定之后,三个团队同时开始异地研发,经过便是无数次的思考,演算,设计,修改。近一年的的跨地区交互合作。到2009年,五个采用不同技术原理、造型迥异的Mouse2.0鼠标原型机被先后设计出来。
五种多点触控鼠标原型
五款由不同研发团队设计的Mouse2.0鼠标原型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支持多点触控手势操作的同时,不会对各种常规性鼠标操作造成负面影响。多点触控鼠标能让用户以最轻松快捷的方式上手并熟练使用。
Mouse2.0原型机一号:FTIRMouse
一号原型机名字为FTIRMouse。使用通用技术,在触控表面上实现多点触控输入。红外光源发射红外线射入厚度8mm以上的透明亚克力板,光线在亚克力不停进行反射,当手指触摸到亚克力表面时,全内反射被破坏,光线被手指反射出亚克力板,然后使用可捕捉表面图像的红外成像设备进行数据采样,经由MCU分析,识别出用户操作动作。
原型机一号:FTIRMouse
不过一号原型机最大的缺陷,就是其所使用的红外成像设备,可能受阳光及其它红外光源的影响;造成识别错误或无法识别,考虑到技术实用性,一号原型机FTIRMouse和其所使用的技术,最终未能与用户见面。
第2页:五款多点触控方案个个精彩
Mouse2.0原型机二号:OrbMouse
二号原型机名为OrbMouse,同一号原型机一样,也是采用红外光源和红外成像设备,来实现鼠标前端半球表面上的多点传感。但设计原理与FTIRMouse有着本质上的区别。OrbMouse内部光线是从设备的中心向外散射,当用户手指接受鼠标前端半球形表面时,即可将红外线反射回鼠标内。
原型机二号:OrbMouse
尽管设计原理与一号原型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同样使用红外光源和红外成像设备,为OrbMouse带来了同一号原型机同样的困扰。日光及其它常见光源对鼠标多点触控操作识别所带来的干扰,同样存在在OrbMouse身上,最终OrbMouse也未能有缘与用户见面。
Mouse2.0原型机三号:CapMouse
原型机三号:CapMouse
三号原型机名为:CapMouse,与前两款原型机不同的是,CapMouse没有使用红外传感技术,改为使用技术相对成熟的电容传感电极矩阵,来同时检测触控表面多个手指位置及运动轨迹。而在CapMouse之前,采用这一技术设计的鼠标,使用电容传感来检测点击、滚动或单个手指的位置。相信对于外设产品较为熟悉的玩家,已经可以从CapMouse上看到某款鼠标的影子。没错,正是因为CapMouse的成功,才诞生了后来大名鼎鼎的TouchMouse鼠标。
Mouse2.0原型机四号:SideMouse
尽管微软后来以原型机三号为基础,成功的推出了TouchMouse鼠标,但对于从不缺乏创意的微软硬件来说,这并不能代表四、五号原型机表现平平。四号原型机名为:SideMouse。与前面三款原型机完全不同的是,SideMouse的触控表面不在鼠标本体上,而存在于鼠标周边区域。SideMouse可以检测到用户触摸桌面时的动作。
原型机四号:SideMouse
SideMouse在使用时,位于手掌下方,用户手指可直触鼠标设备前方桌面。它使用内部摄像头和红外激光器进行传感。在SideMouse前方缔造出一个多点触控区,该区域不受设备表面限制,可让输入区域超出鼠标体积限制。尽管这一设想极富创意,但使用成像设备进行动作检测,则意味着SideMouse也同一、二号原型机一样,受到日光等其它光源的干扰。
第3页:TouchMouse三年研发终成正果
Mouse2.0原型机五号:ArtyMouse
原型机五号:ArtyMouse
五号原型机:ArtyMouse可以说是长的最不像鼠标的原型机,怪异的造型设计,使其看起来类似外星生物的头部。ArtyMouse具有三个传统的光电鼠标传感器,一个在用户手掌下面,用于追踪手掌移动。另外两个在铰链臂下面,用于采集拇指和食指的移动数据。与之前提到的电容或摄像头传感技术相比,ArtyMouse可以提供极高的传感保真度,能够支持精妙细微的触控手势。不过缺点也相对较为明显,用户使用习惯和仅支持两点触控,让ArtyMouse最终香消玉殒。
承前启后TouchMouse诞生
由于三号原型机CapMouse,具有着与传统鼠标相似的外型,其所具有的多点触控功能,更像是在传统鼠标操作上的一种延伸。它同时具备了传统鼠标和未来鼠标的特征,用户可以通过多点触控的方式,过渡到更为自然的人机交互。
Mouse2.0最终产品:TouchMouse
最终,研发团队选择了以电容传感技术为基础的CapMouse,作为Mouse2.0的最终解决方案。将其产品化。因为相比于原型机,CapMouse与触摸屏的感觉更为贴近,既能便利实现传统的鼠标点击操作,又便于在表面添加多点、多手势操控的新功能。微软硬件将五个原型机在设计阶段的种种构思,尽可能的集中于CapMouse之上,推出了全新的TouchMouse。
TouchMouse使用说明
TouchMouse采用与传统鼠标相类似的造型设计,鼠标表面为整体式按键,表面布有十字花纹的区域,均具有多点触控功能,可以看到TouchMouse的触控区域,占鼠标表面一半以上。用户可以超大的触控表面上进行各种不同操作手势,完成各种操作。TouchMouse的诞生,标志着鼠标上的多点触控技术,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