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是黄有龙理亏,可这房子却不是黄有龙卖掉的,而是他的司机卖掉的。
司机为何能卖掉黄有龙的房产呢?究其原因,竟然是该司机冒充黄有龙到公证处,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办理了委托公证证明,委托另一人将房屋卖给了武某。
事情败露,该房屋自然无法腾退交付,黄有龙也就被武某告上了法庭,要求交付房屋。
到底什么是公证处的人脸识别技术?记者经过了解,目前我国已有部分公证处引进了人脸识别技术,人脸识别系统采用最新人脸识别方法,结合最新第二代身份证阅读器应用技术,通过摄像头捕获到的人像或是指定的人像与数据库中已登记的某一对象作比对核实,确定其是否为同一人。
而有某品牌人脸识别系统的广告称,识别率高于98.3%。
看上去,要骗过人脸识别系统不是容易的事,但这位司机为何能冒充黄有龙通过人脸识别呢?难道他俩长得一模一样?还是其中另有乾坤。
该案将于10月22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届时,前方记者将为您一探究竟。
虽然该案还未得出一个结果,但人脸识别曝出安全问题还是给生物识别行业敲响了警钟。
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静脉识别等等在内的生物识别技术,在近两年持续升温,人们都看好生物识别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生物识别技术之所以被广泛看好,最大亮点就是其安全性。由于生物识别技术具有不易遗忘、防伪性能好、不易伪造或被盗、随身“携带”和随时随地可用等优点,因此被认为其安全性与便捷性优于传统密码。但是,如果安全性无法保证,那生物识别技术的存在价值将大打折扣。虽然此次是人脸识别被曝出安全问题,但指纹、虹膜等其他生物识别技术也应当引以为戒,只有做好了安全,生物识别技术才有立足之本。
对于人脸识别来说,今年3月,马云在德国用手机“刷脸”购物的演示让人脸识别备受瞩目,人们都期待着人脸识别在手机上真正投入使用的日子能尽快到来。然而从目前的进度来看,人脸识别与手机的结合要慢于指纹和虹膜。
目前,国内人脸识别厂商中有最早一批“拓荒”的厦门浩顺集团计划将人脸识别搬到手机上;日本松下也与大连某企业合作,积极开展人脸识别相关研究。
其实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说,引起重视的不仅仅在于人脸识别,毕竟目前其产业链并不完善,应用也较少,但是对于大行其道的指纹识别产业来说,安全意义更要引起产业足够的重视。就手机而言,指纹识别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开机解锁功能,而在于便捷支付,同样要从手机厂商、第三方支付、银行、政府共同努力,或许这是当前不得不去好好思考的一个问题了。