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技术-手机报
除了虹膜等传统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还有脑波纹
2017-03-14
分类: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在很多领域的应用很诱人,但专家指出其中也可能蕴藏一定的风险。比如,当前的人脸识别技术多数主要通过平面二维采集人脸并与五官相对位置进行识别。实践中可能出现以照片形式蒙骗识别机器的情况。人脸识别推广应用以来,不时有黑客借助照片,通过车站、机场等人脸识别系统的事件。这虽然和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有关系,但也说明,某些场景下单纯的技术应用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与其相适应的管理措施。此外,不论是人脸识别还是虹膜识别,都受制于光线亮度和“观看”对象的状态。比如,如果光线不够,或对象处于运动状态,识别能力就将大打折扣。

除了虹膜等传统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还有脑波纹

  因此,我们真的有必要研发更先进的、很难或不可能伪造的生物识别技术。当然更有研究前景的是大脑。基于大脑脑电波活动的新兴生物识别技术确实展现出了防欺诈的潜力。

  多年来,许多研究发现,每个人的“脑指纹”(即大脑对某些词语或任务的反应)都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事实上,大脑从102个人中识别出某一个人的准确率超过98%,这与指纹识别的准确率非常接近(99.8%的准确率)。

  最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证实了这一点,这项技术通过跟踪血液流动的变化来检测大脑活动。

  通过对连接人类的核磁共振成像数据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人在做某项特定的需要大脑活动的事情时,比如放松、听故事、计算数学、看情绪化的表情或者想象身体某个部位移动时,这些人被识别的准确率高达99%。

  然而,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成本和难度(必须在扫描仪中停留相当长的时间)意味着,它显然不适合日常生物的辨别。基于这个原因,研究人员转而开始研究脑电图(EEG),脑电图是利用电极来追踪和记录脑电波模式。但这也很麻烦,有谁愿意头上戴一顶凝胶电极来使用电脑呢?因此,这项技术一直都只能在科幻小说中使用。

  最近,研究出一款置于标准耳机表面的电极来记录脑电波的技术,为脑电波检测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这也意味着不再需要凝胶电极。但这同样不容易操作,因为大脑一直在积极处理不同的信息,所以脑电波非常“嘈杂”。

  不过,越来越先进的信号处理方法最近已经能够减少噪声成分,当然,这通常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随着手机处理能力的快速增长,这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了。从理论上讲,它应该能够在智能手机上完成所有必要的处理。

  那么,为什么脑指纹技术还没有被大量使用呢?

  这项技术有一个缺点是它不能被双胞胎使用,因为他们的脑电图模式几乎相同。更主要的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会缺乏稳定性。仅仅有一次脑电图扫描是不够的,偶尔重新记录(比如每月一次)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大脑的连接部位是有弹性的(它们随着人的体验的变化而变化),大脑的思维过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然而,在肯特大学正在进行的研究中,我们已经证明了特定的音调(通过耳机播放)可以将这些变化最小化。

  目前尚不清楚这些音调是如何影响大脑的,但我们推测,它们可能会让大脑平静下来,让大脑得以进行更专注的活动。

  双重身份认证如今已成为许多银行交易的规范,例如需要同时使用密码和发送给手机的额外代码。很快,纽约的银行可能必须遵守纽约州金融服务管理局提出的多因素身份验证协议,其中至少有三种身份验证机制用于访问具有特权访问权限的内部系统,或加强远程访问功能的安全。

  尽管指纹和语音识别是可行的,但基于生物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更易于被用作一种附加条件,以满足这种新的网络安全监管规定。如果在存储模板上出现安全漏洞(不像指纹生物识别,一旦被入侵,就无法被替换),大脑生物特征模板甚至可以更新,以进行不同的精神活动。

  此外,脑指纹还可以用来生成密码,以代替传统的字母数字密码或ATM机中的PIN码,以提取现金。例如,一个人可以把耳机和ATM机连接起来,然后在自动取款机上就会显示一系列的取款密码,而不用再输入PIN码。当正确的密码出现时,大脑模式会发生变化——激活交易。这样做,人们不必再担心别人会越过自己的肩膀去偷看密码。

  此外,在受到强迫的情况下,由于压力过大,脑指纹就不会起作用,这也让密码不会轻易被盗走。鉴于很难复制一个人确切的思维过程,这项技术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我们很可能很快就会看到基于脑指纹的生物识别应用程序,特别是作为增强认证的多因素识别系统的一部分。因此,当你看到从银行的邮件中出现脑电波耳机时,不要感到惊讶。
分享到
下一篇:人脸识别这么容易就被攻破?技术公司这样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